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啟明創投投資的百多間公司投入前線支援,其中醫療健康領域的公司主要在以下範疇:診斷、疫苗、藥物及服務等。她期許繼續投資於生物科技公司,冀能生產更多創新藥物去醫治現時無藥可治的疾病。
新冠疫情爆發的3年間,並沒有拖慢公司上市集資的步伐,美國有很多公司上市。自2020年第3季開始,全球在科技、媒體、電信和醫療板塊傾本投資。啟明創投亦迎來2020年以來的第35間公司上市。
雖然在新冠影響下,全球醫療板塊跌回2020年初水位,但梁頴宇認為,回跌恰到好處,因為生物醫藥板塊以3年為一個循環,而美國的生物醫藥已有10年的循環,時間太長。她指出,這10年間,中國在多個領域發展了許多新技術,例如在DNA、基因編程、SRA(血清腎素活性)、ADC(抗體藥物複合體)等領域。這些技術領導着中國主要基礎醫療發展(例如牙科、骨科、心臟科及電子病歷等),自2020年以來,啟明創投已有26間醫療健康企業實現IPO。
疫情下中國醫療行業的危與機
近大半年,二級市場跌況嚴峻,影響一級市場的投資。今年中國一級市場的投資跟美國相近,較去年下跌了40-50%。梁頴宇表示,這個回調為啟明創投帶來了不少機會。啟明創投剛籌了32億美金的新基金,成為中國今年第二大籌得最多的基金,同時是VC投資(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的第一大。她笑言,啟明創投一直很幸運,得到很多投資者長期的合作和支持,啟明創投亦給予他們許多回報。三年前,她建議讓技術成熟的公司盡快上市,以免IPO關閉。這個遠見為啟明創投和所投公司收穫很好的成績。她期望這些融資能幫助企業盡快成就更多里程碑,研發更多新藥及推動臨床,以至逐漸拋離同行的競爭對手。
疫情爆發期間,啟明創投投資的百多間公司投入前線支援。2019年疫情在武漢爆發,全城恐慌,當時啟明創投旗下一間公司成為雷神山和火神山最主要的實驗室。她回憶,武漢市封關,那間公司的COO(營運總監)帶着團隊在關口與她通話,表示兩日後他會跟隨武漢政府的醫療專業人員進入市區,開始建設實驗室,但他們完全沒有PPE(個人防護設備),需要支援。梁頴宇聽後覺得事態嚴重,便立刻成立微信群,與20個醫療健康公司老總商討籌集PPE。在收到支援後,該公司的COO馬上就帶團隊進入武漢市。他們從那時開始就沒有停止工作,哪裏爆發疫情,他們的團隊就去哪裏,走遍上海、青島、北京、海南等各地。
這間實驗室叫千麥醫療。2016-2017年間,梁頴宇打算投資艾迪康(當時中國第2大醫學實驗室),但這家企業的股東之一堅稱企業已經能夠實現自身造血,不需要外部注資。後來,艾迪康的CEO離開公司,帶領一群精英再組團隊,建立了新的醫學實驗室,梁頴宇便馬上投資。可4年前,CEO過世,她3個星期後去杭州與該團隊商討公司走向。她問:老總去世,你們現在打算怎麼做?他有一個夢想,你們想繼續做,完成他的心願?還是把公司賣了?他們深思後告訴梁頴宇,想繼續營運,完成老總的心願,梁頴宇便一直支持他們。現在他們的業績優秀,從2019年第10大臨床診斷連鎖試驗室,成為現在全國第4大,他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能貢獻二線及三線城市的民眾,更能將醫療普及到鄉鎮地帶。
康希諾生物研發吸入式新冠疫苗
中國只有3間企業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新冠疫苗:科興、國藥和康希諾生物。康希諾生物也是啟明創投投資的公司之一,是全球唯一一間做了雙盲3期臨床的新冠疫苗企業,擁有4萬人的3期臨床數據。疫情期間,他們花了很多努力,非常艱難地搜集數據和研發疫苗,並研發出中國批准緊急使用的第一個吸入式新冠疫苗。梁頴宇表示,吸入式疫苗比注射式疫苗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多了一重「黏膜免疫」,功效更優。
這兩年間,中國政府在疫苗和核酸檢測方面投資不少,推動創新藥和中國醫藥機構發展和出口海外。中國出口創新藥,部分人質疑其認受性。梁頴宇表示,現在美國藥的藥物成分,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活性藥物成分)、營養保健品和仿製藥都由中國出口,認受性不成問題。她認為創造新藥有既定的過程:熟悉階段、複製階段、創新階段。現時中國在首兩個階段的發展已經很透徹,創新階段才剛開始。
去年,中國大約有10個自己研發的新藥許可給外國大企業,平均價格是每一款藥9億美金,10款藥都得到預付款項加特許權使用費認購。最近她旗下的幾間公司,陸續收到海外大藥廠給的投資條件書(Term Sheet),也是幾億美金。另外,摩根大通(JP Morgan)和高盛(Goldman Sachs)也協助他們旗下公司推動上市進程,並指其所投的幾家內地新藥公司的藥品可以媲美世界最頂尖的同行公司。由此可見,中國出口的創新藥在起步階段,已經獲得海外認受。
香港發展生物科技須吸納人才
現時生物科技領域發展最領先的是哈佛、麻省理工、史丹福和北卡羅萊納等醫學院。梁頴宇表示,在扶助香港發展生物科技領域方面,香港創新科技署(Inno HK)給予很多幫助,令該領域的教授有更多資源投入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但人才不足仍是這個行業面對的主要問題。
她表示,在視野和能力方面,香港有理念和有能力做轉譯醫學的人不多。香港生物科技發展的盲點,就是沒有好的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優良實驗室規範)實驗室,缺乏人才懂得如何從實驗室找到分子結構,以進入臨床,所以即便香港有4個一期臨床中心,研究也無法進入臨床,缺乏人才,光有硬件也不足夠。她舉例說:我們不能找一個做寵物的獸醫去做動物臨床,這不合理,應該找一個真正懂動物臨床的人去做。
可是,集合人才不易,啟明創投早前投了坐落於香港科學園的生物科技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他們希望能在香港請100個員工,但請了一年僅僅請了3個人。加上香港的人才政策是,想在外國請一個員工,前提要先在香港請3個人,若香港沒有人應聘,便一直無法在國外請人。後來,英矽智能去上海成立辦公室,一年內很快請夠100人。梁頴宇對此感到可惜,因為這間生物科技公司的總部在香港,他們能用AI分析藥物對細胞的作用,再開發藥物。這是首個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的、由人工智能發現和設計候選藥物的公司。最近特首李家超暢談人才政策,她希望政府能開放人才進入香港,增加生物科技行業的勞工率,令行業得以發展。
冀繼續投資為人類謀福祉
她期許公司能繼續做投資,希望生物科技公司能生產更多創新藥去解決無法治療的疾病。她以癌症為例,她旗下公司和瑞基因早前做了1萬人數據的臨床,透過血液檢測篩查早期肝癌,這次篩查發現了90多個人患有0至1期的肝癌,他們有機會在早期治療並痊癒。而肝臟與胰臟相近,如果能做1萬人數據的血液篩查,盡早發現0至1期胰臟癌,這個病也能得到治愈。
她希望生物科技的發展能延長人的壽命,針對腫瘤的藥物推陳出新,但針對婦科的藥卻沒有。兩年前,她在全世界找能做子宮內膜移位及子宮纖維等婦科病藥物的公司,但只在內地找到一間,最終她決定投資,因為這將有助於治療生育年齡婦女的不孕症。她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