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活着,真好!

活着,真好!

現代人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各種資源垂手可得。擁有太多的選擇,反而迷失了方向,不懂得珍惜。總要等到失去了,才能醒覺曾擁有過的幸福。

李焯芬 作者: 李焯芬
2020-02-23
活在當下

標籤: 佛學平安幸福惜福感恩智慧汶川地震災難煩惱珍惜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明燈,只要驅走心中的陰霾,心靈就能得到淨化。(Pixabay)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明燈,只要驅走心中的陰霾,心靈就能得到淨化。(Pixabay)

2008年5月12日,我正在越南參加世界維塞節慶祝大會。議會期間,有人提到四川汶川的地震,但當時並沒有感受到這次災難的嚴重性。回到香港,報紙、電台對災情的及時報道,把汶川活生生的人間地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災區傳來災民和救援者的一幕幕感人事跡,讓我眼裏也不禁泛着淚水,從內心發出一句,「活着,真好!」

一、活着真好,有機會反省思考

一位盲者拜訪朋友,相談甚歡。入夜天黑,盲者臨走時,向朋友要一隻燈籠照亮回家的路。朋友感到很奇怪,「你要燈籠做什麼,白天黑夜,應該對你沒有太大的影響啊?」「我雖然不須燈籠照路,但有了燈籠,別人就可以看到我啊。這樣大家就不會撞到一塊兒了。」盲者解釋道。

於是盲者穩穩當當地提着燈籠回家,但走沒多遠,就被來人撞個正着。盲者氣沖沖地說:「你是怎麼走路的?難道沒看見我手裏打的燈籠?」「老兄!燈籠裏的蠟燭已經熄滅了。」路人也沒好氣地說。

燈籠就如同人們心中的明燈。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原本都有一盞明燈,一顆光明向善的心。四川汶川八級地震後災民與救援者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一位年輕的母親以自己的身體庇護着三、四個月大的嬰兒。小孩被救出時,仍安靜地在小被子裏酣睡。小孩身旁的手機裏,留下了這位母親給嬰兒的最後祝福,「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了這則生離死別的短信,你會落淚嗎?地震發生的一瞬間,一位老師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死死地護着四位學生,四位學生都獲救了,老師卻不幸遇難。看到這位老師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學生的師生情誼,你能忘懷嗎?一位小學校長兩天兩夜忙於救出埋在教學樓裏的百名學生,卻沒有空去教師宿舍樓看看自己的母親和愛人。這位校長極其痛苦的選擇,會讓你心酸嗎?一位武警戰士刨出父親、嫂子遺體,含淚繼續指揮救人。這位武警戰士承受着痛失親人之折磨,仍然堅守崗位,你不覺得悲壯嗎?一位學生本已被地震甩出了教室,落到安全地,但他又重新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裏面的其他同學。然而,在他進入教室後,樓房繼續垮塌,17歲的生命被埋在了廢墟中。這份以生命表現出來的真情,難道不讓人動情?一名男孩渾身是血,躺在幾名孩子的屍體上。就在大家將救援的手伸向他時,孩子卻堅決拒絕:「叔叔,我不慌張,你先救他們吧。」小小年齡,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你會有感觸嗎?一位副縣長,被救出後的第一句話是:你們快去救其他人吧!十分鐘後,他便離開人間……臨終前仍想着一縣百姓的安危,怎能不令人崇敬?

面對大災大難,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想到的卻是別人,發自內心,毫無雕飾,是人性深處真和善的流露,令人心痛又感歎!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整天忙碌,在不知不覺中受外境的影響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人生的方向,如同故事中的盲者一般,不知心中的智慧明燈已經熄滅了。這使我想起古德的一句話,「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儘管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只要河水澄靜,千萬條江水就能映照出千萬輪明月來;雲開霧散,萬裏無雲的天空就會顯現出來。同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明燈,只要驅走心中的陰霾,心靈就能得到淨化,我們的心燈也將再一次明亮起來,照亮我們的道路。

二、活着真好,感恩知足少煩惱

小狗和小貓受到主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小狗心想:「主人寵護我、餵養我、供我住、疼愛我。主人一定是神。否則怎可能如此無條件地照顧我呢?」小貓心想:「主人寵護我、餵養我、供我住、疼愛我。只有一個可能性:我一定是神。否則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呢?」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既不知福,如何惜福?受人恩惠不知恩。若不知恩,怎懂報恩?不知福、不感恩,只會向外求索,不知向內反觀、醒思:終日埋怨房間太小、功課太多、薪水太少、工作太苦……時間早浪費在永無止境的埋怨中。我們真的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嗎?也許我們可以從最近幾年的自然災害中找到答案。

