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根據報導的統計數字,多倫多每天約有超過8,500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城市中遊蕩,加拿大面臨社會問題。每個社會都有無數的難題,關鍵是當政者是否有決心去面對,並尋出解決方案,落實行之。

彭泓基 作者: 彭泓基
2023-05-27
中華智慧與人生管理

標籤: 伊拉克加拿大反華政策多倫多孟子杜魯多毒品民生流浪漢石油置業與投資美國
多倫多的街頭愈來愈多流浪者逗留,5月11日多倫多市議會正式宣佈無家可歸者的緊急狀態,並改變供暖中心的運作方式。 (Shutterstock)
多倫多的街頭愈來愈多流浪者逗留,5月11日多倫多市議會正式宣佈無家可歸者的緊急狀態,並改變供暖中心的運作方式。 (Shutterstock)

在日前刊登的幾集《屈基論》與文章中,我們都在談加拿大的總理杜魯多與莊文浩議員,也許因為我曾在多倫多生活過,那裏有許多我關心的親友,從一個國家的管治,觀微知著,可以反映出人性、大自然的規律與國際關係,因此我特別關心這個國家最近的發展,與及未來的走向。

在5月11日的多倫多市議會上,市議員們以24:1投票通過要求宣布無家可歸者的緊急狀態,並改變供暖中心的運作方式。 1998 年,多倫多宣佈無家可歸為「非自然災害」(unnatural disaster)。僅僅一年多之後,聯邦政府就宣布建立一項全加拿大無家可歸計劃,這導致了一系列支援無家可歸的個人和家庭的計劃創建。多倫多代市長詹妮弗·麥凱爾維(Jennifer McKelvie)聲言:「作為市政府,我們正在竭盡所能幫助無家可歸者。」除了多倫多外,渥太華、漢密爾頓等城市亦已宣了布因為類似的緊急情況。 這個情況,使我聯想起今年2月間到訪美國三藩市,目睹街頭的流浪漢與同性戀者的狀況,號稱發達國家的西方社會,正面臨嚴重的國內社會問題。相對中國的發展和民間的氣氛,真不可同日而語。

多倫多社會治安下降

根據報導的統計數字,多倫多每天約有超過8500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城市中遊蕩。每一萬人中,便有30人屬於此類。2018年間曾統計,逾半這類人超過半年無家可歸,已成為習慣。逾30%有精神問題、25%則更是癮君子。94%很希望能有自己的棲身之地,但卻無法如願。過去10年間,房價平均漲了30%,而工資等福利只提升了10%。

根據居於加拿大親友的報導,對於目前的多倫多,不但越來越多街頭流浪漢,治安還一日不如一日。許多人怪責政府管理不善,尤其是對現任總理杜魯多,更是非常反感,戲稱為「道友多」!因為自從大麻合法化後,社會秩序不斷走下坡。對中國的不友善,更嚴重影響加拿大的經濟。回想年前大量中國人去加拿大置業與投資,不單使房產市場興旺,更促使經濟欣欣向榮,皆大歡喜。如今加拿大盲目跟隨美國的反華政策,影響經濟不少。

加拿大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人民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種族帶來不同的文化,然而大多抱著避世的心態,相安無事,與世無爭,若能和諧相處、相互尊重,豐衣足食,確是人間樂土。但經濟命脈與政治權力,大多掌握在一小撮富裕的白人手中。因此潛藏的社會問題,千頭萬緒,梳理不易,一旦管治層無能,則百病叢生。因此,當年屬於法文化、說法語的滿地可,為維護自己的文化,特別提出獨立的訴求。雖然被壓下去,但仍無法抹去分歧。因此,在表面和諧的社會底下,多倫多市是高度發達的移民城市,不同背景、種族人士匯聚一堂,跟多種族的美國一樣,但背後埋藏着許多矛盾與衝突。(Shutterstock)

追名逐利是人生最高的目標?

年青人是國家的棟樑,他們的素質,決定未來的發展和命運。西方社會極重人權,所謂「人權」,一旦過度,就是鼓勵「自私自利」,不管公共利益。只要自己活得好,國家興亡,關我何事?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就是如何去符合消費者的喜好,從中牟利,因此,黃賭毒等,只要不違反當地法律,就可以肆意妄為。整個社會,就沉醉在「不擇手段、孳孳為利」的氣氛裡。那些「罷工」工潮,大多還不也是為了利益而抗爭?追名逐利,就是人生最高的目標。

《孟子》一書開宗明義,就告誡我們:「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荀子原學孔孟之道,但經過體悟和深思,他認為所謂人的情慾乃是人的生理質素,天生如此,人性本無善惡之分,但人的本然情慾,若在群體社會中肆意妄為,則會傷害到他人,甚至會造成暴亂,這就是「性惡」的根源。若不加以管束,社會將永無寧日。而他的弟子韓非子,更肯定人性本身就是「自私」,稱「自為心,整日地為其私利而忙、為其利害而計較,故此人性是「惡」。而「嚴刑峻法」正是用以制止這些過分的行為,是社會安寧的基石。儒家主張以「仁義」治理國,重倫理道德,建立「禮」去規範人與人相處之道,建立和諧社會。因此歷朝歷代皆以「外儒內法」為治國安邦之道。「禮」和「法」並行,缺一不可。

