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演講,我會先談談自己對於世界趨勢的看法,以及對教育的一點思考。然後,我希望能有一個對話。雖然我現在已不再做教育政策,但作為一個家長,我還是要思考我們的孩子應該受怎樣的教育。
回顧教育改革
教改(教育改革)對於我來說,是空對空的理論,但當時有程介明等人的輔助,而現在我則成為了家長,身受其益(亦可能是身受其害)。還記得當時教改文件的第一句就是「世界變了」。回顧這13年來,世界的變化比以前更快,影響亦比已往更大,所以我跟 Anissa(香港校長中心召集人陳黃麗娟博士)說,現在是時候來多一次教改了(全場大笑),但這一次只會是微調,不會再是如此根本的變化。當時在教改文件中,有一些東西在未有諮詢已加了進去,包括由1997年開始談起的直資教學、所有教師必須有本科及專業訓練、小學全日制等,這些我都覺得是應該做的。其後在教育改革文件中建議「三改四」,唯一我不認賬的是母語教育,我現在再思考,認為「一刀切」的語文教育改革是不合適的。當時我曾向教育工會的領袖提出應該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當然現在看來不一定是全對的),認為普通話教中文的好處是不用再在語言上「多翻一次」,就可以寫出來。當時,有校長亦認同,由小一開始用普通話學習中文,學生的寫作水平會有明顯進步;而其他如科學等學科,則可以用英文教材,但用以中文傳授,那就不用應付如「伺服器」這些艱澀難明的詞彙,這些都是當時想重點着墨的地方。
世界轉變的五大要點
說回「世界變了」,那以後的改變又會怎樣呢?肯定的是,以後的改變速度只會比現在更快,範圍將會更大。我來自金融業的背景,令我想法上或多或少會以金融業為基礎,但這些東西與教育亦是相關的。
一、新科技衝擊人類生活
新科技是其中之一,過去十幾年,電子科技發展正衝擊一切領域。我想大家手中都一定有一部智能手機,網上消費亦十分普遍:十年前我要問有沒有人用 Amazon,現在大家都會用不同的購物平台了。
對零售銀行一樣影響甚大,我以前是工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我曾問:為何該行仍需要開設20,000多間分行?我每年大概只會到分行一次,就是過年時取新鈔「封利是」,其他時間只會用電話或電腦進行理財。又例如是醫療方面,現在驗身程序跟以前已大為不同,做腸鏡檢查,只需吃一顆藥丸似的監察儀器就可以了。
科技對各方面的衝擊巨大,這方面大多以電子科技和資訊科技為主。未來對我們影響巨大的,首先是人工智能,特別是在顯現圖形或規律(pattern recognition)方面的技術,電腦開始比人更優勝了。例如在棋藝上,人腦已開始不敵深藍電腦了,另外大數據(big data)亦能掌握及分析更大的規律,那是人暫時做不了的;納米科技不斷產生新材料;還有新能源、立體打印等等,這些東西都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法和規律。
對年輕人來說,這可能是好事,更多的科技會帶來更多的機會。曾有一次,我在港大談類似的問題,我問誰想做李嘉誠,只有兩個人舉手。我說:「你們要想的不是做李嘉誠,而是做下一個馬雲,他們憑藉新科技,三十多、四十歲的時候,家財已比得上李嘉誠了。」在未來將有更多未為人知的新科技湧現,所以年輕人的機會應較我們現在為多,所以我不太認同香港現在沒有機會的說法。問題是,這些機會將會給誰?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剛才說過,新的機會是有的,但不幸的是,很多傳統的工作機會亦將會消失。有研究指出,未來15年有20億個工作崗位將會消失。這個數字好像很嚇人,但其實正在不知不覺地發生,例如打字員這個職業,隨着時代變遷,現在已經自己用電腦打字了;幾千萬個司機亦將面臨淘汰,因為在美國,無人駕駛汽車 Google Car 已開發兩年,在車上裝有大量監察器,監察路上的情況,又有 GPS 等設備。有乘坐過 Google Car 的人指出,在適應了登車初期的不安感以後,自動駕駛的行車甚至會較人手更為穩定。美國有三個州已容許在路上使用無人駕駛汽車,只列明仍要有司機在內應付突發情況。