2004年12月南亞大海嘯,13個印度洋國家22萬3千多條人命在驚濤駭浪中消失,18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近百億元。2005年8月,威力強勁的「卡特里娜」颶風襲擊了新奧爾良地區,新奧爾良市區一度有80%的面積被洪水淹沒,約1100人死亡,數十萬人被疏散;2008年1月中旬,大雪橫掃中國南部地區,使得數千萬民眾停滯他鄉。2008年5月2日,熱帶風暴「納爾吉斯」疾速橫掃緬甸,逾十萬人死亡,過百萬人無家可歸。接着的四川汶川八級地震,瞬息間汶川縣幾個城鎮毀於一旦:房屋倒塌,山泥傾瀉,交通癱瘓,斷電斷糧;廢墟中、瓦礫下,埋着無數幼小而脆弱的生命;遇難的學生手中仍死死握着筆,被救出來的人也是斷腿斷手,四處更聚滿了無家可歸的災民……

與世界上受災的人相比,我們這點煩惱又算得了什麼?現代人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各種資源垂手可得。擁有太多的選擇,反而迷失了方向,不懂得珍惜。總要等到失去了,才能醒覺曾擁有過的幸福:身體有缺陷,方知四肢健全是福氣;諸病纏身,始覺身體健康是財富;煩惱不斷,才能悟出平安就是福。然而,明白這個道理時,往往已經失去那曾經擁有的一切,追悔莫及!如果我們學會反思,培養惜福、感恩的心態,幸福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三、活着真好,珍惜當下的分分秒秒

佛陀問弟子:「人生究竟有多長?」弟子甲理所當然地答道:「在數十年間。」佛陀不滿意地搖搖頭。弟子乙搶着說:「在飯食間。」佛陀還是搖頭。弟子丙若有所感地說:「在呼吸間。」佛陀終於點頭稱是。

對飢者而言,糧食是生命;對情侶而言,愛情是生命;對病者而言,健康是生命;對政客而言,權力是生命;對商人而言,利潤是生命……但大徹大悟的佛陀把這些身外物全擺在一邊,直截了當地指出:「生命在呼吸間」。理論上,人們能完全明白這一論斷的哲理性和正確性,但因對緣生緣滅的理論缺少深入的了解,無法看透組成事物的各種元素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本質,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現象,因而總以為來日方長,感受不到死亡的威脅。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八級地震雖然只持續了幾十秒,卻奪去了四萬多人的生命,二萬多人受傷,累計失蹤三萬餘人,五百萬人無家可歸。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助、人生之無常。但通常,在人生的時鐘裏,我們的心總是擺盪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為過去而懊惱悔恨、耿耿於懷;為將來而胡思亂想、憂心忡忡。人們總是活得很累,一下懊悔過去,一下擔心未來,就是無法安住於眼前和當下這一刻。生命只有一次,在無常變化的生命中,當我們還有能力支配生命資源時,切莫無視與浪費,學會善待眼前人、珍惜當下事才是上上之策,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傷痛難過!也只有當下這一念,不住於過去與未來,才是最真實的人生,讓生命的時鐘把握住每一秒的「滴答」。

原刊於《逆境中的從容》,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淡泊養智淡泊養智
  • 惜福感恩,脫離「求不得」苦惜福感恩,脫離「求不得」苦
  • 心鎖心鎖
  • 行看流水坐看雲行看流水坐看雲
  • 一份不能錯過的禮物──《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一份不能錯過的禮物──《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 活在當下
  • 活在當下
  • 活在當下
  • 變不一定是壞事
  • 生命的質量

李焯芬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前院長、特區政府前策略發展委員會會員。現為珠海學院校長、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1972年獲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主修岩土工程。曾任教西安大略大學及多倫多大學;2000-2008年任香港大學副校長。2006年獲西安大略大學頒授榮譽理學博士。2005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獲美國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2003年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3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曾發表國際學報論文270餘篇,專著15冊。
View all posts
標籤: 佛學平安幸福惜福感恩智慧汶川地震災難煩惱珍惜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的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亞新社)
灼見報道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危丁明博士表示,孔教學會申請在鑽石山興建的孔廟,已公開設計圖。
名家演講錄

海濱鄒魯:危丁明博士談香港孔教發展歷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影片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 編輯精選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本社編輯部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 陳鳳翔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 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 陳鳳翔
  • 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 胡孟青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