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女士於本年1月12日公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建議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改組食物及衛生局、重組民政事務局等,帶着良好意願,方便第六任行政長官考慮及籌組第六屆特區政府班子。
李家超先生於本年4月9日宣布參選特首選舉,於4月29日公布參選政綱,最終於5月8日順利當選第六任特區行政長官。
重組政府 提升效率是要務
7月1日換屆在即,現任行政長官冀候任行政長官盡快就其方案藍本提出意見,好讓架構重組方案的修訂版能於5月17日交行政會議討論,力爭盡快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文件審議,以期獲得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通過以及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決議案,修訂《釋義及通則條例》。
本年1月12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相當詳細,也交代了架構重組背後的主要考慮原則。這些原則主要配合香港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定位,以及解決重要民生議題如房屋、醫療、青年發展等。
然而,重組政府架構出發點是為了提升施政效率,理順政策局的政策職能分工及相應的部門之間有效協調。
筆者曾就各政策範疇和政府部門的職能性質,用象限模型,標繪分析它們在兩條軸線(政治─經濟、策略性─營運性)的座標;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圖一)。
筆者分別於2021年3月5日和2022年1月29日發表了〈架構重組 加快城市發展進程〉和〈分拆運房仍不足 流程機制待革新〉的文章,指出香港的土地規劃,以及整個建設發展流程之冗長及不確定性,已嚴重影響到公營和私營發展項目的進度和成本。當中的審批過程,牽涉政府不同部門;政府官僚系統內長期存在的「筒倉效應」亦為市場所詬病。
另一方面,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公務員事實上沒有太大誘因從各自部門本位出發,去支持個別土地發展項目方案。文章又建議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後的房屋局合併發展局,運輸局則改組為運輸及工務局,連同環境局,全部撥歸財政司領導,利於有效協調。
增設兩個副司長職位
筆者亦認為增設兩個副司長有利於政策的制定及有效執行。
建議副財政司司長統領所有與規劃、發展、房屋、運輸、工務、環境相關的政策局,有利於所有與土地發展相關範疇的協調,更有利於「北部都會區」和「維港都會區」的推進。又建議增設副政務司司長,分管與文化、體育、旅遊、教育、醫務、衛生、勞工、福利範疇的政策局,而政務司司長則可以更聚焦地統領與保安、政制、內地事務、公務員事務、民政及青年事務範疇。
另外,筆者建議升格原來隸屬於創新及科技局的效率促進辦公室歸財政司直接管轄,藉以督導與公務員體系改革相關的財政、管理、科技支援,以及再培訓等事宜,力求推動電子政務的深化和人力資源的增值。
又另外建議增撥資源將消費者委員會升格成為消費者權益保障辦事處,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監管,讓消費者(包括遊客)獲得更多資訊和保障,主動審閱眾多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霸王條款」,並與海關部門緊密協作,打擊不良商業活動,藉以維護香港產品和服務的「金漆招牌」。
重啟中央政策組
另一重要環節是「重啟」中央政策組(Rebooting the CPU)這個政府大腦。重啟中策組(Central Policy Unit, CPU),猶如重啟電腦中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筆者於2017年7月3日發表了〈論改革中策組──參考國家發改委模式〉文章,論述特首林鄭月娥將原來的中策組,改組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PICO)。
筆者當時倡議PICO應着重三大職能:政策研究和政策倡議、公眾參與和協作共建、跨部統籌和宏觀調度。可能是因為其間有社會動亂事件和新冠疫情原因,PICO一直未有發揮好以上三大職能的預期成績,更遑論政策創新。
目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不可或缺的發展方向;突破社會矛盾和改善經濟民生更是迫在眉睫。建議新一屆政府,以前瞻思維、宏觀視野,在中策組加設一個專門研究香港長遠策略性規劃的部門,向政府提供戰略意見。此部門必須與內地相關部委建立對口關係,確保特區的政策能配合國家戰略性發展。
構建一個多元、優質的智庫生態,有利於政府採集民間智慧和地區知識,更有利於民間智庫發揮向國際社會解說國家和香港的真實情況,以正視聽。建議中策組也增撥資源,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不可能經常動的大手術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特區政府應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到架構重組的定稿,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筆者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候任特首的施政理念,以及本文附圖的理性分析。
架構重組本身是一項不可能經常動的大手術,政府宜審慎從事,從長計議。事緩則圓,認真思考多一至兩個星期,仍然是有必要和值得的,切不可急就章。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