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與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一同接受灼見名家社長及行政總裁文灼非先生專訪,討論本地教育議題。陳校長表示,東華學院期望培育年輕人成為擁有健全發展及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蔡宏興先生亦認同,並指出未來社會需要靠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去承傳。以下是專訪的內容摘要。
高等教育培養關顧社會的年輕人
文灼非社長(以下簡稱文):今天我們兩位嘉賓來自不同界別,共同主題是探討教育路向,如何為香港培育人才。陳校長,你從外國回來一年多了,對國際高等教育很有視野,也做過行政工作,請分享你對香港高等教育的理念。
陳慧慈校長(以下簡稱陳):我從事教育工作已近30年。高等教育很重要,應培育年輕人健全發展,對社會有責任感,以推進社會的發展。我們亦希望學生擁有廣闊視野,成為對社會有關顧心的人。
我希望學生來讀書要掌握到4個方面。首先是知識,希望學生擁有深厚及廣泛的知識,但只有知識是不足夠的,最重要是學習能力,因為知識瞬息萬變,學生在高等教育學習到的知識,可能在畢業後已經改變,所以培養學習能力是重要的。當他們去到職場,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第二是思考,我們希望學生能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性,學到的知識經過自己消化,從而帶出新的結論及知識,這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不是在小學或中學,只是學習一些形式,他們要從思考得到創新意念。
第三是希望引導學生不會發展成孤獨的心態,一定要關顧社會和人民,學到如何與別人相處,明白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群體的關係,群體與群體的關係。在他們畢業後投身社會時,可以做一個關顧社會的人。
最後是希望學生擁有廣闊視野,不是所謂的Tunnel Vision(視野狹隘)。希望學生更加明白事理,擁有世界觀,知道四周發生什麼事,明白香港社會、國家、世界發生什麼事,這樣才可以真正投入貢獻社會。總括來說,我們希望培養年輕人成長,成為一個比入學前更好的人。
文:我知道東華學院有些科目很受歡迎。
陳:東華學院出名的科目是護理及醫療專業。現在香港極度缺乏護理及醫療專業的人才,我們希望與社會企業及政府合作,不只是訓練專業人才,而是訓練關顧社會及有責任心的專才。這才是最重要的。
香港未來極需賦創新思維的建築業人才
文:蔡總裁,我知道你也在香港大學教授建築相關課程,你本身是位傑出的建築師。在教學期間,你認為現時年輕人的想法是怎樣呢?
蔡宏興先生(以下簡稱蔡):我們也做過年輕人的,年輕人對很多不同事物有好奇心和希望嘗試。在我與學生的談話中,會盡量提供空間給他們去探索不同的知識。我認為這是重要的,因為社會的成功,不希望是一個單純成功的例子,我們社會要多元化,尤其是企業。今天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也是靠年輕人承傳創新的思維,他們一直有這個精神,願意作出嘗試,年輕人是我們社會未來很重要的棟樑。
文:建築業現在對人才的需求是否也很大?
蔡:很大的,普遍來說現在建築行業人才短缺,尤其未來10年,政府有很多基建投資,我們私人市場也有極多發展項目,在這方面需要很多人才入行。
高等教育須配合社會需要
文:在高等教育方面,現在出生人口下降,今年度報考DSE亦是最少的,很多院校也降低收生要求,希望招收到最好的學生。請問陳校長,眼前這刻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你認為應該如何向前走,才可以培育到更多英才服務社會?
陳:首先,高等教育永遠需要與社會配合,一定要為社會訓練有用的人才,一定要與社會接軌。我認為高等教育可以訓練年輕人擁有服務社會的心志及創意,能夠為社會服務。除了在學院學習,更重要是實踐,因此東華學院所有課程也有專業的實踐,學生亦需要做社會服務。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實踐擁有公民意識,明白社會所需,在畢業後對社會有更多的關顧。
第二是要訓練學生有創意,現在我們想像學生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但其實可能在5年後這些工種或已消失,或有部分新的工作是我們未知的,所以學生一定要發揮創意,不論在什麼崗位,也能運用他們的知識,去創造新的事物。
這種創意如何培養呢?當然要給予學生一個創意環境,例如我在澳洲大學工作時,在校園有一個Innovation Hub(創新中心),學生可在中心與不同專業的學生或企業一起共同討論新的意念,以及如何將新的意念付諸實踐。我們希望在校園為學生創造自由的環境,讓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合作,希望令他們有更多的發揮,想像新的事物。我相信如果學生有創意,有責任感,亦有基礎的知識,將來社會無論是如何轉變,他們也能運用及發揮技能,繼續為社會服務。
華懋鼓勵年輕人作新嘗試
文:我知道華懋近年也很重視可持續發展科技及創新。作為CEO,當你聘請新的年輕員工時,他需要擁有什麼素質,你才認為是適合的人選?
蔡:就如校長提及的,學校能給予他們基本的知識,亦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時我們聘請員工時,很重視他們對事物的熱誠,必須愛這個工作,了解到很多時候也需要幫助他人,以及與人合作,並對社會有所關懷,只要他們熱愛工作,對工作有理想有熱誠,自然會學習得更快。
世界不斷在變化,今天成功的方程式,未必應對到未來成功的需要,學生一定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未來需要什麼,擁有虛心學習及發問的心。當年輕同事入職時,我希望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可以不怕嘗試。我們鼓勵他們作出新嘗試,亦可以在這個階段,為我們老一輩的同事提供新的思維。
東華學院新學科加入科技元素
文:陳校長,你剛聽到一位大僱主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作為專上學院的主管,在培養學生時,你認為如何能加強學生在科技創新的能力,讓他們在面試時脫穎而出?
