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

許志榮 作者: 許志榮
2021-03-27
教育眼

標籤: 伯夷史記史賓諾沙司馬遷文明管治桃花源王安石禮崩樂壞馬斯洛
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裏……(Shytterstock)
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裏……(Shytterstock)

香港正面臨1997之後最嚴重的社會困局。除了管治危機,群體的撕裂狀態沒有因社會氣氛表面平和而消減,而疫症蔓延轉移視線的作用也不大,民間對防疫策略的質疑無日無之,甚至以負隅頑抗的態度予以抵制。治亂世用重典的國安法雷厲風行,表面上可能見一時之效,但社會矛盾藏在骨節裡,宏觀大局的國家安全考慮根本未能對症下藥,只怕會病入膏肓。

身為香港人,無論哪個營壘都處於極度敏感的狀態──特首注射疫苗的針筒不似預期就惹來欺騙市民的猜測;一件發揮創意的館藏藝術品又可招致違反國安法的嫌疑。(註1)更有甚者,這種互不信任的緊張關係不只曾在抗爭派裏出現,「完善選舉制度」的方案一出台,建制陣營就出現「廢物」與「廢柴」針鋒相對的齟齬。(註2)處理這種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的局面,對當權者的胸襟量度和智謀韜略都是極其嚴峻的考驗。而身為持份者亦責無旁貸,要在個人的崗位上盡一己之力,放下意識形態的執著,重拾初心,理性地處理彼此的脆弱關係。

記得在火紅的年代快要燒成灰燼的歲月,畢業典禮的紀念冊上有社會學教授的題詞:「不要嘲笑,不要哭泣,也不要憤恨,只要盡力求理解。」這是17世紀哲學家史賓諾沙的名句,對當年見證大中華厄運的年輕人來說,是語重心長的安慰和忠告。事隔半世紀,大中華的那個厄運彷彿過去了,新時代的考驗又湧到眼前來,至於香港的命運如何改寫,更有許多未知之數,各陣營的詰問和自我檢討,是我們對將來僅餘的一點希望了。

崩裂的馬斯洛金字塔

天災人禍對當代人來說,沒有勝利者。我們只能把握時機救死扶傷,然後哀悼犧牲者,盤點敗績,在歷史的樑柱刻上一次又一次沉痛的教訓。

「禮崩樂壞」是中國傳統對社會失序的描述,如果用現代語言,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 H. Maslow)的措辭比較具體深刻。他以「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等術語描述人類不同層次的需求。(註3)如果以他的理論為座標,考量近年香港人的生活滿足感,結果肯定令人哀痛莫名──生計備受衝擊,人身安全、社交關係和個人尊嚴都因為生活壓力或政見分歧而受到威脅,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更變成了空中樓閣的幻想。

當權者也許認為民以食為天,經濟民生是收拾殘局、凝聚歸屬感的核心工程,永遠是當務之急。這種唯物主義的想法,馬斯洛也許未必反對,不過任何社會的發展必須寄望於新生代。香港的年輕人10年來經歷了「反國教」、「佔中」及這兩年社會運動的洗禮,認同了許多高瞻遠矚的社會願景和少壯激昂的自我期許。要他們明白「功成不必在我」,並考慮現實條件,管控預期,絕不是那些報喜不報憂的建國歷史,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就能勝任的。如果沒有一個令他們感到社會訴求得以實現的承諾,以及值得信賴的路線圖,儘管慈眉善目奢談穩定,亦不過是緣木求魚的空想。

文明管治必須有反對派

如果「孔子學院」是個真心實意的文化推廣計劃,那麼就要以身作則,樹立開明的施政楷模,贏取國際的尊重。新儒家學者錢穆先生指出,在同一個時代的學術、事業和政治上可以有正反兩方面的領導人物,體現該時代不同理念的最高標準。他以推翻紂王的周武王及反對他以暴易暴的伯夷、叔齊同樣名垂青史為例,說明每一時代都要有當權的領導人,同時亦要有反對的異見者。(註4)

司馬遷編寫《史記》的列傳就以典型的反對派伯夷為卷首人物。唐代繼承儒家道統的韓愈更在〈伯夷頌〉裡讚揚他特立獨行,足以名垂青史,作為政治倫理的典範。後來,宋代的王安石變法與司馬光反對變法,各自擔當不同的時代角色。在歷史和文化上,國人都不以成功、失敗或進取、保守品評二人的優劣。這種包涵反對聲音的政治器量,正好對施政者發揮積極的制衡作用,提升管治的文明程度。

撥亂反正,須防矯枉過正。史有明鑑,昭昭在目,必須戒急用忍,豈能重蹈覆轍?

