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梁卓偉──樂與路

梁卓偉──樂與路

面對已持續超過半年的疫情,要做到身心健康,不是易事。在這方面,梁卓偉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要發揮一點「阿Q精神」:「苦時,要挖苦自己;要跟朋友傾訴,要找比我更苦的朋友吃飯;開心時,也別太得意忘形。」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0-07-22
人物志

圖片:香港賽馬會刊物《駿步人生》第30期

標籤: 冬之旅心理調節新冠肺炎梁卓偉港大醫學院衞生防護中心譚志源運動駿步人生
梁卓偉指疫情下要身心健康,就要懂得苦中作樂。
梁卓偉指疫情下要身心健康,就要懂得苦中作樂。

梁卓偉少年時代與音樂為伴,中二已達鋼琴演奏級,人人以為他日後會走一條音樂大道,他卻因為兒時夢想和父親的「威迫」,選了醫科;在醫學界本來前程錦繡,沒想到會毅然踏足官場,一做五年;正當大家猜測他在另一賽道力爭上游,誰知他不作久留,8年前重回香港大學,以40歲之齡成為港大醫學院100年來最年輕的院長。人生路,往往意想不到。這名現年47歲的流行病學專家承認,他比同輩見多一點「風浪」,有更多學習和跌碰的機會,除了苦和辣,也嘗到快樂的甜味。他喜歡工作,精神滿足,卻因為喜歡工作,以致工作多、生活少,自言在這方面未夠健康。

訪問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題目是「健康生活」。問他,覺得自己活得健康嗎?作為醫生的他說:「相對而言,我也算健康。」不偏食,雖然應酬難免;不煙,酒不多喝;盡量多做帶氧運動。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工作和休息時間不平衡。「有些人是work to live,有些是live to work,我較接近後者。」

疫情下,他的生活和市民大眾一樣,也作出了調整。「從前常到健身中心做運動,現時只能每天行樓梯。」這還不止,到街市買餸也可鍛鍊身體。「我每周買一次餸,菜、肉、魚,通通買齊,不能做健身,當成『舉鐵』訓練也很不錯。」訪問當天,梁卓偉身穿整齊西裝加皮鞋,試想像他換上便服逛街市的「暖男」模樣……雖然戴了口罩,別人還是認出了他,「他們都很健談,所以去街市對我來說,是很高興的事。」

面對已持續超過半年的疫情,要做到身心健康,不是易事。在這方面,梁卓偉表示要發揮一點「阿Q精神」。「疫情前我曾發表報告,指香港人抑鬱和焦慮的情況前所未有般嚴重,聽來或者陳腔濫調,但有一點是真的,就是要苦中作樂。」他直言自己早已練成「阿Q精神」,「苦時,要挖苦自己;要跟朋友傾訴,要找比我更苦的朋友吃飯;開心時,也別太得意忘形,盡量做到平常心,我認為香港人在這方面也很強的。」

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右)為今期《駿步人生》擔任客席主持,訪問舊同僚梁卓偉,兩人「擦出火花」。

知命小總結

再過兩三年便是「知命」之年,曾經踏足官場的他,被問到會否「摺起衫袖再做一次(重返官場)」時,他搖搖頭說:「可能性極低」,不過,「老實說,(官場生涯)是開心的,但很辛苦」。

他續指,「有一些朋友認為香港生病了,與其醫治病人,倒不如醫治社會,但我不敢高攀我們醫學院首屆學生孫中山先生。他可以『上醫』治國,我則是『中醫』、『下醫』(編按:「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那為自己來個小結吧。「我覺得由我出來工作至現在,學習機會很多,比同輩朋友較多一點風浪,較多機會去『跌』」,過程有苦有辣,也有甜。至於未來,「未來是知天命,現階段非常開心身在學校」。

