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歷史,這個港口城市注定要經歷許多風風雨雨,而代代香港人則被孕育出自強不息的個性,我們始終相信,風雨過後有彩虹。相信不少香港市民都是如此看待經歷新冠疫情、東京奧運的2021年。
今年,本社十大最受歡迎名家文章榜首亦反映了港人渴求知命的性格,工程師、術數名家文相濡於2021年初為讀者撰寫辛丑牛年預測,獲得最多讀者青睞。文相濡在文中指出,世界正處於歐洲、美國和中國三強爭雄的局面,也是充滿瘟疫威脅的環境,推算瘟疫會一直困擾世界,要到2023年才會減輕。
香港持續改革 社經緩慢復甦
另外,命理學上,辛見丑稱為「金入墓庫」。金為爭拗吵鬥,即反對聲音減少,有助香港經濟緩慢復甦,格局較2020年稍好。名列第四名的術數名家潘樂德亦同意經濟將會緩慢復甦,尤其是創科及文創產業將有發展機會;他認為,香港的法規和秩序架構重塑大致上將告一段落,而整體社會將展現較新的面貌,相信未來一年,不同階層的人士都需要繼續重新適應「新常態」。
《港區國安法》的執行情況相信亦是今年以至未來數年的焦點。上榜文章中,現已移居美國的資深傳媒人褚簡寧認為,雖然北京擁有保護國家安全的權利,但「愛國者」不要過分解讀藝術作品有否威脅國家安全,藝術文化與政治仍有段距離。林行止、劉兆佳教授則相繼就《蘋果日報》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而結社一事,發表他們的看法,本社亦有就移民潮與BNO護照的法律效力及地位有詳盡報道,受到讀者支持。
至於中央及香港政府提出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於臨別前往新加坡時接受本社專訪,解釋為何接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邀請擔任醫學院院長,廣大讀者關注是否意味着香港的學術水平不足,導致沈祖堯教授的離去?這一篇專訪對香港高等教育界有一定的啟示,值得一同回味。
國際三分爭雄 西方抵制中國
國際方面,文相濡提到三分爭雄、東西敵對的局面持續,資深銀行家張建雄則為中國提供反制西方抵制的三種方法,可以參考俗話「先撩者賤,打死無冤」一句,想法得到不少讀者關注。
與此同時,黃賢再論梁振英與UGL事件,並指出事件後續仍在澳洲當地發酵,包括澳州當局決定改善涉外行賄法律,以及澳洲執政黨和反對黨對華態度轉趨一致等。當西方國家控訴中國未尊重人權之際,拉攏澳洲支持,其對華態度依舊是2022年國際焦點。
至於2021年8月,美軍從阿富汗倉皇撤離對其國際地位有何影響?不少讀者對此,以及美國與西方盟友的聯盟能否延續下去,相當關注本社的報道。
浸淫文化與潮流 體會箇中的滋味
社會環境變遷,有人選擇緊貼潮流,期待再創輝煌;亦有人選擇回溯香港與中華傳統文化,沉澱身心。今年最受歡迎的作者文章,就包括了資深律師、「佬文青」李偉民分析繼梅艷芳、張國榮後,樂壇再有偶像「Mirror」爆紅背後的5個理由。他認為,這反映了「女大男稚」的社會現象,一眾不論年齡的女性合力追捧偶像拋棄「老男人」。而「Mirror」也代表香港樂壇的正式交棒,但他提醒人各有志,成員必須小心管理期望,才能延續這股偶像風潮。
上榜文章作者之一的著名作家馮珍今則帶一眾讀者暢遊敏求精舍60周年展覽。由香港收藏家成立於1960年的敏求精舍,一直致力蒐集、研究和推廣中國文化藝術。今年精選了300多件藝術珍品展出,涵蓋陶瓷、書畫、玉器、漆器、竹刻、木雕、紡織品、家具,以至外銷藝術等不同範疇,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藝術。雖然展覽已過,但我們還可以透過馮珍今的文章來體會古代文人的精粹。
為了培育下一代的中華傳統文化修養,本社2021年亦舉辦「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備受學界關注,並受到熱烈歡迎。到底當今香港學童中國語文素質如何?本社有詳盡的活動報道及影片,值得親子趁着假期收看,吸收更多新知。更歡迎報名參加2022年的腹有詩書活動。
文化方面,水務署退休工程師則透過主教山配水庫發現的古羅馬式水庫古蹟,呼籲大眾留意水務署人手不足的問題,冀望港府盡快增加人手,才能更好地保留主教山配水庫。本社亦帶讀者神遊本地具有相當歷史價值之處──皇都戲院、北角繼園街。另外,不妨跟着著名歷史學家丁新豹博士的腳步,回顧香港如何被英國統治,希望為未來帶來一些啟示。
時代亂流湍急 善用立禪花藝寧神
在周遭環境急遽轉變時,許多讀者亦探求心靈慰藉。常霖法師一直藉由舉辦禪修活動,讓市民學習在生活中實踐禪修的方法,學會活在當下。他在上榜一文中分享,學員以立禪方法面對公路,即使車聲隆隆亦要努力使內心不受干擾,值得讀者繼續參考。
此外,也可參考本社精彩報道,包括常霖法師與十大傑出青年、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暢談禪修、書法如何幫助減壓,閱讀「停一停 心呼吸」系列最近推出《談笑用心》一書。或者跟本社編輯遊覽慈山寺,相信讀者能夠得到一趟療癒的體驗。
俗語有云養花、賞花皆可以養生,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撰寫的〈蘭花攻略之賀年蝴蝶蘭復種方法〉亦受不少讀者追捧。不妨留下每年春節的蘭花株進行復種。朱劍虹認為,蝴蝶蘭植株尤其細小,栽培環境要求簡單,最為適合,也可以減少垃圾,為地球盡一分力。他提醒,養花謹記通風、恆溫適溫、散射光照三大條件,才能成功。
由電影界跨足養生領域的著名導演嚴浩接受本社專訪時則表示,用簡單而有效的食療,加上一套稱為「浩養體幹療法」的肢體動作,只要堅持3個月至半年,不管是30歲,還是80歲,都可以收效見到成績,關心的讀者不妨趁着新年,設立運動目標,並且參考顧小培博士及孔繁毅教授接種疫苗的建議,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2022年。
重溫十大名家精彩文章
四、潘樂德:2021年運勢預測:香港再遇本命年經濟將緩慢復蘇
五、李偉民:12子Mirror爆紅,香港罕見:成功背後五個「決定論」的為什麼
重溫本社十大精彩報道及專訪
四、「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三強對壘 英華小學高分掄元!
五、江旻憓憑「心呼吸」全運會摘銅 常霖法師:她前生定是修行人
八、持BNO護照不能出入香港境 中方反制英國只是「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