 

商人有時會過度在意利益,從而只短視的逐利,反而危害國家的長遠發展。(Shutterstock)

 

從商的目的,正是「追名逐利」,固然對經濟發展很有貢獻,但若過了分,就會影響到社會的風氣與國家的安危,因此形成歷史上「重農輕商」的氣氛,甚至以「士農工商」的級別,把商人的社會地位貶低。如今,剛好相反,富可敵國的商人,完全可以左右國家的政策,法律責保護他們的財富,他們有時會以短視的逐利,危害國家的長遠發展及損害廣大人民的福祉。這正是如今中國與美國的最大分野,也是為什麼「東昇西降」的基本原因。在美國,許多的重要的決策,掌握在小數富人及其背後的財團,例如軍工複合體,因此推動長遠對國家有利的策略,比較困難。有時在維護人權的原則,而犧牲了公眾的利益。例如在加拿大的中部,石油蘊藏量豐富,很早已計劃建一油管直通西部口岸,但因為經過的土地,皆為私有,人民和地主反對,害怕污染,糾纏多年,終於放棄。只能靠一條通往美國的油管輸出,因而被控制和侷限,無法跟國際石油市場接軌,更好地發展其經濟效益。

若大家對中國近代史有認識,一定會明白當年西方,尤其是英國,如何以鴉片腐蝕中國人民和經濟。而鴉片在舉國氾濫的情況下,如何導致國破家亡的痛苦教訓。如今美國和加拿大倡導大麻合法化,好像是歷史的輪迴。吸毒成癮,會使人壯志消沉,意志薄弱,加上生活的壓力,很容易從逃避現實淪落到患上精神病,成為現代「喪屍」!而在經濟發展中,房產價格免不了節節上升,若政府不加以控制,複雜的社會問題就會不斷浮現。這正是為甚麼中央強調房子是用來住,而非炒賣的。

中國的國策是不贊成惡性補習,同時宣傳要保護孩子的視力。(Shutterstock)以西方社會矛盾為前車之鑑

還有更嚴重的核心問題,是西方社會逐漸失去理性的價值觀。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Christianity(耶教)的精神和道德是非觀仍然存在,並且作為立國的精神。如今在美國,為維護「人權」與「公平」,學校不再教育任何宗教的理念和價值觀,使人們是非混淆,甚至更為自私和功利。如今,看來不少西方社會,對這些現象已見怪不怪,甚至放任,其衰敗的徵狀,日漸顯露。

相對地,中國的國策,一切以國家的與人民福祉為依歸,對這些現象和社會問題,甚為警惕。因此,對貪腐和不道德的商人,打擊不遺餘力。對教育界的歪風,例如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惡性補習等,皆加以管制。甚至還大事宣傳,要保護孩子們的視力!這些都是用來糾正歪風的重要措施。

關於文化與管治策略的差異,最近中央就發布了一些很簡單的數字比較:從2012-2020年間,中國花了US$246 billion 去滅貧,我們成就了初步的「小康」。;相對地,直至2020年,美國卻花了US$2 trillion 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戰場上。一個為民生、一個為霸權,孰優孰劣,一看便知。一葉知秋,從這裏隱隱就看到中美博弈的結果。

《尚書》云:

無偏無私,王道蕩蕩。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意思是:大公無私,不曲從偏袒少數人而違背原則,國家興旺的制度就會順利地進行。因此為甚麼現在大陸的官方機構,皆看到「毋忘初心」的標語,就是提醒任公職的大小官員們,謹守「為人民服務」的原則辦事。能用公平合理來消除徇私情、謀私利,民眾就會信賴和歸順他,因此而成就民心所向。

每個社會都有無數的難題,關鍵是當政者是否有決心去面對,並尋出解決方案,落實行之。正如(金末元初)元好問《四哀詩· 李欽叔》中所描述:

為官避事平生恥,

視死如歸社稷心。

這是每一個公職人員與及管理者很好的座右銘。

網上視頻:《屈基論EP55》https://youtu.be/R2jjOC35xXg

更多精采文章

  • 加國遏反抗疫活動   穩準狠打擊可借鑑加國遏反抗疫活動 穩準狠打擊可借鑑
  • 特朗普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加拿大總理西班牙首相夫人確診特朗普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加拿大總理西班牙首相夫人確診
  • 弱方才會扣押人質弱方才會扣押人質
  • 油氣決定政治與戰爭油氣決定政治與戰爭
  • 悠閒加東遊 見識異國風悠閒加東遊 見識異國風

  • 歐洲安危
  • 核訛詐與三次大戰?
  • 奧運獎牌反映國家氣運

彭泓基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理學士。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創會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副協席教授、中央政策組諮詢委員、香港市務學會會長,院士及顧問。九十年代任雷射電腦副董事總經理,獨力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建立全國網絡。近年專心鑽研中華文化,致力融和中西智慧於現代管理,創六慧管理,尤擅《易經》管理學。著有《於無聲處》、《遵道而行》、《靜待黎明》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伊拉克加拿大反華政策多倫多孟子杜魯多毒品民生流浪漢石油置業與投資美國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