還有其他例子,如理髮等傳統以人手為主的行業,日本已推出機械人理髮服務;家庭方面,已出現了機械傭工。所以,15年內消失20億個工作崗位,未必是天方夜譚。機會正在同時增加及減少,而能力與需求的錯配及脫軌,將引發不少問題。
二、全球一體化 競爭環境驟變
第二個趨勢就是全球一體化。交通工具及通訊工具的進步,令所有東西都邁向全球化。這個趨勢的好處是,如果你有一個好的主意或好的產品,全世界都可以購買,以手機為例,現在我們用的大多來自某兩個主要平台的產品,以往的大廠如 Nokia 及 Motorola 等已失去影響力。
科技更替的速度說明了一樣事情,就是我們正身處「贏家獨贏」(winner takes all)的世界。這代表在獲得世界性連結的同時,如沒有好的意念、技術,很快就會被淘汰。以往,從商者可以由勞工身上獲取利潤,但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機械化;更何況,企業在最低勞工成本方面要面臨世界性競爭,這就是為何現今世界的工資走向兩極化的原因。
坐擁好主意,就會獲全世界爭相聘用,工資節節上升;反之則只能說句「對不起」了。香港從來都以金融業自豪。金融業位於知識型經濟的頂端,香港金融業的本科畢業生大概起薪點為萬餘元,但美國頂尖投行的本科畢業生起薪點連同保證花紅,第一年的年薪大約有15至20萬美元。這個差距並非只在美國存在,這些公司在香港和內地聘請人才,也是用同樣的薪酬水平。在全球化下,這個兩極化成為了大趨勢。
三、人口變化 要正視老年人口增加
第三個趨勢就是人口變化。因為不同醫療科技的出現,我們對老年生活的想像亦改變了,例如外國已發明一種特製褲子,有自動平衡的功能,可以預防老人跌倒;甚至有概念提出,人的智能可以轉移到另一個軀殼中 ……。在不久將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將可達90歲,甚至150歲。香港目前平均壽命為男80歲,女86歲,未來可能會延長至120歲。長壽自有他的好處,但他對社會帶來的壞處是,供養老年人口的人數比例將會愈來愈小,而依靠比例(dependency rate)將會愈見上升。國內已出現「六一病」,是指將來一個小孩要供養六個大人,情況令人擔憂。所以,如何供養老年人口是一個重要問題。有人說:「比死亡更慘的,是你比你的儲蓄更長壽。」(全場大笑)對此,美國人會笑說:「不用怕,我們有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但我們要注意,那是依靠現有的稅收去供養有需要的人。有朝一日,年輕人很可能會抱怨,為何他們一出生就要注定供養六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因而拒絕交稅,甚至選擇移民。美國已出現龐大財政赤字,債台高築(這解釋了為何美國要維持低息,因為息率上升2個百分點,可能連每年的收入都不足以還息,更不用說軍費及其他開支),因此這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有人預計人口結構所帶來的危機,將遠遠大於我們過去曾經面對的金融危機。
四、財政赤字 由選舉造成
第四個大趨勢與財政關連較大。西方世界多國正出現財政赤字,引發財政危機及金融危機。財政赤字的主因是一人一票——我不會用「民主」這個字眼,因為民主與選舉方法是兩回事。民主最基本的是法治,沒有法治,一人一票民主容易造成大多數的極權,以大多數人的選票壓迫少數人。一人一票會導致國庫空虛,各國舉債,禍延下一代,不是現在才出現的事。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蘇格蘭藉教授 Alexander Tytler 在研究古希臘民主制度時,曾指出「民主將繼續存在,直至有一天,選民會發覺他們用可手中的選票,從國庫中為自己取得不俗的禮物。」這與上文第三點「六一病」是有因果關係的。
五、金融制度脆弱 隨時風起雲湧
