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滬港通開通後,深港通對內地及香港金融業有何重大意義?本會常董、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湧海為此剖述,並前瞻此互聯互通機制實施初期的市場反應及往後實施的情況。
「深港通開通的第一個象徵意義,是它代表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謝湧海指出,中國現正經歷金融改革的重要階段,積極發展金融市場,務求與國際市場接軌。「過去中國主要是向發達市場開放,惟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新興國家同樣重要。我們的銀行、證券公司,整個金融鏈都要朝向一帶一路延伸出去。」
深港通延伸向一帶一路
謝湧海描述一帶一路的地理:俄羅斯、蒙古、波蘭、羅馬尼亞、哈薩克,還有其他國家,基本上就是圍着中國繞了一圈。「可以預計圈內的金融互動一定愈來愈多,當中也會有愈來愈大金額的人民幣計算。」他形容包括深港通、滬港通在內的中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為絕佳的投資平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人民幣投資產品及服務。
港深滬各有金融角色
港深滬作為中國三大金融中心,往往被視為競爭對手,互為比較。然而,謝湧海強調,三者各有所長。「事實上,三者各有特色,對中央政府來說亦各有功用,三者不能亦不應取代對方,否則發展方向便錯了。」
謝湧海闡釋,港深滬分別肩負着三大任務:國際化、創新發展、金融改革。「香港是全中國最自由、國際化的地方,加上完善法治制度和國際信譽,由香港擔當輔助中國『走出去』的重任,當之無愧。」一直以來,香港是開放內地資本市場的重鎮,無論是2002年推出的QFII(境外合資格機構投資者)、2011年推出的RQFII(人民幣境外合資格機構投資者),還是往後的滬港通、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香港在當中擔當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沒,同時一再確立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意義非凡。
謝湧海續指,深圳是中國創業家雲集之地,且具有完善的條例法規配合,最適合作為創新意念的試驗田;至於上海是內地最大的股市、債市、外匯市場及黃金市場,其全面性亦較適合擔負金融改革的任務。
深港通成分股具吸引力
滬港通推行之初,香港投資者熱切期望滬港通能發揮「北水南調」的功用,帶動南下資金來港投資,誰料滬港通開通首日,港股不升反跌,讓不少股民大失所望;今年深港通開通之前,市場普遍沉着,更有聲音指深港通吸金能力不強。謝湧海則認為,深港通與滬港通的成分明顯相異,對香港及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強,預料深港通最終獲得市場青睞。
「上證指數的股分大多是國內大企業,當中更有些早已在港上市;深證成指則不同,以中小型股分為主,也有很多初創企業,這類股分香港並不多。」謝湧海續指,深港通涵蓋約880隻深圳市場的股票,包括約200隻來自深圳創業板的股票,這些股票與滬港通的成分截然不同,兩者互補後能為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帶來多種類的投資選擇。「因為投資選擇變得豐富,資金可能會踴躍北上尋求投資機會;南下資金也有,反正就是兩地資金來回走——北水南調、南水北調。」
況且,香港、深圳只是一河之隔,資訊亦較流通,亦有利深港通的實行。「投資講求信心,信心來自資訊。」謝湧海指出,當投資者對股分了解愈深,自然更有信心,「香港靠近深圳,深圳市民每天扭開電視,看的是香港的電視台,深港的資訊交流量大、速度快,這是滬港所不能比擬。」
深港通調配能力強
在深港通下的港股當中,哪些對內地投資者最為吸引呢?謝湧海指出,有三類股分尤有魅力,分別是AH差價股、香港獨有股分、基金重倉股。「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他們對財經的知識不及香港股民成熟,羊群心理居多,如看到基金公司重倉持有某類股分就會跟隨買入。若論南下北上資金調配能力,深港通較滬港通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內地提供強化金融監管契機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正處於國際化進程中,但變革總有風險,謝湧海形容深港通、滬港通是種試探,有利日後國際化的進程。「舉例說如跨境的資金利率,股票通令內地及香港的資金來回走,此舉影響兩地的資金需求和供應,因而產生利率變動,變相是一種試驗。」
同時,股票通提供機會予內地進一步強化跨境金融監管。謝湧海闡釋,內地較側重對投資者、證券商的市場監管;香港的傳統則依靠自律和披露,對於一些金融罪行,香港的執法能力較強。他認為,在實行股票通的過程中,內地在監管層面上可借鏡香港的做法,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刊《商薈》201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