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查爾斯.韓第:痛苦帶來轉換人生的勇氣

查爾斯.韓第:痛苦帶來轉換人生的勇氣

父親過世後的那幾年,我和各行各業頗有成就的一些人談過話。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在經歷痛苦或打擊後,他們才被撼動,被震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0-07-04
書海尋珍

撰文:查爾斯.韓第(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

標籤: Charles Handy個人轉變天下文化婚姻破裂死亡默默耕耘
查爾斯.韓第發現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痛苦和創傷,或是排拒和失望,來啟動生命的改變。(YouTube截圖)
查爾斯.韓第發現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痛苦和創傷,或是排拒和失望,來啟動生命的改變。(YouTube截圖)

我剛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從巴黎回家的路上接到一個訊息,說父親嚴重中風,住進都柏林一家醫院,瀕臨死亡。我很震驚。我們向來以為父母會永遠存在,而且他兩年前才從愛爾蘭教會的工作崗位上退休。與此同時,我正過着企管學者彷彿很絢爛的生活,搭飛機東奔西走、出版書籍,忙忙碌碌,盡我所能向上攀爬事業的階梯。可是父親已經74歲了,我知道最近幾年他的心臟出過幾次小毛病。於是,我趕回愛爾蘭,在病榻旁和母親及妹妹會合。我抵達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神智始終沒有清醒過來。

默默幫助他人竟贏得各人佩服

我很悲傷。我一直很喜歡父親。他話不多,脾氣溫和,待人可親。我非常喜歡他在教會帶領禮拜的方式,可是在家裏,我從來不知道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在不少方面,他都保持着個人私隱。老實說,我對他有些失望。我覺得他不該安於待在鄉間的一個小教區,幾乎一輩子都沒換過工作地點,推辭升遷機會,甚至推辭掉較大的城市教區的聘請。我自私的認為,在城市裏我的日子會過得更有趣。他似乎是個不求上進的人。

愛爾蘭的習慣是在人死後兩天之內舉行葬禮,因此我們匆促的做了安排,準備把靈柩送回離都柏林20多英里的教堂,那是他為一小群新教徒擔任40年牧師的教堂。我們將舉行一場簡單的家庭葬禮,給一個安靜的人一個安靜的結束,不過我們還是在隔天的報紙上刊登啟事。

我們一家人跟着靈車,循着主要道路從都柏林出發。我不記得有誰開口說什麼,走在充滿記憶道路上的旅程滿是悲傷。然後,一件怪事發生了:當我們接近轉向村子的叉路口時,一輛警車從路旁開上來,擋住對面來車,開始引導靈車沿着叉路前行。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沒要求他們這麼做。然後,當我們接近那座深入鄉間的老教堂時,發現道路兩邊停了綿延幾百碼的車輛,幸好有人預先替我們留下停車的位置。而教堂裏面也是擠滿了人,甚至滿了出來。許多人站在教堂外面,沿着小徑站着幾排人。我們走進教堂,心中充滿問號。唱詩班走進來,一如既往穿着黑色長衣、戴着白領子,但袍子顯然太短。他們不是平常的唱詩班男童;我們開始明白,他們是過去的唱詩班男童,專程從愛爾蘭各地回來,自動組成唱詩班,再一次為父親詠唱。

還有大主教,父親的老主管,他也來了,走在唱詩班後面,一身英國國教的全副儀典裝束。奇怪,我們以為他正在住院,可是他自己要求出院,特地趕來這裏。他告訴教友,我父親是個特別的人,他幫助很多人,贏得更多人的佩服。他的人生、他的牧師工作,是所有人的榜樣。

直到父親去世 我也不曾了解他

走出教堂後,我們站在敞開的墳地旁,棺木已經放入,好多好多人朝我們走來。「你父親替我施洗,」有一個人說:「他在這座教堂裏為我們證婚,幾年前又給我女兒施洗。他是我們家庭的重要部分。」「他在我生命的關鍵時期給了我充滿智慧的忠告。」另一個人說:「他似乎對現實世界有很深刻的了解。」還有一些人只說:「我們會想念他,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

我站在那裏思索父親這個人,才恍然明白自己從來不曾了解他。我問自己,有多少人會參加我的葬禮?我父親過世的消息一定被熱烈的口耳相傳,才會在僅僅一天的通知時間下,有這麼多人立即放下手邊的事,從各地趕到這裏。我的生命和工作,會對誰有這麼重要?我的忙碌生活和所謂的成就,跟這麼多受到他影響的生命相比,價值有多高? 他不是平凡的人。問題出在我身上,不在他身上;我評斷他的方法一直是錯的。

