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轉眼已成過去式,但學童所面對的壓力,甚至輕生的問題還是繼續發生,沒有任何一刻有減輕的跡象;不論是家長、教師或社會大眾都要密切關注,及早合力解決問題!或許有不少人急於提出一些處理的方案,但也請大家必先深入理解學童所面對的壓力來源,才能對症下藥,事半功倍地減輕學童的壓力。
現代的學童太脆弱?
究竟是否現代的學童太脆弱,擁有「玻璃心」而未能面對壓力呢?若有家長或社會人士懷着這種心態教育下一代,在潛意識中已沒有足夠的心理空間,體諒學童所面對的心理壓力,因為這一代學童的成長環境與上一代所面對的時空有很大的分別,若只是指責他們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物質幸福或發展機會,也會成為學童壓力上升或輕生的導火線。
也許有人感到香港教育制度過分着重學業成績,導致家長及教師都忽略了學童的身心成長,是導致學童自殺原因之一,這類觀點似乎認為西方教育相對東方教育模式優秀,究竟西方國家是否沒有學童自殺的問題呢?學童壓力問題不是香港獨有的,香港過去數十年來研究心理學或學童自殺問題,都需要借鑑已發展國家的前人經驗。
在農業社會,我們不會擔心患有讀寫障礙,因為普羅大眾不需要應用文字。在工業社會,患有自閉症人更能被人重用,因為他們願意做重複性工作。在商業社會,不懂文字或與人相處就會面對很多工作或日常生活的難題。現今更是工業4.0、人工智能年代,有腦袋又讀了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或適應社會!
事實上,家長們每天在工作環境中都面對不少壓力,因為很多工種轉型,不少工作被淘汰,家長的生存空間也持續減少,面對的經濟壓力增加;在科技革新的巨輪下,家長可能不知所措,轉嫁壓力給子女,也未知如何為子女進行合適的生涯規劃,或尋找符合子女的發展路徑。
生離死別的哀傷
學童壓力還有一些近因,香港在2019年經歷了社會動盪,及後遇上了新冠疫情。雖然國家以行政主導的方式扭轉了香港的亂局,但有些家庭或朋友間仍遺下心理衝突,並沒有真正被化解,有些人以隱閉的方式抑壓自己的情緒,也有些人選擇了移民,過去數年有不少老師或同學移民,也為香港學童帶來不少「生離」的哀傷。
在新冠疫情數年的影響下,有些家庭因為新冠肺炎封關而未能與親人相見,最嚴重的接近3年沒有見面。雖然家人可以保持視像聯繫,但也缺乏了與人真正身心互動的機會。有些學童或家人則因染上新冠肺炎而被迫隔離,因而需要與家人分隔,更甚者是有親人因而離世,沒法正式舉行喪禮,也令人感到遺憾,這些「死別」正影響着家長及學童的情緒。
縱使有學童及家庭沒有受到新冠疫情直接打擊,但不論大、中、小學或幼兒學校,全球所有教育機構都要轉為網上形式授課。學童基於學校的教育要求,被引導學習使用網絡世界,雖然會愈來愈得心應手,卻缺乏與同學建立友誼或支援系統。
學童在21世紀亦容易墮入網絡成癮的深淵,感到學習沒有趣味或成功感,持續沉迷於網絡遊戲而不能自拔,導致與家人關係惡化。學童壓力進入了惡性循環的階段,一方面感到家人不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家人又感到學童不珍惜自己的前途,事實上網絡成癮毒害了學童的心智,也被美國界定為情緒病的一種,需要家長及教師的關注。
當然,絕大多數學童都是開心愉快地學習及生活,但有學童因家庭背景或經濟條件,或個人心理素質問題而產生心理困擾,值得所有人士及早關注他們的問題,下一期將詳細介紹一些全方位釋放學童壓力的方法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