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世界地緣政治波譎雲詭,俄烏戰爭未平,中東烽煙再起。在中美激烈博弈下,香港以往聯通中西的角色備受挑戰。灼見名家將於10月27日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邀請多位星級嘉賓以國際關係及香港機遇為題發表演講,為提升本港競爭力出謀獻策,本社並將部分講者的專訪文章按日見刊。
《港區國安法》實施3年多,香港的司法獨立性廣受外國質疑,擔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本社專訪,以實際數據回應本港司法獨立性受到動搖的報道,他並稱需主動向外說好香港故事。
今年9月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告》,香港首次失落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新的監管准入壁壘、外國勞動力就業限制及營商成本增加是香港監管自由度下降的主因。報告並指軍事干預(military interference)法治增加以及司法獨立和法院公正性削弱,導致法律制度及產權這方面有所下降。菲沙研究所預計,隨着北京繼續收緊香港自由,香港評分會持續下滑。
對於香港在這項評選首次輸新加坡屈居第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單看排名沒太大意義,重點是有沒有客觀事實基礎。他細心研究這份報告,過去幾年中國確是限制香港人入境,但那是疫情關係,故此施行防疫區隔措施,實際上沒有影響法治環境。
對於外界對《國安法》的擔心,林指出,報告所提「軍事干預」,自然聯想到解放軍,自香港回歸以來,解放軍對香港的法律制度及法庭審訊從來沒作出干預,故他不明這個説法的由來。
司法獨立關鍵是法官任免制度
至於司法獨立令香港信心減弱,他坦言信心問題較難辯解,但香港司法獨立究竟建基於哪些東西?林定國認為,最關鍵的是法官任免制度,如果有人可以決定誰人擔任或罷免法官職務,或是有人對法官裁決不滿,行政機關可以隨時對其罷免,那麼大家便要擔心這地方能否維持司法獨立。
他進一步解釋,香港法官的任免制度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亦有本港法律支持,例如法官的任命是通過獨立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司法委員會有很多政府以外的獨立人士,除了律政司司長是當然委員外,有幾位是法官,有律師公會及律師會委派的代表,政府只是參與的成員之一,難以影響整個推薦委員會的決定,
他強調,無論是哪個級別的法官,都是由其對上的級別組成委員會來罷免,檢察他有沒有違反守則,如果有違反,才會向行政長官提議將他罷免,《基本法》有關條文相當清晰,沒有因為《國安法》出現而改變。
他以實際數據回應外界對《國安法》的質疑:截至今年9月底止,《國安法》實施大約3年多,被拘捕的有200多人,定罪、審判中或候審中的有90多人,真正被定罪的有30人,與香港一般罪案的犯罪率來說是較低數目。在這30個被定罪的人士,撇除部分認罪的個案,所有的都有公開判決書解釋裁決的理由,闡述法庭是沿用哪些事實和證實,運用了哪些法律原則,才有了被定罪違反《國安法》的理據。
新加坡《國安法》可判極刑
菲沙研究所的報告提到《國安法》的一些罪行可以判處終身監禁,法案生效後又有許多拘捕行動,說新加坡這方面領先香港,林定國指出:「我嘗試看看新加坡《國安法》的一些判罰,在某些個案可以被判死刑,所以終身監禁的判罰,並非是大家對《國安法》有負面影響的理由。」
他說,迄今3宗《國安法》案件的裁決都沒有判成終身監禁,就算唐英傑案的刑期都在10年以下,《國安法》至今拘捕200多人,但真正送上法庭定罪的有30人。是否如外界所指的嚴刑峻法?他認為,有了這些客觀數據,卻依然對香港司法獨立缺乏信心,他覺得這並非理性看事情的態度。「我也會鼓勵大眾了解一下,如果你沒有信心,究竟是基於哪些事實,我會願意與大家有理性的討論,究竟是什麼東西支持你有這樣的主觀感覺。」
林定國指出,現屆特首或其他所有官員都強調要講好香港故事,尤其是《國安法》,在外國或香港內部都有許多爭議,所以他認為有需要講好香港故事,但前提是故事要基於客觀事實,對於外國對《國安法》的評論,政府很多時會立即出來反駁,他強調這不是爭拗,只是以實際數字回應。
黎智英遭關押不審評論不公道
另一個受熱議的是,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遭關押千日不審後,《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香港已成為關押政治犯的城市,再難向外宣稱是世界金融中心。
林定國表示,很多西方傳媒對香港有負面觀感的報道,背後動機不言而喻。目前世界地緣政治複雜,在中國與西方的政治角力下,傳媒喜歡搶眼標題,但他認為香港不可以做鴕鳥,需要主動邀請外國人來港親身體驗。
