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周,相信大家最關注的莫如是學校會怎樣處理「港獨」進入校園一事,是嗎?對於一般學校來說,上述議題的確令到許多辦學團體頭痛,甚至導致有關學校校監、校長以至所有前線教師都有一定的困擾,但對於那些專門照顧弱勢學生的學校,即服務對象大部分是來自社會低下階層、嚴重缺乏家庭照顧、成績低劣、學習差異極大、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部分亦有屬長期缺課再回歸校園的隱青等,他們擔心的議題,排首位的一定不是「港獨」問題吧!特別是在近年生員下降及開展了334學制與12年免費教育後,他們擔心的一定不只是學校的生存問題,他們肯定還要思考如何應對嚴重學生差異、學生行為和黑社會進入校園等問題,就算要處理平日一般學生紀律問題如吸煙、打架、結黨、欺凌、濫藥……也叫老師疲於奔命!筆者深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學校,都想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以教好我們的學生為榮!他們不圖名利,也不為什麼,只因他們都是教育專業人員,有他們的教育抱負!是嗎?
政府不認同「教育公平」的遊戲規則
可惜,對於處於這一類背景的學校,一直都不被當局重視!在某些政府官員或一些協助政府制訂政策的人眼裏,這些是弱勢、瀕臨淘汰邊緣的負增值學校!他們會認為與其投放資源在這類學校而看不見成果的話,他們寧願將資源投資在另一些容易取得成效的地方,例如資助大專院校,撥地建校和增加資助學位等!他們雖然認同「教育公平」的遊戲規則,不過他們會更重視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的原則!即是說,所有人、所有學校,他們所得的政府資源是同等大小的!
換句話說,無論香港那一間學校,接收怎麼樣的學生,包括男女、高矮肥瘦,不論成績好壞、資質如何,有關學校所取得的公帑資源都是一樣!有人更認為,政府現已設有照顧貧困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機制,包括申請學生資助辦法、按特殊學習需要程度向學校提供按額資助、在中文中學或收錄成績最薄弱學生可提供額外教學人員等措施,認為有關舉動已公平地解決了學校和學生學習差異問題!其實,實情是否如此呢?
弱勢學校環境愈來愈複雜
以我在實際教育現場的觀察,實況並非如此簡單!一般專誠服務成績較薄弱學生的學校,未必是因先天不足而導致成績滑落現象,或歸因於領導人欠缺教育熱誠或領導能力不逮所致;也非因有辦學團體沒有教育遠象、無心又無力;甚或因學校教師不濟而導致學生素質下降、面對縮班殺校危機!追溯原因,其實政府多年前已採用將整體小學升中學生分成三個成績等級,並以之作為三個派位組別次序的依據;加上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乃是採用成績高低作派位優次,同時以家長選擇意願去安排中學學位分派,自然便會形成「瘦田無人耕」現象,現時全港約有1/3學校是被定性為成績薄弱!當適齡中一人口下降,情況則更形惡劣!
今天這一類學校的學生,若無徹底扭轉學校改革的針對性措施去改善學校產出,學校勢必遲早出現亂象!由於個別學生長期遭到被排擠、被忽視,甚或被冠以失敗者的稱謂!若加上父母教導子女不得其法,照顧不周和父母子女關係疏離;或因父母婚姻變異導致家庭破裂,學生長期得不到適當照顧和教導;當成長期遇到挫折,沒有安慰憐憫,沒有成功感,沒朋友、被排擠、被欺凌,又得不到即時的支援和輔導,以致成長後愈來愈孤獨、隱蔽、容易偏激、反叛、愛破壞、極端主義、敵對別人、抗拒服從,甚至行為乖戾!有關學生因長期被壓抑、缺乏關愛,自尊感極低,當行為不被同儕接受,他們更會用反社會心態去保護自己!更有甚者,一遇到被批評、責備,他們很快便以辱罵還擊、肆意搗亂、破壞公物、襲擊老師,惡意攻擊他人,存心挑戰學校的訓輔底線!據說,有在這類學校服務的同工曾表示擔心學校紀律變壞,有個別同工表示擔心人身安全,有人變得抑鬱,有人掛冠求去……
根據現況分析,隨着12年免費教育的推展和取消中四派位制度後,加上適齡中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許多類似的弱勢學校在生源不足下,自然會多收錄一些從主流學校「跳船」的學生,又或是一些想重新尋找學習機會的重讀生,因此學生背景變得更複雜,而且大部分學生上課意欲低、欠學習動機,且行為多有偏差,就算肯「擺心機」重新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又很有限,甚至需要老師花許多精神心力也未必能有任何寸進!然而這卻是事實!這是我們今天許多弱勢學校面對的挑戰!
