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盧先生,自花蓮慈濟醫院成立30多年來,他的健康都是由慈院的醫療團隊在照顧着,從骨科、泌尿科、心臟內科到心臟外科,都有他的看病足跡;特別是隨着年歲增長,遇到嚴重的病症,他的心念就是「交給慈濟醫院的醫師就對了」。
盧先生是我們泌尿部的老病人。最先是在20多年前因頸椎不舒服,接受骨科專家陳英和教授的手術治療後,開始出現排尿障礙症狀,之後會診泌尿科而結識郭漢崇教授,自此他就將泌尿道相關問題完全交給我們照顧。他在2016年7月就因為攝護腺(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達到7ng/mL而接受切片手術,當時病理報告是良性;到了2017年12月,持續追縱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更異常升高至21ng/mL,所以建議再度執行切片手術,最後病理報告確診為攝護腺癌。經過詳細檢查,他的腫瘤為局部無轉移性但高危險群之攝護腺癌。
在過去一年多,盧先生因心臟疾病先後接受心臟內科醫師裝置心臟節律器、以及心臟外科醫師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他知道自己有複雜的健康問題,所以他在聽完郭漢崇教授告知攝護腺癌的檢查結果後,心情並沒有特別的波動,因為他信賴着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在解釋各種治療選項後,他選擇接受自費的達文西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並由我接手盧先生的後續的手術醫療與照護。在麻醉科以及泌尿科團隊謹慎的照護處理下,手術相當順利,不到兩小時即完成手術,出血量極少,傷口僅腹部幾個小孔;在手術後第一天,病人就開始下床活動以及進食,手術後第七天就移除尿管,且解尿順暢,無尿失禁情形也不需要使用尿布。目前盧先生已在我門診追蹤超過一年,病情穩定,腫瘤也無復發跡象。
花蓮慈院4年前開始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
在台灣,近幾年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在男性癌症的第五名,男性癌症死亡率排第七位。與國外相比,台灣攝護腺癌病人的早期比例偏低,僅不到50%,而第四期的比例更是高達33%;另一方面,國內新發的攝護腺癌患者中,亦僅約20.3%的病人會接受根除性攝護腺癌切除手術,這些顯示國內在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攝護腺癌還有進步空間。
攝護腺位於男性骨盆底最深處,體積約乒乓球大小,「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是泌尿科一項較高難度的手術。傳統開腹式切除手術傷口大、流血量多(約800至1000毫升以上),在尿道括約肌的保護保存上並不容易,易併發術後尿失禁,也可能因手術中神經血管受損,而造成性功能障礙。若以腹腔鏡微創方式執行攝護腺切除手術,手術傷口雖然小,但流血量仍有300至500毫升以上,在保留尿道括約肌以及神經血管叢的精細程度上,仍有不足之處。而目前最先進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使用了三維立體成像加上影像十倍的放大,可將手術的視野清晰地呈現於醫師控制台的眼前,加上其獨特的手臂器械可有540度靈活旋轉角度,優於傳統腹腔鏡僵直的手術器械,可在人手與腹腔鏡器械無法觸及的狹小空間內進行手術,提高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執行攝護腺切除手術,能同時達到傷口小,流血量少,幾乎都在50至100毫升以下,手術過程精細程度高,術後恢復也快,通常病人在術後第一天即能下床活動,因而成為許多病人執行手術切除除攝護腺癌的第一選擇。
我也曾經有位信奉耶和華教的攝護腺病人,他因為宗教信仰因素不能接受輸血,也很難接受手術後會產生尿失禁的情形,因而感到相當焦慮與不安,這在臨床的治療選擇上不論是對醫師或是對病人都充滿着壓力。其實對這位病人來說,需要治療的病況以及宗教信仰衝突的解答,就是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手術。在達文西手術系統尚未問世的時代,醫師要確保手術成功且不能輸血的壓力及風險太高,可能他就會被建議改採取放射線療法治療腫瘤。所幸花蓮慈院於四年前已開始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這位病人也順利地接受手術,手術中流血量少,不需要輸血,病理報告腫瘤完全切除無殘留,病人手術後也解尿順暢沒有尿失禁問題。追蹤到目前為止,疾病沒有復發,病人也很快樂地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病人並沒有因為宗教信仰而讓他放棄應有的正確醫學治療,現在的他,身體心靈都很健康滿足。
攝護癌是可以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的,在確診為局部性癌症後,可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安全且有效的切除手術。儘管花蓮的人口數不多,花蓮慈濟院泌尿部團隊在去年4月間,即已完成根除性攝護癌癌切除手術100例,全科達文西微創手術已近250例,病人多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等海外病人來接受治療。這種機械手臂能協助外科醫師克服體力與腦力的極限,精準地完成複雜度高的手術,達到手術中安全、手術後復原快的優點,這是手術的趨勢,也是病人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