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很大程度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時期不友善的對華政策。可是,看內地的經濟數據,不僅有巨額外匯儲備,疫情高峰過後的經濟進度更冠於全球,例如財新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升0.1至52,為今年最高,亦高於市場預期。《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總結一句話,「和西方世界比較,內地的經濟發展豈只小好而是大好」!
內地企業債台高築 國際空間亦受打壓
不過,他筆鋒一轉,指「仍有閱讀自由且關心政經事務的港人,則同時可看到內地企業的財困已可用『水深火熱』去形容」,理由包括:
一、 以13000億美元債務在12個月內屆期,即在一年內,內企須籌得這筆巨款還債——比期內美企須償還的債務多三成、比歐盟各國企業總債務多六成八!
二、 已經提交美國眾議院審議的《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及參與法案》,一旦通過立法,會對中國拓展國際空間賺取外匯的重大打壓。
他認為上述理由「大增內地賺取外匯的難度」,因此,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創匯」,「對負債纍纍的內企,重要性甚於昔時」,並認為「長期而言,看內地在政治上四處樹敵……加上內地數處金融中心經營這麼多年仍未打通『創匯』關節,其不想香港失去『創匯』能力之意,盲人可見」!
香港在戰後短短數十年間發展成重要的金融中心,成為世界自由市場表率,林行止引述美國已故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的說法,指其一是香港沒有和大部分英國殖民地一樣,在戰後尋求獨立;其二是「滿腦子十八世紀自由至上思想」的郭伯偉(John Cowperthwaite),於「關鍵時刻」(1961至1971)任香港財政司。他指出,郭伯偉「走的是有形之手指引無形之手的馬克思路線,不受祖國(英國)經濟政策的左右,實是香港之福」!
香港財經人才匯聚 多方自由助長經濟
他又引述佛利民的話,指有了以上「機遇」,香港經濟才能起飛;佛利民斷言中國不會讓香港獨立,如果香港不走放任自由之路,以及不再低稅率、少稅項,香港必無九七年前國際財經人才匯集、財源廣進的盛況。
不過,林行止認為,自由之可貴分為兩個層次。佛利民指出香港的經濟自由,體現在「自由買賣」,包括擁有及賣出物業的自由;更重要的,在林行止看來,是市民的個人自由,即市民有言論、寫作及與其他聚會的自由。在這種條件下,即使香港市民沒有丁點政治自由,香港仍能飛黃騰達」!
林行止強調,一旦沒有「新聞自由」,「尤其是跡象顯示當局有意立法以刑事罪箝制新聞自由」,如果這種傳聞不是「假新聞」,未來香港必然有別於過去!「顯而易見,沒有新聞、言論自由,不平等現象馬上浮現,因為必定有人獨享『真消息』進而衍生市場不公平,那些公平競爭信徒,只好退而求其次,匆忙或有序地退離香港」!
他指出,在北京的良善意念下,為了安全安定,香港已有翻天覆地之變,但願這種變化不會斷了香港「創匯」的財路。他認為,港澳辦擴大編制,最終目的如果不是要令香港更受國際財經界歡迎,北京的香港策略便算不上成功,因為要把香港收伏得伏伏貼貼,「拔一拔鼻子即可」,毋須如此勞師動眾招惹西方國家群起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