學生的代父

擔任港大醫學院院長至今7年,他笑言自己或許是醫科學生的「代父」或「執媽」。「我們醫學院合共約有5000多名本科及研究生,他們將來會成為醫生、護士或中醫,你說日後能影響多少生命?」對於什麼是好醫生,梁卓偉有一番見解。「高分學生不一定就能成為好醫生。現今社會愈來愈機械化,也有很多人工智能,可代替我們做很多工作,但我相信醫德是機械人永遠學不到的。行醫千萬別只着重回報,醫生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必須用心為病人」。

《冬之旅》的淚

健康生活包括精神、心靈健康,這名鋼琴好手談健康,又怎會少得了音樂的份兒?問到誰是他最崇拜的音樂家,梁卓偉不假思索說是自己的媽媽。梁媽媽任職中學音樂教師,兒子自然受到相當的薰陶及啟蒙,問到他有否後悔沒有成為職業音樂家?他反而斬釘截鐵說沒有:「職業音樂家要用音樂來謀生,現在我以音樂陶冶性情,更加開心。」

他小時曾在兒童合唱團學習,師承葉惠康博士。那可否示範兩句美聲唱法?他幽了一默:「這個不行,因為我12歲便退休了。」

梁卓偉說自己多數時候是理性思考,若有機會,也希望一嘗想像無限的滋味。「除了業餘做音樂,無論是在政府或大學工作都是多用左腦,要細心思考和分析,要有科學頭腦和論述,還未試過不講求邏輯,沒有束縛,不用經常分析事情……」可是,從訪問中提到以下故事可見,他絕對有「文人」的情感質素。某年暑假,他跟一名學生及其家人一起去旅行和學鋼琴,途經芝加哥,適逢其會入場聽了一個演繹舒伯特名曲《冬之旅》的音樂會。

「當時是夏天,眾人都是穿短衫、短褲,他卻在唱《冬之旅》,本來炎熱天氣下沒有什麼心情欣賞,但他實在唱得太好了,演繹得淋漓盡致,聽過24首歌曲後,感動得哭了。」

馬會值得借鏡

2003年春天,沙士爆發,馬會捐款5億港元,促成「衞生防護中心」於翌年成立,是香港首個專門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機構。梁卓偉表示,未來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最重要是在防護中心的基礎上再做功夫,例如加強和擴大追蹤隊伍及進行全面電子化,但在收集數據及保障私隱方面,需要多作平衡。「馬會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很好,無論在賽馬和各方面,我們做公共衞生的,都要學習。」

他期望香港未來在防疫工作上,可以藉着與大灣區的夥伴合作,做到「前舖後廠」的布局:香港有人才,可以在前方做科研及臨床測試,藥廠和疫苗廠看到大灣區的生產潛力,會願意投資作更大發展。梁卓偉有份參與「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曾進行多份研究報告。「了解如何保持家庭温暖,是這計劃的原意。」他認為保持家庭凝聚力、親情和愛,現在益發重要。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8年捐款2.5億元,與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合作,推行全港家庭研究及公眾教育計劃,希望找出家庭問題的根源,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宣傳健康、快樂、和諧家庭的訊息。

難為正邪定分界

請梁卓偉送幾句歌詞給香港人,為生活打氣。他想也不想便選了兩句,分別是意大利和中文歌詞——Vincerò和「難為正邪定分界」。

來自意大利著名歌劇《杜蘭朵》(Turandot)最後一句的Vincerò,意指「我將得勝」。故事講述杜蘭朵公主下令全城徹夜不眠,天亮前要替她查出一個王子的名字。歌曲最後一句是:「消失吧,夜晚!下沉吧,星星!天破曉時,我將得勝!我將得勝!我將得勝!」梁卓偉表示,歌詞寓意人民總能克服困難:「意大利人在足球賽事或國家紅白二事都會唱這首歌……我希望用這歌詞勉勵學生、朋友、香港人,再辛苦的日子都會過去。」

