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周三(4日)邀請港區人大、政協代表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到禮賓府座談,商討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傍晚播出錄影片段,宣布撒回修例,但未有答應其餘「四大訴求」,泛民議員及抗爭者隨即表示「不收貨」。《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信報》「林行止專欄」撰寫題為〈回應訴求嫌遲鈍 重啟政改莫蹉跎〉的評論,指林鄭只邀請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沒有邀請泛民議員,「看在市民眼中,必會感到當前香港的動亂與撕裂,還未有望可以擺平,修好和建立對話平台,更無從說起」。
美續有藉口干預港事
林鄭除宣布撤回修例外,沒有答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維持由監警會調查,唯監警會將加入大律師公會前會長林定國、教育署前署長余黎青萍及5名「國際專家」,以示公允。但泛民議員及抗爭者不「收貨」,林行止認為,擾攘三個月的街頭抗爭運動,不會因而降溫,遑論鳴金收兵。林鄭對其餘「訴求」置若罔聞,肯定會掀起更大的抗爭波瀾。
他又認為,林鄭突然撤回修例,與美國國會行將審議《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多少有點關係,「她有藉此阻撓此法通過的用心,不足為奇;不過,由於上街抗爭群眾怒火未熄,看情況美國國會仍有堅定站在廣大港人一邊的藉口」!
港區人大政協應發聲
要如何平息當前這場抗爭,林行止認為應從「港區人大和政協委員從來不曾站在港人立場發聲」說起。
他指出,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向有港區代表的「傳統」,但在主權回歸後,這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部成了國家「政」統中人的權貴,他們的工作表現,偏重於為京意引路護航,比代表港人的想法和權益遠為熱切,輕忽港人所請,不孚港人所望。
毛澤東說過:「只有基於真正廣大群眾的意志建立起來的人民代表會議,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會議」,但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只是北望神州,從未為港人的訴求發聲發力,有負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重任,如今香港亂成一團,長此下去,可能對香港以至內地有負面衝擊。在這種情勢下,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真的要為港人做點事了!
暴力衝突場面揮不去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在提名委員會人數、構成與產生辦法三方面設限,令港人日後逐步達到雙普選的指望,完全落空。林行止坦言:「這是一個極度傷港人感受的決定,不但有違《基本法》,而且嚴重打擊香港建立有效管治基礎的重大缺失。」
他指出,五年前的8‧31「三落閘」,令不少港人感到非常失落;五年後的上周末,民陣本來號召市民遊行示威,以「抗議8‧31五周年,爭取雙普選」為主題,不但擺明港人對雙普選的渴求,同時點出人大決定是打擊香港管治的癥結。
民陣最終申請不獲警方批准,宣布取消那天的遊行示威。當天,示威者湧上街頭,變相的「反送中」活動參與者塞滿通衢大道,最後還是釀成衝突,「警方發射催淚彈和顏色水炮『送嚇』,餘『罄』激烈,人散民憤凝聚」。
他又形容:「隨後兩天包圍機場和地鐵站的情況,抗爭者的拚勁身手固然很辣,警察一擁而上、十多人同時揮棍對付一兩個嫌疑人的兇狠,顏色水炮和催淚氣跟傷者們血流披面的場景,讓不少人有揮之不去的夢魘。」
9月2日開學,大群的大中學生沒有上課,要求政府回應「五大訴求」,教育局反對學生罷課,認為校園不應討論政治。「只是苦了夾在官方與學子之間的校長和老師。特首撤回《修訂引渡逃犯條例》的決定姍姍來遲,遲來當然是比沒來好,不過,只是鬆了『半點』綁,人們會就此平靜下來嗎?」林行止總結:「千里來龍到此結穴,而束氣過峽的來龍入首,重啟政改才見頭緒和轉機,祛除香港當前暴虐自殘的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