老師勿忘教育信念
筆者也是在一所類似上述所描述的弱勢學校服務,雖然我們每天都面對這等嚴峻的考驗,但可幸的是我們看見的卻有另一番聊足安慰的景象,原來弱勢學校裏也有許多成功扭轉命運的個案。過去幾年,我們見證着許多奇蹟異事,有學生因不適應主流學校的高壓、成績取向的教導模式,最後選擇到我校轉換環境,結果她提早一年應考文憑試,並成功取得佳績及順利入讀心儀的政府資助大學;有曾在懲教服役的同學來到學校後痛改前非,雖然今天沒有繼續升學,但他卻願意重行正路,安分守己地在一所有米芝蓮品牌的高級酒樓當燒臘師傅;有曾於非常學堂就讀後轉至我校的學生,因在中五時期修讀時裝設計而發掘了自己的潛能,結果他在多個學界時裝比賽中獲獎,而且在高考取得理想成績,贏得獎學金升學到台灣,最後更不負眾望,成為該校成功達人!此外,許多從前無心向學、到處招搖生事的學生來到我們學校後,皆因得着老師的悉心照顧、關愛和被感化後,皆已尋找回他們失去的過往光華!這些故事,背後的信念是什麼?
因為我們相信:「教育可改變社會未來,人才可創建國家命運」!我們的專業告訴我們,我們絕不可以輕易放棄某一個學生!因為聖經也有教導我們「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特別在今天類似弱勢學校服務,我們的學校使命,更是要照顧一些在社會上被遺棄、被鄙視、被忽略,但卻是最失落和最卑微的一群學生!因為他們當中不乏有理想、有抱負而且潛力豐富的年青人,只不過他們前期學習的經驗並不理想,有人亦因此而曾經成績低落,甚至失學或犯錯而已!今天許多學校的教育宗旨不就是「有教無類」嗎?
我們是否也相信以下的教育理念?
- 幫助提升全體學生的水平與精英的培育並非互相排斥;
- 每個學生都具備可以發展的潛能;
- 教育的責任是幫助每個學生充分發揮他的潛能;
- 社會需要精英,但是單一的教育制度只可以培養單一範疇的精英;而今天社會需要的是多元的精英;而
- 只有多元的教育制度,包括多元的課程、教學方式和評核機制,才可以培養具備多方面才能的優秀人才。
所以,在弱勢學校服務的教育工作人員,我們就是要照着這個方向辦出我們個別學校的特色!我們就是要為這一類如此特別的學生製造不平凡,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的多元學習平台!而「樂於學習」並不代表學生不必用功,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從勤奮學習的過程和成果中獲得樂趣、滿足感和成功感。「全面發展」不等於不重視學術水平,相反地,「全面發展」的信念更有助學生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全面發展有助學生培養能力
記得教統會在設計2000年的教育改革藍圖時,曾定下21世紀的香港教育目標(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內容是:
「21世紀的香港教育目標,是要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具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 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
而當時教統會在構思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建議時採用了以下的原則(課程發展議會,2002),也與我們今天為弱勢學生所辦理的學校的定位和理念相近,即是教育學生,我們應以:
- 學生為本
- 永不放棄
- 講求素質
- 全方位學習
- 全社會動員
而且,照顧學生學習差異不是要劃一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表現,而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並學到最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在認知及情意發展、與人交往、能力、動機、抱負、學習方式、需要、興趣及潛能上均各有不同。此外,形成學生學習差異的因素,還包括了與生俱來的智慧、不同的社會及經濟背景、不同的學習經歷,又或是學習者與課程的錯配等(盧敏玲,2009)。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使不論是資優還是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都能發揮潛能。因此,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應盡量找出每一個學生因能力的差異以致學得好和學得不好的地方,運用適當的策略,令每一個學生在強項上更加發揮,在弱項上得到進步(課程發展議會,2002)。
雖然上述的原則仍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究、討論、辨識、分享及反覆體驗後才能求取共識,但無論如何,我們絕不會因學生的不斷違規、挑釁而令我們束手無策!也不會因面前的困難令到我們灰心喪志!我們一定要針對我們的生員現況和需要,辦出特色來!請為全港弱勢學校的老師、學生和有關學校的將來送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
參考書目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政府印務局。(http://www.e-c.edu.hk/tc/reform/rf1.html)
課程發展議會(2002)。《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香港:政府印務局。
盧敏玲(2009)。《教與學的管理及發展》,載吳迅榮、黃炳文〔主編〕《廿一世紀的學校領導–持續與創新》。香港:學術專業圖書中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