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就流浮山、尖鼻咀及白泥的發展計劃於本年3月6日至5月5日期間進行公衆參與諮詢。3月23日,項目研究團隊向多個專業團體講解項目初步構思,並細心聆聽意見。
細看項目簡介,流浮山項目已初步標籤為數碼新海岸,定位數碼科技樞紐。項目擬總發展面積約為4.1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約140,000,規模並不算很大。
流浮山面向后海灣,東鄰米浦內后海灣拉薩姆濕地,從尖鼻咀一直延展至白泥,擁有北都其中一條最長的海岸線。區內擁有具高生態和景觀價值的自然棲息地。沿岸地區可飽覽后海灣全景,以及深圳的城市景觀,是香港稀有的自然生態環境。
數碼科技是創科產業的主要分支,其產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達到理想的群聚效應,只有不到1.2平方公里的經濟用地,絕對達不到規模和範疇效益(Economy of Scale and Scope)上的基本要求。況且,新田科技城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流浮山片區應該選擇差異化的錯位發展。
流浮山定位 更適合作養老產業
筆者對項目定位為數碼科技樞紐,不敢苟同。事實上,呼之欲出,這片4平方公里土地最適合主要作養老產業用途,配以體檢、醫美產業及相關培訓學院、生態旅遊、高級住宅(服務新田科技城和深圳南山的客群)、小規模的高等院校支部等才是最合適的項目定位。項目亦必須強調體驗經濟,生態資源的保護和文化設施的配置必不可少。
筆者在此指出一個發展理念經常出現的誤區──低密度發展等於低經濟回報。如此稀有的生態土地資源,實在不應該作高密度發展,包括在交通運輸樞紐上蓋和附近的地方。
交通系統方面,宜在項目邊緣設公共停車場和交通接駁系統,讓項目中心區及養老產業區以無人駕駛的輕便系統作主要交通工具。
當然,最理想的是整個項目能達到碳中和及為生物多樣性帶來淨增值。
正如與會的官員和顧問團隊所言,他們此刻需要「市場探盤」(Market Sounding),筆者希望上述建議是其中之一考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