為什麼選「難為正邪定分界」呢?「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像水墨畫般,不同的灰色可看出一種美感。人生亦一樣,什麼是正、什麼是邪,往往難以區分。」但梁卓偉表示,就算再難,做人也要明辨是非,分清黑白,緊隨良心指引。他說:「面對焦慮的事情,只有放開心情,大家找一個共通點;在自己的朋友圈也好,即使與自己持相反意見,要盡量去理解,不需要同意,理解過後,大家都會好過一點。」

健康生活,或許不單單在於每天吃多少份蔬果,而是如他所言的,要懂得「心理調節」。

馬會在 2017 年撥款近 13 億元予香港大學醫學院,設立全港首間專門針對癌症研究和提供相關服務的中心。 馬會時任主席葉錫安博士(前排右三),聯同行政總裁應家柏(後排右三)和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後排左一)出席捐款儀式。

後記:果汁和花生

今期《駿步人生》邀得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訪問梁卓偉。兩人都先後擔任過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舊同僚聚頭,第一時間互碰手肘,到坐下來,話題便滔滔不絕。兩人的交談像打乒乓球一樣,球來球往,向全場速遞了精彩絕倫的「果汁」和「花生」。

譚志源開場白介紹《駿步人生》今期的主題是健康生活,梁卓偉立即搶白說:「那你找錯訪問對象了,我經常叫人要健康生活,但我自己卻有待進步!」不過他立即補充:「所以《駿步人生》也是一個好名字!」

梁卓偉曾在其他訪問中提到生活要”hea”,不要太過規劃生涯,當譚志源問他有沒有實踐時,梁似是胸有成竹:「很多朋友送了我不少關於如何”hea”的書本,我付諸實行,就是hea到連這些書都沒有揭開過。」

訪問中段,譚志源問:「你有Facebook和Instagram帳戶嗎?」梁卓偉點頭說:「全都與工作有關的。」舊同僚立即笑着投訴:「你好像沒有add我?」醫生大笑數聲:「其實我的Instagram好像沒有什麼朋友,我連你有Instagram也不知道,我回去add你!」

說到學醫不要只看眼前,梁卓偉謂:「我們醫生界有一句”ROAD to success”,ROAD指專科Radiology(放射學)、Ophthalmology(眼科)、Anesthesiology(麻醉科)和Dermatology(皮膚科),說是四大『揾錢』專科……」譚志源開玩笑說:「你說的那四個名詞,我都不懂得正確串字。」「對,我們是故意的……所以要讀六年!」醫生鬼馬的說。

原刊於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第30期,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梁卓偉:不足一半市民有意接種新冠疫苗 僅三成多市民接受科興疫苗梁卓偉:不足一半市民有意接種新冠疫苗 僅三成多市民接受科興疫苗
  • 新增36人確診 梁卓偉籲市民抗疫勿鬆懈 袁國勇:聲音愈大愈容易播毒新增36人確診 梁卓偉籲市民抗疫勿鬆懈 袁國勇:聲音愈大愈容易播毒
  • 抗疫六月 驚濤駭浪 萬眾一心抗疫六月 驚濤駭浪 萬眾一心
  •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第六波疫情必定來臨,「混合免疫」或可控制疫情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第六波疫情必定來臨,「混合免疫」或可控制疫情
  • 劉澤星8月接替梁卓偉  暫任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8月接替梁卓偉 暫任港大醫學院院長

  • 劫後餘生20年:「我不是英雄」——專訪嚴楚碧
  • 高黃美芸:飛女正傳
  • 杜聰,救孤施樂
  • 江旻憓:保持好奇心才會找到自己
  • 劍擊冠軍江旻憓:負負得正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冬之旅心理調節新冠肺炎梁卓偉港大醫學院衞生防護中心譚志源運動駿步人生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讚揚香港人「有橋」、「食腦」,識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李家超社交平台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施政報告》歸納市民意見 拚經濟做實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從台灣巡防艇角度看涉事漁船,雙方距離接近。(YouTube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台扣押大陸漁船17人 指撞傷巡防艇擬索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30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