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毋忘書法

毋忘書法

下一代要是不寫字,可能引起文字的總體衰退,中國文字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元素,長久下去,就會喪失殆盡。那對中華文化將是滅絕性的大災難。

程介明 作者: 程介明
2019-06-28
教育評論

標籤: 中文字寫字拼音文字書法死記硬背說話閱讀
說話與閱讀的關係,與其他表音文字,很不一樣。(Pixabay)
說話與閱讀的關係,與其他表音文字,很不一樣。(Pixabay)
0
SHARES
873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上周論及強記與背誦,認為記憶與背誦,是重要的,然而卻只是起步的學習。片面地否定與譴責,是忽略了重要的學習階段。但是片面地強調,又會使學習停留在初始的低等階段。

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應該是指後者;但是不應該把前者都一起否定。我們之所以詬病「死記硬背」,不應該是全面否定記憶與背誦,而是反對把記憶與背誦當成是學習的全部。更糟糕的是,測驗與考試,也是考學生的記憶與背誦,那就使學生的學習,實質上停頓下來。

學習寫字 始於模仿

香港教育界頗為熟悉的Howard Gardner,筆者在哈佛教書的時候與他交往頗多。他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膾炙人口。但是他的最成功的項目,是Project Zero,專門研究幼兒的美術學習。

出於對中國美術的讚羨,他在1988年訪問中國,很想看看中國是如何培養幼兒的美術的。但卻帶來了一個大疑團:學中國畫,開始總是「梅、蘭、菊、竹」的臨摹,反覆操練。他覺得這是典型的「無意義重複」(rote-learning)。他沒有解這個疑團,只是覺得不好理解,覺得中國的美術教育,好像是一條非常長的隧道,黑洞洞的,就靠遙遠前方的一點光,走完這條隧道,進入光明。

曾經與台灣的曾志朗教授談起,他是知名的語言腦科學家。他認為這是一個從重複練習,到舉一反三,到隨意發揮的三部曲(大意如此)。令筆者眼前一亮,開始覺得,對!這是階段性的變化。也可以說,Gardner隧道,是按照規律而會到達另一方的。近年,筆者把曾教授的三部曲,演化成為五個階段:重複練習──不假思索──舉一反三──領會精髓──創作發揮。

筆者去年也開始學書法。是真正的「從零開始」,在聖馬利亞堂幼兒園的時候,學過毛筆。那是結了墨球的小毛筆,濃厚臭味的墨盒。從此,雖然也用過毛筆寫便條,卻從來沒有真正學過。學書法,一半是長期的願望,一半是想自己體驗一下學書法的過程。

經過幾個月,又有了新的體會,學書法,可以有一下的一些活動的階段:描(紙上有暗紅或者暗灰的字)、摹(就是小學的時候用字格印寫那種)、臨(對着字帖臨寫)。大概因為筆者不太年少,因此大致跳過了描與摹,主要是臨帖。

這裏面又有幾個階段,可以呼應上面曾志朗教授的分析:

一、莫名其妙:不懂得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

二、反覆練習:逼着自己按照字帖,一筆一筆去模仿;

三、力不從心:眼睛明明看到,就是手不聽話;

四、工多藝熟:不斷練習,手逐漸聽話;

五、不假思索:基本技法,已經不在話下;

六、舉一反三:字帖上沒有的字,也能夠寫出同樣風格;換一個書法家的字帖,也可以很快上手;

七、熟能生巧:把人家的精華,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開始寫出自己的風格;

八、心領神會:對書法逐漸有自己的心得,愛上書法;

九、隨心所欲:可以隨意發揮,自由創作。(當然,筆者還在第三個階段徘徊,勤練是關鍵,外遊停歇是大敵。)

上面只是筆者個人的意會,熟悉的讀者也許會見笑。不避囉嗦,是希望可以把從「操練」到「發揮」的轉變過程描述出來。也就是希望解開Gardner的疑團,也可以對「死記硬背」的肯定或否定,有一個根據。

順便一提,大家可以看到,上述的過程,從頭到尾是一個要求專注的過程。筆者初進港大,心理學系的系主任高尚仁,就有一本出名的專著《書法心理學》。台灣證嚴法師創立的慈濟醫科大學,就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要修三門「道」:花道──與自然對話;茶道──與寧靜對話;書道──與自己對話。其實也是修行。

圖為顏真卿的楷書書法。練習書法是一個要求專注的過程。(Wikimedia Commons)

書法功能 遠超寫字

既然談到書法,就不禁要向讀者介紹一項研究,去年在深圳有關「學習科學」的大會上,引起很大的震動。研究的主將是深圳的譚力海教授,筆者在港大明原堂當舍監時,他還是博士生。他以前在港大一直致力研究語言腦科學。

他的主要研究發現,是英文與中文的學習與使用,發生在人腦的不同部位。這進一步充實了近年研究語言不再只是研究語音的方向,也就是說,語言遠遠超過發音,而是給聲音賦予意義,因此會激發語音區以外其他的腦區。但是他最重要的發現,是中文語言所激發的腦區,與其他語言很不一樣,而與負責動作的腦區相當接近。

他們認為,這與中文的文字有關,而中文的文字,是今天全球幾乎僅存的表意文字(其實不只表意,是六聲──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其他的極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他們的結論是,這與寫字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用中文與學中文,不只是發音,而且與文字很有關係的。因此,說話與閱讀的關係,與其他表音文字,很不一樣。最突出的,同一個音,可以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字,這在表音文字是不可思議的。

