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淺談教育未來學

淺談教育未來學

未來學對教育規劃有什麼影響?兩者是互為表裏的嗎?

馮穎匡 作者: 馮穎匡
2023-02-07
教評心事

標籤: 教育政策未來學灼見原創灼見獨家
未來學試圖以系統科學去理解自然世界運行的法則。( Shutterstock )
未來學試圖以系統科學去理解自然世界運行的法則。( Shutterstock )

上篇拙文〈初步探討元宇宙教育的未來〉反應不錯,有讀者期待筆者在探討元宇宙教育以外,解釋一下究竟什麼是教育未來學(Futurology in Education)。有感本港教育工作者及教育研究項目甚少提及,加上筆者認為這範疇十分重要和值得重視,所以希望藉本文提升大家對此的關注,也順應解釋教育未來學對制訂教育政策有什麼策略性影響。

未來學的起源與歷史

未來教育領域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學科組合,它起源於未來學(或稱為未來研究),討論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和教育大眾如何提前作出相應決策。根據Bhaskaran(2006年),未來學可以追溯到《托拉》和《聖經》的時代。直至16世紀,法籍猶太裔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提出許多預言,據稱曾準確預測了911事件、氣候變暖引發的災難、希特拉發跡,甚至人工智能出現,其中一些預言仍待揭開面紗。

19世紀60年代,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預測將有航空器的出現,令月球之旅可以實踐,103年後,這個預言竟然成真了。另外,《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的作家威爾斯(HG Wells)曾發表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影響的期望;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瑪格麗特·德拉布爾(Margaret Drabble)認為《海底兩萬哩》(1869年首版) 預視環保運動的催生,對後來法國先鋒派產生影響。

在20世紀,未來學以一門學科的形式出現,特別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和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試圖以系統科學去理解自然世界運行的法則。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催生了未來學,皆因當時美軍感到有必要了解那些從未存在過的東西,以及那時還未知道的事物,例如新技術、核交換等,對人類生活和世界各地環境的潛在影響(Bhaskaran, 2006)。

未來學如何進行研究?

在未來學這門學科中,未來學家以3種範式進行研究,即描述性範式、情景範式和進化研究範式。Kuosa(2011)闡述說,在描述性範式中,學者會根據過去發生的事情作出預測,靜態和樂觀的思維產生了未來學家所要預見的「預測性未來」。研究對象由明確的目標群組成,在短時間內進行定量研究。在情景範式中,研究人員提出一些事情,同時解釋事情在未來的發生方式。他們提出的情景不是基於預測的適合性,而是基於對現有決策過程的增值適合性,將可能性視覺化,並引入對可預見發展的探索。另一方面,進化研究範式允許未來學家在進化規律的基礎上,努力描述和理解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務求有更高的準確性。

未來學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由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這個時代的未來學被認為是規劃、定量方法、實證主義、全球貿易和融資的黃金時期。這是一個通過城市化、工業化和全球化實現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潛力的時代。觸發這樣的情況,需要有組織的長期規劃、趨勢探索和未來技術的洞察力,以及需要評估。

未來研究的第二個發展階段由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被稱為「國際未來研究運動」的時代,由於對未來研究的趨勢認識的提高,未來研究的實踐超出了美國軍事未來學家的範圍(Kuosa, 2011)。德國未來學家弗勒希特海姆(Ossip Flechtheim)寫了一本關於未來學的書,建議解決與避免戰爭、阻止饑荒和貧困、避免壓迫和攻擊性行動、支持民主實踐、保護自然資源等有關人類的問題(Poli, 2011)。

第三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直到現在。未來研究方法學中的少量方法已經被開發出來,這比第二階段的預期要少。在這一階段,未來研究領域得到發展,許多機構提供了與未來研究有關的課程,並產生了許多與該領域有關的論文。該領域在討論中得到認同,成為與未來學有關的期刊的一個常見話題。

未來學對教育規劃的影響

對未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出現的分析表明,過去的預言、當前的方向和未來的預測,被認為是一個統一的前進方向,它為未來研究3個主要領域的研究目標服務(Kuosa, 2011)。這3個領域為未來學對教育規劃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基礎。

第一個領域是發展願景和設定目的、目標和宗旨,這是教育規劃的核心。如果建立願景、目的與目標是基於系統的未來研究,那幾乎是可以確保願景、目的和目標能夠實現。例如,着眼於社會需求,個人希望在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機構便在未來研究的幫助下制定其願景、目的和目標。

未來研究的第二個主要領域是對規劃和決策的貢獻。因此,在制定教育和課程開發政策時,未來學在教育規劃和決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觀察群眾的流動情況,以及未來學家對他們的預測,教育規劃者將決定在某些地區開設或關閉教育設施。