對於黎智英被關押千日不審的評論,他覺得並不公道,首先,黎被控以一項非常嚴重的罪行,最高刑罰是可以非常長期旳監禁;其次,黎智英有上訴的權利,他亦曾申請保釋,但終審法院終極裁決拒絕保釋,繼續還押,黎不是沒有他的法律權利。
第二,林認為邀請外人來香港實地觀摩,因為傳媒這類報道篇幅簡單,不會長篇大論,政府有時解說並不足夠,有理也說不清,所以他建議:「疫情過去,香港大致復常,儘量找多些機會來港實地觀察法庭如何審理案件,感受香港社會的氣氛,看看大家是生活在恐懼之中,還是開心地生活,親身感受永遠較一些片面之詞來得可靠。」
近年香港銳意發展為國際仲裁中心,但有擔心法治隱憂已令一些跨國企業選擇香港以外作為仲裁地,林定國同樣以實際數據反駁。他說,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是香港最重要的仲裁機構,2022年處理個案為10年新高,約300多宗仲裁案件的一半是2020年之後釐定合約所產生的糾紛,《國安法》則於2020年6月底刊憲生效,2020年後很大部分合約都是在該法案實施後訂立,意味涉事雙方在知悉《國安法》出台後,仍然選擇在香港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國安法》沒影響香港仲裁制度
數據顯示,即使有了《國安法》,香港仍是全球受歡迎的仲裁地,稍次的有倫敦及新加坡,香港位列前三或前五應毫無疑問。
香港作為仲裁地究竟有哪些吸引力?林定國解釋,仲裁目的是解決爭議,首先機制要公平且有效率,而且香港仲裁員很多非本地人,HKIAC經常邀請外國人來港擔任仲裁員,有來自英國、澳洲,本土的只有三成多,就算有《國安法》,他看不到香港仲裁制度的獨立和公正性受到影響。
第二、香港具備某些其他地方沒有的優勢。他說,很多時裁決案件的一方是內地,另一方是與其合作的境外商業機構,因為相信香港的法律制度,所以雙方選擇在港就爭議進行仲裁。由於香港與中國內地簽訂了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當仲裁一方贏了官司,需要作出賠償時,無論對方是內地國企或民企,可以將香港的仲裁結果要求內地法院強制執行。
由於仲裁過程需時經年,近年兩地優化了這項安排,就是在仲裁開展後,與訟方已經可以依法向內地法院申請財產保存的措施,以避免另一方轉移資產,杜絕贏了仲裁也執行不了的弊端,這些安排提供一個有效的臨時措施保護財產,是與其他地區沒有的,有助提高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吸引力。
港府為23條立法設時間表
《國安法》實施剛過3年,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終為《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設定時間表,他指涉及國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條於今年或最遲於2024年一定要立法。23條針對的「七宗罪」包括: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進行政治活動,以及勾結外國勢力。
提到《基本法》23條,林定國表示這項憲制責任早在20多年前就應該履行,至今才立法都有點說不過去。他表示,7宗罪中有部分已經在《國安法》有涵蓋,相信這部分未必需要重複,但23條至少包括該7類罪行,至於7類罪行以外的罪行會否納入其中,暫時未有定案,這方面仍進行研究。
林定國簡介:
現任律政司司長,於2022年7月1日加入政府。在此之前是私人執業資深大律師,專注於一般民商事訴訟,並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曾任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2014-2017年)及主席(2017-2018年)。自2015年起不定期出任香港高等法院暫委法官,曾獲聘請為深圳國際仲裁院和中國國際經濟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並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擔任過多項公職,包括消費者委員會主席、行政上訴委員會主席、廉政公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以及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委員。
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系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