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港台問題是一體兩面──一國兩制再啓蒙 (下)

港台問題是一體兩面──一國兩制再啓蒙 (下)

新生代的出現,傾倒了天平,令兩岸老人們束手無措,連連犯錯。北京方面,認爲新生代反對白色恐怖,是台獨;講人權,是台獨;推崇鄉土文學,講台灣人民,自詡黨外人士,更是台獨。這種港人現在也熟悉的亂扣帽子的做法,蔓延整個七十年代,至今陰魂未散,還有傳染的態勢。

黃賢 作者: 黃賢
2015-05-11
品味歷史

標籤: 一國兩制共產黨國民黨
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面,這邊敲那邊響,不能因爲香港回歸了,就各走各路,變成兩張皮,把一國兩制貶成「統戰手法」。(亞新社)

港台問題是一體兩面 —— 一國兩制再啓蒙 (下)

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面,這邊敲那邊響,不能因爲香港回歸了,就各走各路,變成兩張皮,把一國兩制貶成「統戰手法」。(亞新社)

戰略轉變第二步:兩個「寄希望」

戰略轉變第二步,和第一步幾乎同時開始。「寄希望於台灣人民」vs「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的關鍵,是如何攻心服眾。説是容易,但很難避免墜入兩個陷阱,特別是上年紀的人:其一,訪親尋舊取暖;其二,漠視新生事物。目前香港政改是否歷史重演,正正掉入這兩個坑?

兩岸高層一直有聯絡。1972年周恩來和尼克遜談判時,還不經意透露一點,令尼克遜吃一驚。但都老了,派往香港接觸的熟人,還老死異鄉。鄧小平和蔣經國是同學,所以兄來弟往,以爲再來一次國共合作,哪怕藏污納垢,台灣問題就能解決。這就是長期執行的「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的政策:只要能把領土要回來,再獨裁再反動都可接受。往後的一國兩制的論述,還刻意預留這模糊地帶,保留在憲制以外的合作空間;但《香港白皮書》不知是刻意還是無意,但我猜是大意,堵死了這空間。

然而,新生代的出現,傾倒了天平,令兩岸老人們束手無措,連連犯錯。新一輩生於國府遷台後,因爲是戰後嬰兒爆炸一族,人口還特別多。從小背詠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受越戰保釣洗禮,難免旨在反威權尋定位。

北京方面,認爲新生代反對白色恐怖,是台獨;講人權,是台獨;推崇鄉土文學,講台灣人民,自詡黨外人士,更是台獨。這種港人現在也熟悉的亂扣帽子的做法,蔓延整個七十年代,至今陰魂未散,還有傳染的態勢。海外支持島内新生代的人士,也成受害者,備受打擊。特別是1976年「陳明忠事件」後,中調部還發動其海外追隨者聲討;而今回顧,可以説,七十年代冒出的台獨,中調部功勞很大。

國民黨抓共產黨罵,怎麽辦?

首先,要向新生代致敬;他們堅韌不拔,成爲今天社會的主流,帶領台灣進入新境界。而面對内地這種打壓,必須按中國特色的方法應對,要做好功課。首先要搶旗幟,繼而戰略包抄反擊,細節不便說。但當時北京的消息來源難免一左二窄;相反,多年來海外人士掌握大量及時的島内一手公開和不公開信息,數量之大,部分要在1978年在香港辦《消息報》,通過左派系統印刷,在内地内部發行,以翔實的資料説明官方論述外還有客觀論述,證明光「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已行不通,還會起反作用。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第一次提出:「我們寄希望於1,700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不僅調整了政策,還爲「台灣人民」解禁。鄧穎超日後當上第一任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組長後,還爲不能更早改變戰略向保釣人士道歉。

兩個「寄希望」的思路,是個突破,但一點也不容易實施。拉攏當局、建制派容易,手段也簡單,給點好處加個頭銜往往奏效。贏取民心則困難多了,往往淪爲「蛇齋餅粽」。而官員錯誤的執行,反過來足以動搖一國兩制之本。

