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東蓮覺苑如何照通古今、繼往開來?

東蓮覺苑如何照通古今、繼往開來?

社會急速發展,大眾的價值觀及審美尺度也千差萬別。同樣的事物,兩代之間對其觀感可能截然不同。

佛門網 作者: 佛門網
2017-07-29
一門超出

撰文:鄺志康 圖片:東蓮覺苑、佛門網

標籤: 何東爵士保育工作僧徹法師張蓮覺居士東蓮覺苑法定古蹟
東蓮覺苑列為法定古蹟,其殊勝處不只在於建築物本身擁有悠久歷史,而是她與香港佛教的發展並肩同行,見證許多重要時刻。
東蓮覺苑列為法定古蹟,其殊勝處不只在於建築物本身擁有悠久歷史,而是她與香港佛教的發展並肩同行,見證許多重要時刻。
0
SHARES
2.5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有說「欲入無為海,先乘般若船。」一般寺院多設在郊外,遠離繁囂市區,東蓮覺苑卻座落港島,頗有在鬧市中修靜安心之意。立於紅牆黃瓦之下,可以清晰感受到佛法在香港鋪設開來的那道殊勝軌跡──從創辦人何東爵士夫人張蓮覺居士(原名張靜蓉)女子辦學的育才抱負、日治時期的動盪經歷,到今天和藝術團體攜手創作多媒體音聲佛事演出,82年來的歷史,殊不簡單!

跟其他大型寺廟相較,東蓮覺苑因受地域局限,也許未予人廣闊的空間感:踏入正門,面前即見韋馱殿;拾級而上,便來到大雄寶殿,殿中設七層藥師佛塔,左右兩側分別是一鐘一鼓,象徵鐘樓、鼓樓。走過大殿佛龕,則是新近修建的藥師殿。如此一環緊扣一環,密不可分,卻無絲毫壓迫之感,自有一番平實風味,與寺院素來沉潛的格調配合得恰到好處。這座沿着山勢斜坡建於跑馬地山光道上的寺院,整體外貌呈船型,寄寓求法者若要前往彼岸,需先作好逆流而上的準備。東蓮覺苑秉承佛陀慈悲和智慧精神,以佛法明燈,為世間洞照幽暗,光遍法界,照通古今,真真好一艘引領迷苦眾生度越此際生死海之船筏!月前古物古蹟辦事處(下稱古蹟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下稱古諮委)建議,將東蓮覺苑列為法定古蹟,實乃香港佛門一大喜訊!

保育須群策群力,上下一心

現任苑長僧徹法師表示,將東蓮覺苑定為古蹟,其殊勝處不只在於建築物本身擁有悠久歷史,而是她與香港佛教的發展並肩同行,見證許多重要時刻。「實在很難得。感恩三寶,讓我得以服務東蓮覺苑,並參與其中。」行政總監吳志軒博士歡迎古蹟辦的建議,認為這是展開了令人振奮的新一頁。「今天政府肯定、認同寺院在香港的佛教地位及其歷史文化特色,對苑方上下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也是我們常說『因緣成熟』的最佳彰顯。」

現任苑長僧徹法師。

如兩位所言,苑方一直關注保育工作,2009年古諮委將東蓮覺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對有關的策劃和研究亦持續不斷。日後正式成為法定古蹟後,政府會就維修及保育活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僧徹法師相信,無論是否佛教徒,東蓮覺苑的大門永遠都會為公眾打開。「這裏不只是一個宗教場所。我們固然要管理法務,但也不會忽略社會普羅大眾的需要。」 他預計,日後海內外對寺院的參訪訴求會陸續增多,雖然他們不時都會接待外國訪客,安排中外僧團交流參拜,但如何同時照顧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眾,將會是另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

除了寺院建築外,東蓮覺苑還收藏有不少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獻及文物,特別是何東、康有為、黎元洪、張學良等人所題的橫匾和對聯。保育工作牽涉多方資源,更要聚集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群策群力,實在任重而道遠,吳博士指軟、硬件都需要苑方兼顧,努力整理出一套全方位的保育政策,彰顯寺院對文化傳承的重視。「這些文物訴說着不同故事,它們照通古今,既讓我們得以追溯源流,也啟發大家對將來的思考。」

行政總監吳志軒博士:「今天政府肯定、認同寺院在香港的佛教地位及其歷史文化特色,對苑方上下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也是我們常說『因緣成熟』的最佳彰顯。」

繼往開來 識古通今

鑑於苑內藏有的文獻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因此苑方特別設立檔案室,另聘專人負責整理、編纂及歸檔。這項龐大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然而長遠而言,此舉定必大大增加外間對東蓮覺苑的認識。事實上,坊間雖偶有一二書冊或文章談及寺院的歷史,但乃有多處未能盡述,僅點到即止而已。有見及此,僧徹法師指苑方正籌備撰寫一本東蓮覺苑的書冊,以活潑的手法勾勒出80年來的各項重大事件,並緊扣香港佛教的發展歷程。「例如我們會探討張蓮覺居士發心興建道場的因緣。在這之前她為何興辦女子教育?我們應如何理解她的育才抱負?」苑長覺得回答這些問題並非單純為史料研究服務,「東蓮覺苑的座右銘是『新知識,舊行持』。佛教着重救苦、滅苦,達至轉苦為樂來發展新時代的佛教事業,只有抱持這種精神,方能弘揚佛教的精神,在宗教信仰、教育、社區服務上有所發揮。」