未來研究的第三個領域是解決全球人類問題。這意味着在研究和開發活動中,未來學扮演幫助者的角色。在未來學預測的基礎上,許多教育問題都試圖由教育家來解決。

如果沒有真實的資料,就很難對未來的教育方式作出決定。因此,未來學試圖解決這一要求。教育應該培養年輕一代的能力,使他們在未來能夠與時俱進,所以教育領導者、管理者、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基本趨勢,以實現預期目標。

每個教育系統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展示一個理想人類的清晰形象,最能證明教育系統的必要性的是考慮到未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都應該是未來的,因為它的最大功能是讓學生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有效地參與現在或未來的時間。考慮到這個系統會導致發展。基於他們的教育,發達社會被稱為知識型社會。一個知識型社會的生存取決於利用研究和學習來創造知識,技術的突破保證了它的繁榮。

在知識型社會中,創造知識和提供科學創新,有能力創造科學並將其轉化為創新,是教育系統的一個標準。換句話說,教育系統可以對形成科學和技術的未來,發揮有效作用。在教育系統中,研究和科學實體的形成,以及其主要職責,是創造知識並基於知識的創新,為國家帶來驕傲。經濟和社會系統認為,教育部門應該培養公民,而不僅僅是居民,因為居民會問社會給了我們什麼,為我們做了什麼,而公民通常會問我們為社會做了什麼,我們是如何為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儘管如此,教育系統是未來的關鍵,只要它教育的是知識型人才,所以,應該向社會注入全面的意識,其意義必須得到深化。

未來思維轉型 4個重要支柱

Inayatullah(2008)提出了未來思維轉型的其中4個重要支柱,即預測、深化、創造替代方案和轉型。所有這些共同的支柱都是教育的議程,在這裏反映對現狀的評估和設定未來要實現的目標。

預測是第一個重要支柱,是指識別與設定的目標的機會和威脅,並積極主動地規劃戰略,以應對這些機會和威脅。預測未來意味着確定戰略和社會上每一個可能的創造性變革模式。預測是一種常見的方法,追蹤當前的趨勢,預測未來的狀態。專業的方案往往依賴於「回投」──即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和現在的過渡,以達到對未來狀態的預期替代。未來學家會利用各種不同的預測方法如下:

  •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這是一種相當受歡迎的研究未來的技術。這種方法可以確定為一個群體配置溝通的過程。它有助於由一群人有效地處理綜合問題。
  • 因果分層分析(CLA):它的目標是「打開」現在和以前的事件,以產生替代性的未來,而不是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未來描述。這種技術被用於策略規劃和未來研究,以塑造有效的未來。
  • 環境掃描 :它通常是在未來專案的開始階段使用的。掃描的目的是廣泛考察所有相當大的趨勢和關切,超出了一個深遠的行動範圍,這進一步有助於確定未來的行動方案。
  • 情景規劃 :情景規劃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能力的可能描述。它不是對未來發生的事件的精確預測。
  • 形態學分析 :這種技術是對複雜障礙的整個可行解決方案的精煉探測,它可能涉及許多維度、結構或未在任何規模上進行校準。
  • 未來的歷史 :它是對未來前景的推測性描述,有助於預設。
  • 監測 :這種方法旨在對所有情況進行評估,因為它們是在事件發生後才實現的。
  • 內容分析 :它通常用於對特定的方法或標準的審查。
  • 回溯分析 :它涉及識別一個獨特的輪廓和發現其因果關係。它是一種逆向預測技術,從過去到當代事件的發展。
  • 後視鏡分析 :這種分析框架指出未來可能發生在人們身上的問題和障礙的推斷。
  • 交叉影響分析 :這種方法是為檢查對未來事件的理解而開發的,以防止它們相互結合和聯繫。它可以進一步幫助預見損害和減少不確定性。
  • 未來研討會 :它是為那些能夠預測未來並在決策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群而開發的,而不會屈從於某些專家的裁決。
  • 失效模式影響分析(FMEA):這項技術檢查和分析未來產品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故障及其後果。
  • 測量的行動 :這項活動通過計算風險和結果的程度來改革生產能力。
  • 未來傳記/想像 :它的目的是創造個人的想像力,匯集人們對未來的意見。它還評估了展望研究的假設。
  • 未來之輪 :這種技術提出了一種有條不紊的腦力激盪策略模式。它的目標是在不同層次上肯定或概括各種未來活動的影響。
  • 相關性樹 :該技術有系統地工作,並將一個廣泛的內容逐步細分為若干小的子主題,以反映出各種想法。
  • 模擬和建模 :這些工具以電腦輔助學習為基礎,是一種代表真實現象的先進方法。這些工具被廣泛用於審查行為和理解進展。
  • 社會網路分析(SNA):它已經發展成為學術領域的一個主要程式。這種技術在猜測和研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 系統工程 :它是一種多學科的方法,用於天生複雜的工程系統,因為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行為和交流並不總是很明顯。
  • 遠景規劃 :這種方法在研究可接受的未來方案時受到青睞。它還賦予理想和道德的意義。
  • 趨勢分析 :這種技術觀察和分析一個有效的趨勢的前一階段的成就,並試圖在即將發生的事件中嘗試冒險的結果。
  • 適應性角色扮演 :這種技術類似於遊戲理論,它研究的是發生在不同參與者交流環境中的裁決。