「目前的形勢和任務」:臨門一腳

完成兩個戰略轉變還不夠,畢竟國大慣性也大,還得通過偶然事件,讓必然的趨勢實現。

1980年1月,鄧小平發表講話,題爲《目前的形勢和任務》(此題目是很有自信的最高領導在歷史轉折點才用),重點是八十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
第二件事,是台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我們要力爭八十年代達到這個目標,即使中間還有這樣那樣的曲折,也始終是擺在我們日程上面的一個重大問題。
現在看來,想在八十年代完成統一,是異想天開;當時雖然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但都沒辦法。我手上已經沒有原稿了,但總是覺得現在發表的版本在輕描淡寫這問題,因爲鄧確實有點飄飄然。

首先,國際形勢相對穩定。中美已經建交,中日也簽了友好條約,台灣領土問題徹底解決,何況中美之間雖然有對台售武的麻煩,卻已開始軍事合作(能解讀9-C,就你懂的),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合作空間還要擴大,延伸到國外。

其次,有關部門爲補其前期不足,矯枉過正,顯然是情報和判斷的嚴重錯誤所致,但也投鄧所好,因爲他多次表示:「由我們這一代來實現,實現統一,遲不如早。」要説明,1978年以前,台灣工作主要是軍事和情報,如地方的對敵鬥爭領導小組下設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當時黨中央尚未成立後來的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更沒有國務院港澳辦、台辦,這些是1978年底才草創,班底不齊,尚未能真正起作用。

很快就認識到判斷錯誤,也加快鄧滅掉中調部的決心。此後兩年,逐步認識到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和多面性,必須全面系統地論述。更明白兩個「寄希望」不能偏廢,特別是不能僅靠兩地權貴坐下同意就行,還要顧及人民接受與否,並且要仔細處理多方面的具體事務。

較成熟的表述,是一年半後的「葉九條」。這是葉劍英在1981年國慶時的講話,即「有關和平統一台灣的九條方針政策」。「葉九條」提出或重申九方面的具體措施,如:「自治」、「保留軍隊」、「三通」等等。雖然第一條還是强調黨與黨對等談判,但其他細節確是照顧到台灣人民的利益。雖然立刻被台灣拒絕,但不失爲談判的起點。條件成熟了, 一國兩制雛形已呼之欲出,就待合適機會宣布。

走向一國兩制

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首提一國兩制。官方記錄是:
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種制度是可以允許的,他們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也不破壞他那個制度。國家的統一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願望。這不僅有利於子孫後代,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我們是從這樣的角度着想和對待這個問題。說什麼「統戰手法」,我們不搞。我們講大政方針。沒有這樣的氣度不行。
全美華人協會成員多是美國學術界知名人士,首位會長是楊振寧;我有幸參與成立該協會,但當天我剛到秦城用膳。李耀滋是第二任會長,但和其他學者經歷不同,抗戰時期在國内,成立中國第一家飛機製造廠。他在MIT任教多年,交友甚廣,奇遇甚多。

鄧小平選中此場合,一方面是該協會成員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是知道李耀滋能傳話給蔣經國。李耀滋對此很低調,日後只願意說蔣安排章孝嚴、蔣彥士和他見面,事情真相還待台灣方面公開有關文獻。幾個月後,廖承志就寫信給蔣經國;有沒有因果關係有待研究。

要傳遞的信息估計分三各層面,是一國兩制的核心意義:

首先,在政治層面,闡述了在「一國」前提下的制度對等政治安排。

第二,在操作層面,是從長計議,不是權宜之計,不是引君入甕的手段,不會輕易更改取消。

第三,在心態方面,是誠心包容根本性甚至對立的差異。

人心向背,就看執行的寬嚴。從寬執行,一國兩制可能成功,反之必敗。也要清醒認識到,沉重的歷史包袱,執行傾向失之於太嚴。

這三條之外,和香港有關的還有第四條。鄧小平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會見戴卓爾首相時表態說:
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麼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用什麼方式才能解決台灣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還不是從香港問題開始的,是從台灣問題開始的…。

一國兩制]現在看來是行得通的,至少中國人堅信是行得通的,因為這兩年的談判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個構想在解決香港問題上起了不說是決定性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同樣地,到本世紀末和下一世紀前五十年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台灣。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可以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實行兩種制度,這就是制定我們國家政策的一個想法。如果懂得了這點,知道我們的基本觀點,知道我們從什麼出發提出這個口號、制定這個政策,就會相信我們不會變。(註一)< 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面,這邊敲那邊響,不能因爲香港回歸了,就各走各路,變成兩張皮,把一國兩制貶成「統戰手法」。 可以用以上幾條衡量北京是否信守諾言。