法師又轉述現年80多歲的比丘尼清文法師所言,日治時期,東蓮覺苑積極參與救濟行動,包括派發糧食,更開放大殿上的迴廊供無家可歸的民眾暫避。當時的苑長林楞真居士曾留學日本,能操流利日語,她為保存寺廟完整而獻出不容忽視的巨大力量,至今仍教人讚歎不絕。佛聯會創立初期,亦曾借用東蓮覺苑充當會址。完整的歷史紀錄,固然有待後人梳理;毋庸置疑的是,東蓮覺苑在戰亂期間屹立不倒,更有份見證如此重大事件,足見其殊勝因緣。

張蓮覺居士在上世紀30年代創辦寶覺第一義學,擔任校長。何東爵士打算向政府申請撥地辦學,卻未獲批准。後來張蓮覺居士獲何東爵士贈予十萬元,遂決定用作興學弘法,購入山光道地皮,籌建苑舍。落成後苑舍取名東蓮覺苑,乃合何東爵士伉儷二人之名,義學也同時遷入東蓮覺苑。「早在東蓮覺苑成立之前,教育已是蓮覺居士的畢生事業,所以某程度上我們早已開展社會服務。」僧徹法師坦言,有人會不免拿其他佛教組織來比較,說怎麼東蓮覺苑在某些方面走得慢了一點。他的看法是,每間寺院的營運走向,除了視乎資源,也要講求眾緣和合。東蓮覺苑無意與他人爭先,而是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中道,既吻合佛教平等的理念,又能體現分工合作的思維。「所謂繼往開來,我們一定會參考過往的傳統及特色,在這之上發揮慈悲博愛的精神。」誠如吳博士補充,過去幾年東蓮覺苑一直致力於不同的新嘗試,例如和佛教網絡媒體合作,參與多媒體音聲佛事演出,希望從中帶出寺院的內涵和精髓,貢獻佛教界及社區大眾。

社會急速發展,大眾的價值觀及審美尺度也千差萬別。同樣的事物,兩代之間對其觀感可能截然不同。有的認為保育活化自然要加入嶄新元素,有的則相信原汁原味保存昔日風貌才對。僧徹法師提出東蓮覺苑的首要考慮還是呈現物件的經歷;以苑內的書畫為例,每一幅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若將之全面翻新及修復,會否影響物件所留下的珍貴歷史痕跡?這一點他相信還有待大家參與討論。他也強調發心的重要性──隨順因緣,懷着感恩的心,不強求要做到101分。「我相信無論對寺院還是政府來說,這次都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緣。人和社會無法單純割裂開來;站在佛教的角度,任何事情若能匯聚十方力量,成就的機會自然相應提高。」他最後總結,佛教興旺與否,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息息相關,作為苑長,能際此關鍵時刻,帶領東蓮覺苑為社會提供更多正能量,照通古今、繼往開來,實在深感榮幸。


參考資料:

東蓮覺苑 (2016),《慈雲覆幬──東蓮覺苑相片集》,香港:東蓮覺苑。

鄭宏泰,黃紹倫(2016),《山光道上的足跡──東蓮覺苑八十年》。香港:三聯書店。

原刊於佛門網,獲作者授權發表。

更多精采文章

  • 東蓮覺苑見證時勢變遷 弘揚佛法初心不變東蓮覺苑見證時勢變遷 弘揚佛法初心不變
  • 僧徹法師:歡喜自在僧徹法師:歡喜自在
  • 誤殺古蹟易 承傳保育難誤殺古蹟易 承傳保育難
  • 新界邊境解禁後的蓮麻坑新界邊境解禁後的蓮麻坑
  • 尖沙咀三大古老教堂尖沙咀三大古老教堂

0

佛門網

《楞嚴經》有云:「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十方諸佛,取首楞嚴三昧而通達勝妙莊嚴之路。佛門網今撮取其意,致力提倡正信佛教,淨化心靈,貢獻社會,造福眾生。一門張開,連接莊嚴佛道,智慧人生,彈指擁有。十方名家專訪,專欄創作匯萃,時事新知,精彩影音,禪思妙趣,洗滌你我‎心靈‬。願閱者念念分明,啟迪覺悟人心。
View all posts
標籤: 何東爵士保育工作僧徹法師張蓮覺居士東蓮覺苑法定古蹟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段崇智校長表示,最近ARWU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大連續兩年排名第三,僅次於清華和北大,而在香港院校中是第一名。
灼見專訪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5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灼見專訪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4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13日)下午4時在政總舉行記者會,說明未來3場重要選舉時間及相關重要措施。(香港新聞網圖片)
灼見報道

3場選舉日期敲定 煽惑選民投白票恐觸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3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影片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 葉劉淑儀:英美民主人民並非當家作主 政治制度究竟從眾還是從賢?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 施永青:為政治理念移民外國註定失望 人離鄉賤將無法影響中港政局
  • 術數名家文相濡:五個玄機推測拜登今年有血光之災? 美國金融大動盪有分裂之象
  • 曾鈺成:政改以往透過「循序漸進」已成絕路 以「愛國者治港」重新出發達至雙普選
  • 金耀基教授:中國快速崛起因擅於吸收西方文化 未來願景是建構現代文明強國
  •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最早闖進大灣區建發展平台 有志者想創業創新須走出舒適圈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馮珍今
  •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本社編輯部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修行的量和質修行的量和質 常霖法師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 益行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本社編輯部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 本社編輯部
  • 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 施永青
  • 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 朱鶴亭
  • 人間四月天人間四月天 譚寶碩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 施永青
  • 香港的內憂外患香港的內憂外患 彭泓基
  • 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 高希均
  • 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 洪 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