我還要提出第五點,就是我們現在的金融制度,從1971年開始,改以美元而非黃金作為印鈔的本位,令國家可以胡亂發鈔。因此,現在美國甚至全球實體經濟的財政資產,已接近 GDP 的四倍,且升勢從未停止。以最簡單的經濟學來說,一路印鈔只會帶來的後果,就是通貨膨脹,貨幣價值下跌。在2009年開始,美國購買的國債已上升了三倍,歐洲雖然起步較遲,但也同樣升了三倍,而日本亦透過印鈔,逼使人民購買股票,希望以股票拉動消費。中國在2009年之後,政府財政花了4萬億元,這個數字仍未包括銀行貸款。全世界的鈔票正在不斷增加,但同時全世界踏入高科技世紀,產生了剩餘生產力,因此除了市民買東西時覺得物價貴了之外,暫時仍未有有任何其他問題出現。然而,當用盡剩餘生產力後,物價將會上升得超乎想像。現在大部分的錢均去買了金融資產及保值產品,這解釋了為何地產市場會居高不下,因為銀行的利息太低,甚至將出現負利息,變相將資金分流到其他地方。所以,資產升值正在發生,但我們不知道何時會出現通貨膨脹,但是他總會來的。
大家要有心理預備,金融危機將會不停出現,且出現的頻率將會愈來愈快,波動亦會增大。在說到這些東西的同時,你會聯想到收入兩極化,加上資產升值令資產階級能不勞而獲,窮人失去購買力,最終會導致貧富懸殊。美國過往十年,百分之一的人口得出了十年來財富總增值的百分之四十,而將來只會變本加厲。政客會一邊出來說為人民謀幸福,但選票卻要令他出賣下一代,減稅,派福利。希臘在過往幾十年未曾試過財務平衡,赤字連年,以往她曾用貨幣貶值的手段,多次安全渡過關口,直至希臘加入歐元區,失去貶值的財技,才令財赤的問題爆發。
2002年本港財政赤字佔 GDP 百分之六,由於香港實行固定利率,眼前只有兩條路,一就是與美元脫鈎(但最後決定不行這步),另一方法就是減赤、滅赤。當時在兩年內我得罪了全港市民,實行了削減開支、減公務員人工以及加稅。幸好最終赤字問題解決,我認為平衡赤字會使投資者及消費者信心增加,經濟就會接着復甦。
但這些事只有愚蠢的政客才會做,幸好我不是個政客(全場大笑)。貧富懸殊加劇,年輕人(特別是低技術工人)的機會愈來愈少,然後就會出現社會上、政治上的不穩。我預期全球各地政府將傾向實行財富再分配政策。這方面而言,我認為應該照顧運氣欠佳的人,但如果過分向再分配傾斜,毫不思考創富良方,我會問:「沒有財富創造,哪來再分配呢?」所以搞政治的人,必須懂得講一套,做一套,在向民眾說項的同時,絕不可以忘記創富。
社會轉趨不穩 迎接 VUCA 的未來世界
最後順帶一提的是,在當前經濟政治下,由於西方缺錢,所以他們在各方面的投資都會減少;而東方開始有錢,所以投資會增加。東方的興起是必然的,我認為中國執政班子的方向基本正確。自2000年開始,中國佔全世界 GDP 比例約為百分之二十左右,最多的時候佔百分之四十左右,在1976年則佔不足百分之一。所以現在我們只是重回中位數而已。但我們亦知道,全世界的權力交替,國家的興亡,從來並非一帆風順,所以可以預期,在中國興起而西方開始接受現實的時候,一定會在軍事上外交上出現很多磨擦,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總括而言,我們的未來世界可用 VUCA 四字形容:
V = Volatile 動盪的
U = Uncertain 不明確的
C = Complex Complex 複雜的
A = Ambiguous 模糊的
年輕人面對的未來世界,既有極大的機會,亦有極大的挑戰。
本文為梁錦松在香港校長中心周年會議上的發言,最近加以補充。
講者介紹:
前財政司司長,現任南豐集團行政總裁、小母牛香港董事局主席。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經濟及統計。1982及1999年修畢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管理發展課程及高級管理課程,1998年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法學榮譽博士學位。梁氏在財經界工作多年,曾任花旗集團香港區行長、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自1987年起曾出任多項公職,包括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等。
明天預告——梁錦松:香港教育應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