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淺談佛教淨化心靈與環境保護

淺談佛教淨化心靈與環境保護
現代年輕人心靈空虛,意志薄弱。本欄上文(3月18日)以近代佛教泰斗印順法師「人生無有不病時」為主題,勉勵年輕人,不應因挫折而放棄追求理想、探知深邃生命,要學懂珍惜生命。這是從內在提升生命韌力的角度看。從外在環境看,則涉及心靈能否與大自然相互契合。
 

人類需與大自然共存

 
早於1972年,聯合國已意識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必須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民眾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以遵守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開宗明義指出:「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者(creator),又是環境的塑造者(moulder)。」環境「給予人以維持生存的所需,並給他在智力、道德、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發展的機會」。無奈「由於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加快,人類獲得了以無數方法、以空前規模改造環境的能力。」於是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鴻溝日漸拉闊、矛盾日漸加深。
 
人類與環境怎樣共存是一思想、哲學問題多於技術操問題。佛教乃一尊重環境、尊重生命的宗教,其本質就是以實現宇宙生命之間的圓融、和諧為目的。
 

人在環境非駕馭環境

 
「緣起」是佛教的理論基石,是佛教的根本教義。緣起說是把宇宙間的萬物都看作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萬物因緣而生,一切生靈都是多種原因、條件因緣和合而產生,任何事物之間都互為條件、互相依存,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因緣和合的整體,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它所依存的環境而獨立存在。佛教強調宇宙萬物不可分離的依存,「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意義就在此。因為人與世間萬物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所以人和環境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地球是人與萬物共有的空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就等於毀滅人類自身。
 
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人類並不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只是「人在環境中」(man-in-environment)。由此,佛教開出了「眾生平等」的觀念。大自然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義,眾生一律平等,要平等相處。所謂「然諸眾生即是我身,眾生與我等無差別」。佛教認為眾生平等,人並不是宇宙間唯一完善的存在,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樣,均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具有任何特殊價值。「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是一體的,我們必須保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建造一個相互依存、和諧自由的環境。
 
佛教的緣起論與當今環境保護理論相較,二者有共通之處。「環境保護」,若從深層生態學論述,是研究生命與環境的內在關係的科學。深層生態學學者以為,地球上不論人類或其他生物的生命本身就有價值,而此生命價值,並不以非人類世界對人類世界的貢獻來決定。生命形式本身就具有價值;而且生命形式的豐富和多樣,有助於這些生命價值的「實現」(realisation)。這與佛教眾生平等的論述如出一轍,兩者均在說明生命與宇宙萬物的內在關聯。誠如星雲大師指出:「佛教的環保思想,起源於釋迦牟尼佛對緣起的覺悟,認為世間萬物都建立於緣起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台灣昭慧法師也認為:「佛法所提示的緣起世間眾生相依相存的道理……逐漸成為現世建立生態倫理規範的基本原理。」
 

慈悲、戒殺與環境保護

 
佛教由緣起論推出了眾生平等的思想,而作為有着殊勝地位的人類,應該以普渡眾生、泛愛萬物為己任。佛教對生命的關懷,體現為憐念眾生、普度眾生的慈悲心腸。慈悲也是佛道之根本,所謂「慈即如來,悲即佛性。」、「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是也。
 
佛教所宣導的慈悲精神,是出於對緣起、萬物一體、眾生平等這一實相的深刻領悟,基於對所有生命的獨立價值的充分尊重,源於對眾生成就自身之深恩的無限感激和勉力回報,這就意味着尊重一切眾生的本有權利,意味着要盡力保護一切生命不受損惱和侵害,使他們各得其所,而就在這同時,也提升、完善了自己。
 
出於護念一切眾生的慈悲精神和崇高理想,佛教提出了一系列戒律,其中有「五戒」、「八戒」、「十戒」之說,而「不殺生」是諸戒之首,持素是落實不殺戒和體現佛教大慈悲精神的有力保證。戒殺是消極的維護眾生,而放生即以積極手法以保護生態平衡,此點亦為環境保護的重要理念。佛教提倡善待一切生靈,戒殺放生,以報答眾生的養育和成就之深恩。
 

自然人與現代人的抉擇

 
佛教認為,心靈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關鍵力量。「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只要人類的貪、嗔、癡還存在,對能源的過度開發、對大自然的任意攫取、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就不會停止!素食、戒殺、放生體現了佛教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護;佛教節儉惜福及少欲知足的簡樸生活觀,是一種符合生態觀念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自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實在所需無多。但如果我們將自己定位為現代人,一個走在時尚前列的現代人,那麼我們的需求就會永無止境,對自然的消耗也會永無止境。
 
現代年輕人生命脆弱,固然與教育制度、家庭功能出了亂子有關;唯心靈寂寞、枯竭,失去了滋潤的養份才是致命傷!正本清源,就必須從根本改變年輕人的觀念,回歸到簡單自然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的愈多,付出的也就愈多。科技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但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輕鬆。正相反,現代人普遍都感覺活得很累,在競爭的壓力下不堪重負。我們不僅累了自己,更累了哺育我們的自然,最後只能選擇一條不歸之路,怎不教人惋惜!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