我離開時,心中帶着難過,也陷入思索。我迷失在自己的奔忙之中。假使我想對任何人起作用,我必須重新找到真正的自我。我開始明白,接受他人的價值和抱負,而不努力找出自己的方向,固然是誘人的做法,卻非正途。

後來,我發現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痛苦和創傷,或是排拒和失望,來啟動生命的改變。「我們有的不再是幾個不同的事業,」一個愛爾蘭年輕人不久前對我說,「而是幾段不同的人生,一生中有好幾段。」的確如此,不過轉換人生需要勇氣。留在你了解的人生裏雖然容易得多,但這個人生可能是條死路。轉換人生經常意味着從另一根梯子的最低層開始爬起,然而,假如你發現自己本來攀爬的那條梯子靠的牆壁不對,那麼正確的決定很明顯:你急需盡快找到另一根梯子,愈快愈好。

父親過世後的那幾年,我和各行各業頗有成就的一些人談過話。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在經歷痛苦或打擊後,他們才被撼動,被震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他們也許是遭到排拒或挫折,也許是得到某個工作或升遷機會。對有的人而言則是被裁員,當時他們覺得深受打擊,而且都覺得遭到侮辱,即使並非如此。等到日後回顧,被迫離職的那件事常會被視為從死巷子脫身的好機緣。和死亡近距離接觸,不論是自己生死交關的經驗,或像我一樣有親近的人離世,也是常見的故事。

婚姻破裂也是另一種型態的死亡。一個成功的銀行家在30歲出頭時,就擁有了一切:「我什麼都有了,坐落鄉間的房子、網球場、游泳池、湖、四個孩子,還有開保時捷跑車的漂亮太太。然後有個周末回家,我發現她和另一個男人有婚外情。回想起來,我不在家的時間太長,即使在家,我可能太習慣不當她一回事,把僅有的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我是個好父親,卻不是個好丈夫。」他們離了婚,一年後他辭掉工作,全職從事慈善工作。「婚姻的結束,」他說:「讓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生命的前景,才發現我並不喜歡那樣的未來。」

新書簡介

書名:《你拿什麼定義自己?:英國管理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作者: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譯者:唐勤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作者簡介

韓第是英國當代管理思想大師,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曾在牛津大學歐瑞爾學院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史。

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經理人,而後又到美國麻省理工的史隆管理學院進修。回到英國之後,韓第與英國的商界菁英創辦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並擔任該校教授,而後又擔任英國皇家工藝協會(RSA)的主席。

韓第之所以被稱為大師,是因為他在「組織與個人的關係」和「未來工作形態」上提出的觀念,都帶給商業界莫大的影響,如「組合式生活」、「酢漿草組織」、「S曲線」、「跳蚤工作者」等。從49歲那年起,韓第身體力行他的理論,離開組織,成為不折不扣的「跳蚤」和「組合工作者」,身兼自由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教授、演說家、企管顧問等多職。

 

更多精采文章

  • 當代九大弔詭當代九大弔詭
  • 吵架總比打仗好吵架總比打仗好
  • 栗山英樹:所有居上位者,不宜有擅長的領域,不該有專業領域栗山英樹:所有居上位者,不宜有擅長的領域,不該有專業領域
  • 如何創造具競爭力的高效團隊?如何創造具競爭力的高效團隊?
  • 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美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美

  • 礦山記憶:鐵,不一般的故事
  • 撲火的飛蛾
  • 相逢浪漫通識路──《字旅相逢──香港文化人訪談錄》序
  • 聞一多是忠臣文天祥之後
  • 一本編輯必看,也是愛書人必讀之書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Charles Handy個人轉變天下文化婚姻破裂死亡默默耕耘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團結香港基金創會主席董建華(左)出任榮譽主席,陳智思(右)出任基金會主席,新任命即時生效。(團結基金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陳智思任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董建華改任榮譽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的變化。(城大提供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右)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左)在論壇上合照。
灼見經濟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開幕 李家超:本港有條件在大灣區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9-28
陳茂波表示,本地樓市整體穩定,是否「撤辣」須務實檢視。(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影片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潘銘基
  •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