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派錢宜寬不宜緊

派錢並不容易,單就如何「劃線」已有不同意見。(shutterstock)

財政司長上周五公布,在年底前滿18歲、在港無持有物業、無領取綜援及其他津貼的市民可獲發4,000元;退稅少於4,000元就可獲退還差額,預計約有280萬人受惠,而派錢的行政成本就估計是發放金額的數個百分點。若以政府估計派110億元計,即行政成本涉及數億元。

2017/18年度的財政盈餘達1,380億元,全民注視會否派錢「還富於民」,但司長在預算案前一直表示不能全民派錢,結果惹來不少抨擊。即使在公布預算案後,宣布以關愛基金「補漏拾遺」,亦引起不少爭議。基金本屬臨時性質,原意是用作扶貧,政府未有考慮清楚,隨意使用基金,申請者又要提供大量資料作審核,手續繁複。提出以基金作補助,引發問題更多,政府就如提供子彈讓批評者攻擊,如今從善如流化解無謂的危機。

為人詬病處甚多

過去本欄曾提及,派錢並不容易,單就如何「劃線」已有不同意見。現時擴闊派錢範圍,合資格市民可獲發4,000元。喜見政務司長回應傳媒垂詢時表示會用「宜寬不宜緊」的方式處理,用簡單方法清晰分辨「可獲派錢」及「不獲派錢」兩類人。如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不論是否有「三粒星」及適合沒有獲取或獲取不超過4,000元的退款措施。不但計算較容易,引發的爭議亦相信較少。

大家都知道政府有不同部門負責管理及發放不同津助計劃。現今的新計劃最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就是為什麼要付託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負責執行新計劃。而最容易為人詬病的環節,就是需時設計有關電腦系統。其實今次如果政府事先有詳盡的考慮及計劃,應該掌握到有迫切需要整合眾多不同的津助計劃,因為雖然所有計劃的宗旨是一致,受惠的人士又有不少是重疊的,但免不了涉及不同的範疇。不同的辦事處會處理大致相同的資料,導致重複搜集不少個人資料,浪費不少電腦容量。如果能集中處理更可精簡架構、省卻人手及縮短更新資料的時間。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