譚力海的研究,而且通過實證,表明不寫字的孩子,將來會有閱讀困難。在其他的表音文字,因為表音的字母書寫,與鍵盤的字母輸入,基本上是同一回事,只不過是是否用手直接書寫而已,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放棄寫字 將臨重災

現在寫中文字,最方便是漢語拼音。而且近年拼音輸入在智能方面有很大的進展。許多人已經很久不用筆寫字了。自從2000年開始,本欄的文章就都是靠拼音輸入寫出來的。開始的時候,還是教協的一個軟件啟蒙的。

現在電郵、WhatsApp、WeChat通訊,不論是桌面電腦、手提電腦、iPad、手機,中文都全部靠拼音,而且不斷在繁體字、簡體字之間游走。

大人如此,孩子更甚。大人是寫過字,不過現在不寫,還有過去寫字的底。現在很多孩子都不寫字了,也許以後都不寫字。

曾經在社交媒體,看過一篇三歲孩子寫的幾千字長文,就是全部用拼音寫的。那是直接把語音與文字聯繫在一起,靠智能把一音多字盡量接近口語,逐漸可以不靠文字。孩子對文字的認識,就會愈來愈淡薄。譚力海經過反覆的實證研究,在會上警告,現在孩子要是不寫字,將來會後患無窮。因此提倡要孩子寫字。

筆者認為,問題遠遠不只是孩子的潛在閱讀困難。這是對中國文字的災難性挑戰。中國的文字,已經遠遠超過人的口語,而自成一個系統。下一代要是不寫字,可能引起文字的總體衰退,中國文字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元素,長久下去,就會喪失殆盡。那對中華文化將是滅絕性的大災難。

大概沒有人研究香港人使用的文字。愈來愈趨向用粵音、粵字,逐漸離開了主體的中國文字。那結果又會怎樣?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寫字的煩惱寫字的煩惱
  • 學書法是否一定要刻苦臨摹?學書法是否一定要刻苦臨摹?
  • 強記與背誦算不算學習?強記與背誦算不算學習?
  • 文化與語言文字變遷文化與語言文字變遷
  • 中文難學,要怪誰?中文難學,要怪誰?

0

程介明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歷任教育學院講座教授、教育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資深顧問;並曾任學生宿舍舍監18年。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客座教授;1996至2006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任訪問教授。曾任中學教師、校長;1987年獲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哲學博士,專攻教育規劃與教育政策。歷年學術著作近千,另有數百在各類國際學術與政策場合的主旨報告。在香港《信報》、《上海教育》與西班牙Escuela撰寫教育評論專欄。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文字寫字拼音文字書法死記硬背說話閱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8月2日晚,佩洛西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佩洛西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圍而不戰困台島 懲罰佩洛西訪台

作者: 丁望
2022-08-12
白皮書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Shutterstock)
國際觀

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陳家亮教授(左)與中大醫科六年級生沈思彤(右)、 鄧童(中)一同分享新作。
2022書展檢閱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8月4日起,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兩岸關係的風險評估

作者: 盧兆興
2022-08-10
政府公布最新「3+4」的檢疫安排。(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周五起實施「3+4」檢疫安排 李家超:精準抗疫不躺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08

影片

  • 雷鼎鳴:美國如何塑造中國是挑釁者角色?佩洛西訪台中了疑兵之計?解放軍可隨時封鎖台灣
  • 霍詠強:中國軍演五大軍種亮劍如何震驚世界?中美軍事信任機制遭破壞將有什麼後果?
  • 許永權X李偉民:香港有多少洗黑錢的方法?風險無處不在 小市民如何自保?
  • 曾鈺成:講科學、講規劃,郊野公園界線怎麼不能重劃?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 雷鼎鳴:外匯基金為什麼虧損嚴重?大量儲備如何改善居住環境 藏富於民?
  • 曾鈺成: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發展 政府已宣布決定 反對者未罷休 計劃仍有變數?
  • 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
  • 霍詠強:佩洛西為何敢冒解放軍攔截風險訪台?美國軍方動作頻頻壓迫中國
  • 朱劍虹:種好蘭花的竅門 如何處理好通風、灑水、溫度及遮光?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 本社編輯部
  • 傷不了人反自傷傷不了人反自傷 劉銳紹
  • 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 李偉民
  •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陳景祥
  • 浮生若夢浮生若夢 常霖法師
  • 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 文相濡
  • 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 馮應標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本社編輯部
  • 盲扭精神盲扭精神 陳家偉
  • 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 張建雄
  • 舞台禁忌舞台禁忌 蔣匡文
  • 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 霍詠強
  • 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 張建雄
  •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本社編輯部
  • 米和米漿米和米漿 林綸詩
  • 因緣生:祭淨公導師因緣生:祭淨公導師 編輯精選
  • 大學三寶飯大學三寶飯 李志強
  •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世間情是何物 楊興安
  • 馮以浤的象棋人生馮以浤的象棋人生 張灼祥
  • 小畫家是這樣鍊成的──王翊瞳及她的畫作小畫家是這樣鍊成的──王翊瞳及她的畫作 嚴吳嬋霞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黃冬柏
  • 艾雲豪
  • 廖書蘭
  • 邵志堯
  • 孫明揚
  • 張灼祥
  • 陳妙霞
  • 張建雄
  • 梁賀琪
  • 鄧兆鴻
  • 胡孟青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