陳:剛才提到創新,現在談談科技,尤其是在醫療護理方面,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課程也不斷追求創新,將科技內容放到課程中,讓學生可以熟習相關科技。最近我們經常說教育4.0,其實就是如何運用科技,以達到教育的目標,所以我們學院也運用很多科技教導學生,例如使用Virtual Reality等等,因為我們是醫療護理相關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多時運用到一些儀器,我們的儀器也是與時並進,令學生更貼近醫療的發展。
最近我們開辦新的學科,名為醫療資訊及服務管理的學科,因為醫療資訊發展的速度很急促,需要訓練這類型的人才。這學科有兩個專業,一個是科技,一個是醫療管理,我們並不是訓練技術員,而是一些對醫療資訊有知識的人才,他們能在醫院或中心管理整個制度。由此可見,東華學院與時並進,根據社會的發展及需要的技能,開設新的課程培訓學生。
文:蔡總裁,華懋集團最主要專注地產業務,你在招聘時,偏向希望聘請專科訓練的學生,還是多方向都有能力的通才?
蔡:我想兩種人才也是需要的。例如建築是一項專業,最基本是要知道如何建造樓宇,如何運用科技優化建築的過程,但他們也需要廣闊的眼光。我希望所有同事也會終身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為未來的發展提出新的意見。社會要如何進步呢?就是有些事情之前並未做過,靠他們勇於提出,亦具備恒心和魄力去行動。
跨界合作提升長者生活素質
文:陳校長,東華學院的應用老年學課程很受歡迎,因為現在香港人口老化,老人院人手又不足。華懋亦很重視跨代共融的觀念,在興建新建築時,很重視長者友善,很多設施以方便老人家為先,兩位有什麼合作的空間,商界與學界,如何幫助到銀髮族一代?
陳:我們的應用老年學學科在2012年成立,但那時的課程較着重醫療護理方面。本年度我們的應用老年學課程被政府納入應用課程當中,我們也深化了學科,除了護理的知識外,也加大了管理的知識內容、健康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知識,希望學生畢業後可以管理一個機構,亦可以拓展創新的銀髮市場。現在我們教導學生時,也運用很多不同的科技,例如樂齡科技。學生在4年課程中,約有500小時的實習,我們會分派學生到不同的機構,讓學生有實踐的經驗。
蔡:提升市民的宜居環境,是華懋集團很重要的理念。在發展商而言,除了擁有硬件,軟件的配合也很重要。今天如何營造一個全能的社區,讓不同年齡人士可以共融生活呢?尢其是銀髮一族,如何令在家居老的環境更加理想?除了硬件要設計得更好,很多設計的需要可以從實踐經驗中獲取。很高興聽到校長這樣說,學生在這個方面已經踏出第一步,有很多實習的空間,大家可以交換這類型的知識,更進一步提高居民服務。
陳:我們的學生一定很喜歡到華懋集團旗下的機構,或剛才總裁提到新的房屋設計等環境中實習。除了應用老年學的同學,護理學等學系的學生,都需要做這類型的實習,因為現時並非所有病人需要住院,他們通常在醫院過了急性期,便會回家療養。如何令病人更適宜在家居康復,我們有很多方面可以合作和學習。
東華學院師生前線抗疫服務社會
文:這對老人家是個很好的消息呢!未來的生活更加舒暢,不用在醫院等幾小時才能入院。在第五波疫情中,東華學院的師生盡力協助抗疫,請校長跟我們分享過程中有什麼挑戰。
陳:第五波疫情非常嚴峻,醫院的床位不足,社區也有大爆發,那時候東華學院有600多名師生在各個崗位提供服務,因為院舍大爆發,所以政府在多處地方成立了暫托中心,我們有200位師生在那裏做前線服務,照顧患病的人。學生在那裏服務是由老師帶領,老師負起示範的作用,令學生知道我們需要服務社會。
我們曾訪問一些到前線服務的同學,他們認為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因為他們在前線照顧染病的長者,除了給予生理的照顧,亦可了解長者的心理問題。他們看到有些長者很不開心,有部分以為是家人拋棄他們,我們的學生也安慰長者,幫助他們與家人聯絡,令長者釋懷。
我們的學生也上門為長者接種疫苗,這是與社聯合作的,又是由老師帶領,有很多學生參加。我們亦有很多學生在採樣中心工作,在社區的疫苗中心為市民打針,也有學生接聽熱線,呼籲長者接種疫苗等等,我們約有600名師生在今次的抗疫行動中提供服務,體現出他們擁有服務人群的心,並在過程中建立對社會的責任心及關顧心。我認為疫情雖對社會產生嚴重影響,但疫情期間,我們也能夠給予學生機會,體驗如何走入社區,在社會需要人手時,也能夠出一分力。
華懋致力說好香港故事
文:華懋集團近年做了很多慈善保育工作,包括免費讓市民乘電車、活化中環街市,以及荔枝窩活化故事等,請分享華懋未來在這方面如何加強工作?
蔡:香港其實有很多值得說的故事,展現香港人對社會的關愛及作出服務,如何把些故事說好呢?華懋認為我們可以把這些故事說出來,這就是我們在荔枝窩與大眾分享客家生活的因由。我們在不同的層面與社區人士合作,一起尋找社區中有趣的故事,以及值得承傳下去的傳統。在文化保育方面,華懋希望可以為香港市區保留值得保育的建築,這就是我們在中環街市或不同層面,希望做更多的原因。
我們亦鼓勵同事一起走進社區,去服務社區。在疫情期間,我們有志願團隊把關愛包送給有需要的家庭。我認為華懋是多元化的,急市民所急,如果有什麼我們能夠服務的,在能力範圍內我們會盡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