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歷史,是用宗教、政權和戰爭寫成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的遺跡,是神廟、宮殿和堡壘。到印度旅遊,這印象特別鮮明、深刻。
印度人大多數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很多神靈,他們之間有很多曲折離奇的故事,比希臘神話毫不遜色。所以,印度教的神廟數量繁多;它們的設計十分相似,遠看就知是印度廟,但近觀卻各有特色,各自可能供奉不同的神靈。例如座落在「寺廟之城」浦希卡(Pushkar)的梵天神廟(Brahma Temple),是唯一一座供奉梵天的神廟。梵天是「創造之神」,跟「維護之神」毗濕奴(Vishnu)和「毀滅之神」濕婆(Shiva),合為印度教的「三相神」。其中濕婆被認為威力最大,供奉他的神廟也最多,到處可見。梵天神廟卻只有一間,為什麼?有動聽的神話故事作解釋;但我相信主要還是因為要拜毀滅之神的人遠多於要拜創造之神。
在印度教之外,伊斯蘭教是印度第二大宗教,所以印度也有很多清真寺,以及帶有穆斯林特色的建築。例如最出名的泰姬陵,是1628至1658年統治莫臥兒王朝(Mughal Empire)的沙賈汗(Shah Jahan)為紀念已去世的妻子而建的。沙賈汗信奉伊斯蘭教,所以泰姬陵是一座穆斯林式建築,它為人熟悉的圓頂就和清真寺的一樣。泰姬陵固然宏偉漂亮,但同樣宏偉漂亮的印度教建築其實也不少;泰姬陵所以脫穎而出,獲評為「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正是因為它是位於印度的穆斯林建築,足以代表印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當年的大白象工程 今天的旅遊景點
印度在悠長的歷史中受過多個王朝的統治,經歷過多場大小的戰爭。統治者一方面要追求窮奢極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安全,於是到處築宮殿、建堡壘。於是除了神廟,印度又有許多皇宮和城堡,規模龐大、用料珍貴、設計獨特、工藝超凡,成為今天令人讚嘆的旅遊景點。
所有這些歷史建築,用香港今天的話來說,都是「大白象工程」,耗用的人力物力難以估計。如果不是在財富和權力高度集中的社會,這些工程是沒有可能完成的。今天,當人們以欣賞的態度參觀這些歷史建築的時候,會不會這樣想:幸虧民主沒有提早幾百年到來,否則這些文物根本不可能存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