「愛國」的基準

無論建制派還是反對派,「愛國」的基準應該是理性,而不是狹義的忠誠。對於認識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來說,這個難堪的課題已經不需要更多的論述了。

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某屆美國總統孤注一擲,要摧折中國復興的雄心壯志,它的國民一呼百應,要罷買中國貨,謝絕中國的投資,不到中國旅遊消費,禁止一切華人到訪,甚至以「禿鷹」對付「戰狼」,策動恐怖襲擊……按照狹義的忠誠愛國論,那真是愛得腦漿沸騰,「敢教日月換新天」(註5)吧?這樣的國民質素稱得上「文明」,配得上大國的稱譽嗎?我們要不要亦步亦趨,奉陪到底?

最近新疆人權問題成為熱議,有國際品牌決定罷買新疆出產的棉花。結果有內地人在網上發起焚燒那些品牌的產品表態效忠,以示不滿。這些過激的行為最後要由相關部門勸諭疏導,予以收斂。逾越理性的國民教育就會衍生這些民粹主義的亂子。

失落的桃花源

當桃花源變得車水馬龍,人山人海,裡面的人一定會怨怪多管閒事的漁夫破壞了小國寡民的樂土,但亦總有些人會感謝他把「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彈丸之地納入風雲博弈的俗世版圖;至於那位武陵郡的太守,當然會加官晉爵,在額手稱慶之餘,給那個漁夫厚厚的賞賜。(註6)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裏……

這是個令陶淵明啞然失笑的答案吧?

香港人的宿命,也是這樣的嗎?

註釋:

1. 容海恩指有M+展品涉違《港區國安法》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81%9E/article/20210318/s00001/1616005941714/%E9%BB%9E%E5%90%8D%E8%89%BE%E6%9C%AA%E6%9C%AA%E4%BD%9C%E5%93%81%E6%95%A3%E6%92%AD%E3%80%8C%E5%B0%8D%E5%9C%8B%E5%AE%B6%E4%BB%87%E6%81%A8%E3%80%8D-%E5%AE%B9%E6%B5%B7%E6%81%A9%E6%8C%87%E6%9C%89m-%E5%B1%95%E5%93%81%E6%B6%89%E9%81%95%E5%9C%8B%E5%AE%89%E6%B3%95-%E6%9E%97%E9%84%AD-%E6%9C%83%E7%89%B9%E5%88%A5%E8%AD%A6%E6%83%95

2. 葉國謙斥田飛龍「忠誠廢物論」侮辱 反嘲:可能你係「廢柴學者」
https://www.hk01.com/%E6%94%BF%E6%83%85/599450/%E8%91%89%E5%9C%8B%E8%AC%99%E6%96%A5%E7%94%B0%E9%A3%9B%E9%BE%8D-%E5%BF%A0%E8%AA%A0%E5%BB%A2%E7%89%A9%E8%AB%96-%E4%BE%AE%E8%BE%B1-%E5%8F%8D%E5%98%B2-%E5%8F%AF%E8%83%BD%E4%BD%A0%E4%BF%82-%E5%BB%A2%E6%9F%B4%E5%AD%B8%E8%80%85

3.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4. 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引言》(聯經出版社,2020年)

5. 毛澤東〈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2164

6. 參考陶淵明〈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3%E8%8A%B1%E6%BA%90

更多精采文章

  • 一切從經典開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賞析一切從經典開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賞析
  • 讀《史記》學粵語讀《史記》學粵語
  • 儒學文筆的分別  儒學文筆的分別  
  • 讀史知世態讀史知世態
  • 衛青不敗由天幸──七戰七勝匈奴的名將 為何評價不高?衛青不敗由天幸──七戰七勝匈奴的名將 為何評價不高?

  • 高錕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特徵
  • 赤皮仔自學團
  • 「創傷後壓力症」(PTSD)、教師壓力
  • 自然教育論壇
  • 學校與社區和諧共存

許志榮

資深語文教師,《信報》前「教育眼」專欄作者,致力於反芻成長經歷及總結個人教學得失,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以教育工作者的心眼、文化傳承的觸覺和視野評論時事,期望化民成俗,回饋社會於萬一。主要著述:《教育三重奏》。與教育相關的研習興趣:語文教學、語文考評、經典教學、文化傳承、啟蒙教育、全人教育、道德教育、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View all posts
標籤: 伯夷史記史賓諾沙司馬遷文明管治桃花源王安石禮崩樂壞馬斯洛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