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杭州,仍是天堂!

杭州人不單相對內地其他省市人民文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更有烏托邦式的嚮往。(Wikimedia Commons)

杭州人與非杭州人

杭州,是我喜愛探訪的地點。不單是西湖之美,還有那一份深深的文化底蘊,每一次探訪都能引起我的反思,這次也不例外。這次往杭州是春節前後。杭州是中國的新一線城市,2017年全市人口接近1000萬;唯跟其他國內主要城市一樣,非戶籍人口特別多,約佔20%,即近200萬。這數字多不多?要看與哪個地方比較。若跟深圳比較,自然遜色得多。深圳2017年全市總人口約1250萬,非戶籍的竟有65%,超過800萬!與香港比較又如何?香港2018年年中,總人口約750萬,流動人口(香港並沒有「戶籍」及「非戶籍」人口概念;流動人口與非戶籍,意義上亦不一樣,本文把兩者等同,只為方便討論。)只有22萬,3%也不到!杭州這批200萬大軍春節期間多回鄉省親,留在當地的絕大部分也是杭州人,這點很重要,因以這個角度來評論杭州會更公道、更接近真像。先從文明開始,從過馬路談起。

杭州司機守禮

香港人在內地過馬路,一般均會小心翼翼,打醒十二分精神。無他,經驗告訴我們內地司機的駕駛態度一般頗差,如經常超車、超速、違章停車、亂響號、不理會行人使用道路優先權等,凡此種種,姑名之不文明駕駛吧。但這似乎並不通用於杭州。春節期間,杭州市內人少、車亦不多。我住的酒店旁邊有一道斑馬線,第一次過馬路,踏出斑馬線時,離遠看見有輛私家車迎面而來,下意識立刻停步。誰料司機竟然把車停住,讓我先行橫過。第二次過斑馬線如是,換了另外地點的斑馬線亦如是。心中嘀咕,難度鴻運當頭?或是我煞氣太重,嚇壞了司機?與杭州的朋友碰面後,劈頭就問原因何在。朋友娓娓道來,說是杭州市政府的新規例,司機須在斑馬線前讓行人優先橫過馬路。我問司機會遵守嗎?朋友回:杭州人一般很守規矩。好一個「杭州人」,真是可圈可點。

垃圾桶與垃圾成正比

若守禮是文明人的表現,市容亦應是其中一部分。體驗了文明司機事件,我刻意留意杭州街頭的整潔。發覺杭州街頭垃圾桶不多,有些街道走了10多分鐘也找不到一個,這與香港通街都是垃圾桶相映成趣。垃圾桶的多寡是否與街上的垃圾成反比?即愈多垃圾桶會愈少垃圾?反之亦然?這個推論我沒做過調查,不敢輕言。但個人經驗卻似乎不是。香港與英國倫敦的街頭,均是垃圾桶林立,唯街頭垃圾卻不少;歐洲大陸城市、亞洲日本等,街上垃圾桶不多,卻明顯較倫敦、香港清潔。杭州街上垃圾桶不多見,垃圾亦不多見!又一證明杭州人真的與別不同。有反證嗎?有!看看在杭州的非杭州人表現如何。

我住的房間是包早餐的,住酒店的十居其九應不是當地人。每天吃早餐均不能帶着愉悅心情。早餐是自助餐形式,但佔位、拾椅子的有、搶食物的有、佔隊的有、剩下滿桌食物的有……總之,仍停留在待教育階段。我這樣說並非看不起這些「非杭州人」,教育是需要時間,移風易俗更需整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小孩、成年人、老人家欠缺禮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切忌只針對個別人;我們是過來人,更應有包容之心。我舉出這些例子只想舉證杭州人文明程度真高。

良渚文化烏托邦

杭州人不單相對內地其他省市人民文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更有烏托邦式的嚮往。「烏托邦」英語Utopia,本是希臘文,意謂「完美的地方」,與漢語「世外桃源」意思接近。「良渚文化烏托邦」,只是筆者杜撰,原來名字是「良渚文化村」,一個位於距離杭州市中心16公里的住宅小區,說遠不太遠,近亦不太近,幸好地鐵「良渚站」已開通,到站後,再轉公交,10-15分鐘可到小區。文化村以良渚為名,皆因就是4000-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良渚的所在地,「良渚文化轉物館」就在小區旁。文化村佔地面積約為8平方公里(超過40個維多利亞公園的面積!),住宅用地面積約60%,居住人口不足3萬人,全是中密度及低密度住宅,其餘的是公共設施與及綠化環境。

文化村內不少建築物均出自名家之手,有日本、英國的知名建築師。區內也算能自給自足,有圖書館、藝術中心、幼兒園、食堂、咖啡室,真是一處好居所。但令我最深印像的是「村民公約」。據記載,公約是村民自發,希望制定「良渚憲法」,共同創建美好家園。先是2008年村民向3931戶居民徵求意見,最後有3653戶村民給與回饋,反覆討論後,2011年把眾人最滿意的26條公約雕刻在良渚文化村中心「玉鳥流蘇(多麼詩意一個名字!)創業園」的鐵板上。

「村民公約」就是村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有律己的,如「在清晨和夜晚,我們主動將室內音響降低」;有睦鄰的,如「我們不往窗外拋撒物品,晾晒澆灌防止滴水;有教養孩子的,如「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首先教導自家孩子」;有照顧公共形象的,如「我們在公共場得衣着得體,講究禮儀」;有大我精神的,如「我們樂於參加小鎮的公共活動」;有講求環保的,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等。

看罷這26條公約,嚇得呆了,以為只是在小說才出現的理想國情節,竟在現實生活中顯現。能做得到嗎?回港後「百度一下」,意見不多,但正反意見也有,負面意見可能更多一些。但我所關注的卻是村民的教育素質、對文化的執着、對有意義生命的追求。中國幅員廣大,像「良渚文化村」的理想社會還有嗎?杭州,仍是一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