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法國小作家光輝傳統

法國小作家光輝傳統

埃爾諾的小說試圖對文學世界的性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y)糾正改錯和撥亂反正,這也許就是她獲瑞典學院垂青的原因。

林沛理 作者: 林沛理
2022-10-18
沛理論

標籤: 不倫關係埃爾諾性別不平等我一代法國文學科萊特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埃爾諾個人網站圖片)
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埃爾諾個人網站圖片)

今年瑞典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了給一個「小作家」(minor writer)。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的「小」不是指她的才情,而在於她的眼界和視野。不管時代和世界有多大,她關心的只是小小的自我(self)。與其說她的作品自傳色彩濃厚(autobiographical),倒不如說它們自我中心(self-centered)和只關心作者自己(self-interested)。在這個意義上,埃爾諾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傳統是將「看自己的肚臍眼」(naval-gazing,即自我沉溺)提升為一種藝術。

科萊特和杜拉斯的影響

這是法國文學的光輝傳統。這個傳統的「庸俗版」(lowbrow version)代表是莎岡(Francois Sagan),她19歲發表的《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向全球渴望成名但生活經驗貧乏的寫作人,示範如何以「無病呻吟」和「為賦新詞強說愁」引起共鳴。這本書的巨大成功啟發了30年後的「我一代」(Me Generation)和今日社交媒體的網紅。

「嚴肅版」(highbrow version)的代表是科萊特(Colette)和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科萊特是法國20世紀上半葉的作家,卒於《日安憂鬱》面世之年。她的成名作《切里》(Cheri)極有可能是埃爾諾的兩部小說《簡單的激情》(Simple Passion)與《迷失》(Getting Lost)的啟發甚至參照,3部小說的主題都是女人的「性違法」(sexual transgression)──她們的性行為和性關係如何僭越道德和法律。《切里》的男主角已婚,25歲,與一個49歲的女子離離合合、難捨難分。《簡單的激情》與《迷失》講的是同一類關係、同一類故事:20多年前,年近50的埃爾諾搭上一個30多歲的蘇聯外交官。二人整天整晚做愛,不知人間何世。

杜拉斯對埃爾諾的影響更顯而易見。杜拉斯的《情人》(The Lover)也在年齡差距這個話題上大造文章:15歲的法國窮家女在越南與一個30多歲的中國男人發展不倫關係。杜拉斯對愛情以至生命的悲劇意識(tragic consciousness)是法國文壇的一套「天氣系統」(weather system),當地的作家很少能夠不受影響。《情人》很多刻骨銘心的句子,都陰魂不散地在《迷失》出現。《情人》的讀者怎會忘記「老早已太晚,這是我的人生」(Very early in my life it was too late)這樣價值連城的句子?埃爾諾不是杜拉斯,但「下次相聚的日期就是我的前途」(I have no future, other than the date of our next meeting)也確實令人心痛。

杜拉斯的《情人》書影。(Good Reads圖片)

試圖糾正性別不平等

「透過年輕的肉體尋回生趣」(Young flesh as renewal),是男性作家的偏愛和樂此不疲的主題。隨便舉個例,4年前離世的美國小說家羅夫(Philip Roth)生前是個無(少)女不歡的男人,他筆下的男人也總是沒法按捺他們對年輕女人的性幻想和性慾望。對羅夫來說,這等同於對生命的熱情。然而,只要把老少戀中男女的年紀互換,「透過年輕的肉體尋回生趣」馬上變成「透過年輕的肉體摧毀天真」(Young flesh as corrupting innocence)。年長的女性是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通俗文化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電影《畢業生》(The Graduate)的魯賓遜太太(Mrs. Robinson)。她不但像玩木偶一樣把入世未深的男主角弄上床,還千方百計要破壞他與女兒的純潔愛情。

從這個角度看,埃爾諾的小說試圖對文學世界的性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y)糾正改錯和撥亂反正。這也許就是她獲瑞典學院垂青的原因:因性侵醜聞曾停辦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急於向世界證明它對性別不平等的「零容忍」。文學創作和欣賞並非在與世隔絕的真空中進行,文學被賦予的價值受到很多文學以外的因素影響。更何況瑞典學院喜歡借得獎者表態,例如今年把和平獎頒予俄烏及白俄人權組織,就是擺明要令俄羅斯總統普京難看。和平獎可以這樣做,文學獎當然也可以,分別只是露骨的程度而已。

這不是說埃爾諾浪得虛名。2004年,同樣善於寫女性出軌的奧地利作家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獲諾貝爾文學獎。若論作品的「嚇人值」(shock value),埃爾諾遠不如耶利內克。耶利內克最多人認識的小說《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令衛道之士大發雷霆、紳士淑女面紅耳赤,因為它不僅充斥着性,還是強迫的性、變態的性和沒有一絲感情聯繫的性。女主角不是性解放者,而是性急救者,試圖用性虐待來克服自己病入膏肓的性冷感。於是,綁縛與調教、施虐與受虐(簡稱BDSM)變成醫治奄奄一息的性的「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