下一個支柱是對未來的深化,是關於利用對預期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便積極主動地解決與轉型過程有關的錯誤。

第三支柱討論了在結構性角色中創造替代方案。例如,在一個教育組織中,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可能會受到挑戰,並建議在現有的角色之外增加其他角色。

未來思考的最後一個支柱是改變未來,即通過分析情景、提問和創造性的視覺化,縮小到一個理想的未來。這些支柱對教育規劃改造社會有着深刻的見解和意義。教育規劃涉及願景建設,設定目的、目標和宗旨,選擇和組織策略以實現願景,設計評估程式以監督過程,資源配置等等,這些都與這4大支柱有很大關係。

總結

總括而言,未來學和教育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在未來學中,根據對過去事件和當前趨勢的分析,作出可能的和優先的預測。對當前趨勢的分析和研究,由教育通過建議的工具和技術來支援。另一方面,未來學對教育規劃的見解和影響,確保規劃是相關的和有意義的,因為在未來學中,Facta和Futura(Poli,2011)分別意味着當前的趨勢、實踐、傳統及其對未來的影響,兩者都要仔細推測。可以說,未來學和教育是相互補充的。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是淺談未來學應用於教育的部分例子,教育未來學是跨學科的專業領域──未來學研究甚至包括天意(providence)、占卜、哲學、科學、藝術和形成可能的未來及其世界觀的實踐,其性質與預測或科幻小說等偽科學程形式不同。溝通、邏輯連貫性、簡單性、可測試性、詞彙清晰度、領域定義、指定限制和邊界、實際管理和實用性都是其研究的特點。筆者會於將來再另文細說各教育範疇的未來趨勢及發展,作為教育之沙盤推演,好讓教育同工有備而戰!

參考文獻:

  1. Bhaskaran, P. B. (2006). 未來學-透視。ICFAI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April, 2006)
    http://balabhaskaran.tripod.com/perspective.pdf (2023年1月檢索)
  2. Inayatullah, S. (2008). 六大支柱:轉型的未來思維。Foresight for Development, 10(1).
    http://www.foresightfordevelopment.org/sobipro/55/760-six-pillars-futures-thinking-for-transforming (2023年1月檢索)
  3. Kuosa, T. (2011). 未來研究的演變。未來。The Journal of Policy, Planning and Futures studies, 43(3).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7150630_Evolution_of_futures_studies (2023年1月檢索)
  4. Poli, R. (2011). 邁向明確的未來本體論的步驟。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16(1).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390.6129&rep=rep1&type=pdf (2023年1月檢索)

更多精采文章

  • 減負政策的歷史回顧與課後服務對策減負政策的歷史回顧與課後服務對策
  • 40年從頭回望5個優先40年從頭回望5個優先
  • 以教育的根本配合大灣區的發展以教育的根本配合大灣區的發展
  • 深圳的時光深圳的時光
  • 陳瑞端: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前行──觀《長安三萬里》有感陳瑞端: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前行──觀《長安三萬里》有感

  • 如沐春風
  • 正視藝人吸毒對青少年的影響
  • 中華文化與教育的交叉點

馮穎匡

香港城市大學工程管理學(研究)博士、香港─蘇格蘭第一屆博士後研究獎學金得獎人,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21年出任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及測繪學院任客座教授,擁有超過25年的教學經驗。馮教授現為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研究人才庫博士專才、香港教育評議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香港安全健康師學會榮譽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香港審核師學會管理理事會委員及認可首席審核師、亞洲智能建築學會委員兼學術及研究分部主席、香港工程師學會學術期刋副編委、創新科技署香港認可處評審技術專家、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之校外特聘課程評審顧問。馮教授亦熱衷參與公職及公益事業,現為扶輪社(九龍中)社長 、長者產業聯會會董、藍圈行動召集人及創辦人、新界詩曲社名譽社長、文教康樂聯會名譽會長、詩藝曲苑名譽會長、彩鳳翔粵劇團特別顧問、烏蛟騰抗戰紀念館籌委等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教育政策未來學灼見原創灼見獨家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泰國當局發布的照片,顯示疑犯被捕時的情況。(泰國中央調查局圖片)
灼見報道

曼谷購物中心槍擊案2死5傷 中國女遊客殞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華為旗艦手機Mate 60 Pro最大亮點是搭載了7納米工藝的麒麟9000s,技術規格甚至媲美4納米工藝的高通驍龍系列。(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習拜會前美方先禮後兵 將更新對華AI及晶片生產設施限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文匯報》和炎明熹《文匯報》和炎明熹 郭一鳴
  • 控煙策略四大範疇建議 推動香港成無煙城市控煙策略四大範疇建議 推動香港成無煙城市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