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3月30日)出席例行疫情記者會,她表示,香港近月有人才流失、有機構或企業的高管人員離港,可能是不爭的事實,但強調最重要的是香港保持傳統優勢,相信疫情後香港會有更好發展。
生命至上 香港防疫措施須嚴格
她表示,疫情兩年多來,香港採取了最嚴厲的「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措施,包括對9個國家實行航班熔斷機制,以及對社交距離設施的限制,完全明白在香港的企業和個人的焦慮和關注,特別是近日有外國商會、金融機構和傳媒,對於香港在疫情之下,能否保持本身的國際地位和國際金融中心,以至其他國際商務的角色表示關注。
林鄭月娥表示,作為行政長官,無人比她更重視香港的國際地位,但在生命至上的大前提下,香港需要實施防疫措施,或多或少影響到企業和個人;當局已採取了一系列短期措施,包括取消針對9個國家的航班熔斷機制,增加檢疫酒店房間供應,理順針對航班的熔斷機制,令海外人員往來可稍為恢復。
取消禁飛令 讓滯留外國港人回家
林鄭月娥又表示,她周二(29日)與國際商務委員會逾130名成員視象會面,回應了國際商會代表和外國駐港領事的關注。
她強調,香港並無放棄任何外防輸入的措施,而由1月開始持續3個月的禁飛令,是少有的嚴厲,政府只是「理順」措施,讓在海外面對焦慮困難的香港居民回家,並非等於放寬外防措施。她承認,部分外國代表亦認為香港的防疫措施太緊,政府每日都在檢討,特別是4月1日後將有許多人從外國回港,更要做到滴水不漏。
她坦言,嚴格的外防輸入,會影響外資信心,但她強調,外資的信心不應該是短暫或一朝一夕的信心;外資的信心應是對這個城市、對一國兩制、對中央如何看待香港的信心。她認為,僅中央對香港金融政策上的支持,沒有另一個城市比得上香港,這一點外資應該很明白。
內地專家為本地中醫藥發展 帶來突破
林鄭月娥認為,第5波疫情到了這個階段,要考慮堅守外防輸入,但亦不能不讓在9個國家滯留的港人回港,所以公布4月起解除禁飛令,相關人士可有序回港,強調檢疫酒店內有非常嚴格疫檢要求,包括通風系統等。而第5波疫情中的1宗個案,看來是來自檢疫酒店,但不能說是制度上不足,而是「有點不幸」。
林鄭月娥又指出,早前已經抵港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等內地專家,在亞博與醫管局合力治療後,帶來幾方面的突破,包括中西醫共同會診、一起巡房、一起處方,以及共商新冠患者個案的發展,不僅可以做到「三減」、即是減感染減重症及減死亡,而且對於未來本港中醫藥發展,也可開出新路。
許正宇:有信心維護本港金融穩定
出席同一場合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表示,本港金融市場在疫情下仍然營運有序,股市3月以來日均成交1800億,內地南北向通的成交量亦高於或接近去年第四季。雖然近期環球市場出現各種風險,包括科技股波動、烏克蘭局勢、成熟市場加息及疫情因素等,本港股市亦曾出現波動,不過仍然展現靭性及根基,無發生系統風險。
他又強調現時本港外匯儲備充足,港府有十足信心維護本港金融穩定。
許正宇亦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抗擊疫情下,要致力維護及恢復與內地及國際市場的連繫,政府早前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以及縮短抵港檢疫期等措施,能夠回應業界近期提出的重點關注。他曾向金融界及商界了解意見,表示這個階段性抗疫新路向是獲廣大認同及歡迎。
他指出,在第5波疫情下,金融業的業務相對較理想,政府應將資源精準用在受疫情打擊的企業及中小企,政府推出新一輪「保就業計劃」,僱員不超過50人的各類中小金融機構均可以受惠。他又說,政府亦關注金融及會計業界面對營運的困難,為業界提供支援措施,以緩解業界壓力。
希望吸引高新科技企業來港上市
較早時,許正宇在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盤點政策》講解《財政預算案》時表示,自香港於2018年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容許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以來,香港已成為美國以外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地。
他強調,在吸引生物科技公司的同時,下一步希望吸引其他高新科技企業來港上市集資,因為兩者有類似的地方,例如前期投入大、回本期長、沒有收入只有支出等,但當一項科技被證實是有作為及有市場時,其爆炸力是可以很強勁的。
許正宇又表示,特區政府希望債市有不同的創新和多元產品,例如發行綠色債券,以及增加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等。他表示,隨著「債券通」推出,香港債市聯通其他地方的功能就更明顯,因此要加強相關基礎建設,例如優化負責債券結算的中央結算系統。同時在監管方面,在保障投資者和擴大市場參與之間作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