奧地利作家耶利內克的小說《鋼琴教師》。(Good Reads圖片)

事實的金石聲

埃爾諾的作品有大量的性描寫,但多是熾烈而不露骨(intense but not explicit)。她的新作《迷失》最令人忘不了的,不是跟性有關的種種偏差行為(deviant sex),而是那些發出「事實的金石聲」(the ring of truth,張愛玲譯法)的細節,例如在情人的陽具上找到自己遺失了的隱形眼鏡。埃爾諾是小說家,但她在情感上的誠實(emotional honesty)以及對細節的掌握,令她更勝任做「日記作者」(diarist),《迷失》的「日誌式」結構(diary entry)可以說是讓她盡展所長。

埃爾諾其實有兩個情人,一個會跟她做愛,另一個不會,但永遠不會因她年老色衰而離她而去。埃爾諾這樣寫:「我有點害怕,害怕自己日漸衰老,終有一天會被取消資格,不能再玩做愛這個遊戲。在生命這個荒涼小鎮,做愛是唯一好玩的遊戲,除了寫作。」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一個如此相信寫作的人,總是好事。至少不會是「我本將心寄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原刊於《亞洲週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聊聊諾獎得主Fosse的作品聊聊諾獎得主Fosse的作品
  • 「新易卜生」美譽挪威作家福瑟 膺諾貝爾文學獎「新易卜生」美譽挪威作家福瑟 膺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 享年88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 享年88歲
  • 文學獎的矛盾文學獎的矛盾
  • 坦桑尼亞「難民」作家   膺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坦桑尼亞「難民」作家 膺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 渙之賭唱
  • 礦山記憶:鐵,不一般的故事
  • 文學獎的矛盾

林沛理

評論家,香港浸會大學客席、香港電台《講東講西》節目主持,《亞洲周刊》及《南方周末》專欄作家。曾為《瞄》(Muse)雜誌編輯總監、美國紐約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中心客座教授、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英語教學出版總編輯、《香港01》執行總編輯。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不倫關係埃爾諾性別不平等我一代法國文學科萊特諾貝爾文學獎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周庭宣布「棄保潛逃」,特區政府矢言全力追捕。(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李家超勸周庭自首 否則只有終生逃亡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5
于君教授給人感覺親切感十足。
灼見專訪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5
黎海寧出身藝術世家,成長於香港。(灼見名家製圖)
字旅相逢

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

作者: 馮珍今
2023-12-04
李家超說,香港保持多方面優勢,港人不應該「唱衰」自己或自我「柴台」。(香港經濟峰會2024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本港經濟穩步前進 港人不應妄自菲薄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4
余偉文提到,金管局將於未來數年持續在內地機遇、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領域深耕工作。(香港經濟峰會2024圖片)
灼見報道

余偉文:跨境理財通優化後 南北向通發展空間料大大提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4

影片

  • 郭少棠教授:被綁架的家園?以巴戰爭的歷史啟示 於無聲處聽驚雷:巴勒斯坦的悲歌
  • 嚴浩x吳文華:哪些天然食品可以打掃血管?怎樣嚴選健康糖、油及可可?
  • 張翠容:以巴衝突的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中東地緣格局如何重新洗牌?
  • 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 關品方:以色列暗藏核武 正部署殲滅巴勒斯坦?英美航武戒備 欲震懾中東國家?
  • 楊詠盈主任x鄭家寶校長:怎樣透過故事繪本創意教小學數學?用什麼方法照顧不同程度學生需要?
  •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 陳文鴻教授:國際社會如何制止以色列種族滅絕暴行?美國重返中東戰略被打亂 將怎樣撥亂反正?
  • 林毅夫教授:中國高速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多久?有什麼超越發達國家的優勢與挑戰?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本社編輯部
  • 善惡分明?善惡分明? 常霖法師
  • 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 鮑慧兒
  • 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Sustainable Values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s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何順文
  • 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 陳家偉
  • 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 施林海
  • 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 張灼祥
  • 從能源三難悖論看兩電協議修訂從能源三難悖論看兩電協議修訂 梁天卓
  •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陳景祥
  • 青春的交集青春的交集 謝祖墀
  • 2023年中國發功美國失守2023年中國發功美國失守 張建雄
  • 遊弋中原大地記遊弋中原大地記 廖書蘭
  •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本社編輯部
  • 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 鄭明仁
  •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本社編輯部
  • 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 區雅俊
  • 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 本社編輯部
  • 飲酒致癌與香港市民關係不大飲酒致癌與香港市民關係不大 趙炳權
  • APEC遠勝IPEF的因由APEC遠勝IPEF的因由 張建雄
  • 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 馮珍今

推薦作家

  • 何志平
  • 陳家偉
  • 張樹槐
  • 陳婉瑩
  • 曹啟樂
  • 潘樂德
  • 沈言
  • 龐驚濤
  • 馮應標
  • 陳玉燕
  • 顏雋
  • 崔少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