一國兩制:走向明天

重溫一國兩制的來龍去脈和核心意義,不是爲了推測其日後成敗,而是想説明其來之不易,更擔心其去之也快。

回顧整個歷程,在短短幾年内完成兩次戰略轉變,確實不易,算是個創舉。遺憾的是,這要歸功於幾個影響力日益遞減的要素:

首先,當年文革剛剛結束,痛定思痛頭腦清醒,急迫要找出路,不得不虛心聆聽不同意見。

其次,當年台港澳問題決策程序簡單,尚未設立各層機構,所以並未官僚化。更因是窮親戚,溜鬚拍馬攀援的勢力不多,所以另類合理意見容易「短路」正常渠道,得到采納,更因反饋及時,有利形成成熟的政策。

第三,香港/海外一直起到特殊作用。最好的例子是新華社副社長祈烽;他雖然領導1967年的香港左派暴動,但香港回歸問題提出後,因有國外工作經驗,顯得十分理智和剋制。當時有關部門籌備拍一套有關香港的紀錄片,他讓我過目劇本,發現多處未能擺脫「左」的陰影,遂立即終止該計劃。30年後,在幫忙解決一起所謂「間諜案」時,他還透露曾建議新建立的台灣辦事機構不要稱「對台辦」而應稱「國台辦」,避開錯誤的敵我意識。其實,黨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也應放棄延續戰爭年代的稱呼,改爲中性的台灣工作領導小組,避免錯誤的心態潛移默化影響工作。

逝者如斯,一國兩制奈何?

本系列文章:

政改要攻城還是攻心──一國兩制再啓蒙(上)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共必須修訂對台政策中共必須修訂對台政策
  • 台灣政治版圖有變 或現和平統一曙光台灣政治版圖有變 或現和平統一曙光
  • 北京發布台灣問題白皮書的政治意涵北京發布台灣問題白皮書的政治意涵
  • 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 中共如何領導香港   值得關注深入討論中共如何領導香港 值得關注深入討論


黃賢

生於香港,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最大的國際事務法律事務所工作。1978應邀回國,在北大(77、78級法律系)和外經貿大學(1979碩士班)講授國際經濟法、公司法、兼任中信和多個中央部委法律顧問,也參與多項立法工作。曾擔任北京吉普車、訊達電梯、平朔煤礦等等眾多涉外談判的法律顧問。主持翻譯《美國標準公司法》。1982因間諜罪坐繫秦城;1989秋,罪名推翻。1992返港,今在兩岸三地從事策略顧問工作。黃氏自1970起即參加保衛釣魚台運動。2022年6月16日,其在灼見名家刊登之〈談首宗《國安法》案件控方專家報告〉系列評論,榮獲亞洲出版協會卓越評論獎。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一國兩制共產黨國民黨

編輯精選

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展館。
灼見文化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1-29
俄烏戰爭升級的可能性極高。(亞新社)
國際觀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6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3
港大美術館由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丁公的作品。
字旅相逢

衍通中西藝參化,庸德雅傳氣韻新──「困乏多情‧香江藝緣:丁衍庸的中西藝術」展覽

作者: 馮珍今
2023-01-21
雷賢達剖析了港股為何去年下半年跌幅如此深。(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0

影片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 曆法世家蔡興華:從1月1日、1月22日(正月初一)、2月4日(立春)四柱八字測兔年大運 疫情何時受控? 木旺不利樓價? 哪個月出行要小心?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購買年花 如何從花瓣、花蕊、花粉、葉子選擇健康蝴蝶蘭?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新年祝願新年祝願 常霖法師
  •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編輯精選
  • 虎年臘月的回顧虎年臘月的回顧 張建雄
  • 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 張建雄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劉寧榮
  • 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 本社編輯部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劉寧榮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劉寧榮
  •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編輯精選
  •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謝祖墀
  • 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 關品方
  • 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 彭泓基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 李大齊
  • 環境營造·設計思維環境營造·設計思維 程介明
  •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本社編輯部
  • 數據在握2025數據在握2025 黃淑儀
  •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張宗永
  • 周光蓁
  • 陳文鴻
  • 陳穎
  • 常霖法師
  • 徐區懿華
  • 劉銳紹
  • 郭位
  • 徐鍾冰心
  • 艾雲豪
  • 盧兆興
  • 李大齊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