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華潤集團在香港的業務,我們最熟悉的也許是「U購select」超級市場。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指出,華潤是在香港「出世長大」的企業集團,除了超市外,不少業務跟市民的起居飲食息息相關,例如供應豬、牛等鮮肉的五豐行、連鎖咖啡店Pacific Coffee、健康專門店華潤堂,還有啤酒、地產、水泥、電力、金融、燃氣、微電子等業務,是一個業務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啟動大型招聘計劃吸納本港精英才俊
翻查華潤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秦邦禮(中共早期領導人秦邦憲的胞弟)在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數十年來風雨兼程,現已列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除華潤大廈是華潤集團在香港的標誌性建築外,在深圳,集團也有一座形如春筍的中國華潤大廈;在東莞松山湖,華潤電力智慧能源研發中心已經動工;在惠州還有華潤大學,為集團培養行業和專業人才。
李浩然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集團亦有擴大業務的需要。根據特區政府公布,本港的失業率儘管已回落至6.4%左右,仍有約24.75萬人失業,當中不少是年輕人。因此,華潤集團決定啟動為期3年的大型招聘計劃,提供2000個新職位,包括華潤集團及旗下公司的管理培訓生(MT)職位及現有職位空缺,其中MT職位更面向本港的大學畢業生。
大灣區城市協同發展邁向高消費地區
他分析,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中,深圳將進一步與香港融合;廣州與佛山則會同城化發展;大灣區將以深港與廣佛兩地為中心。集團看好佛山交通,「由香港乘搭高鐵到廣州南站,再轉車到佛山西站,1.5小時便抵達佛山」。
另外,集團亦看好東莞和廣州南沙的發展潛力,「東莞產業升級轉型,深圳的高新技術將搬到東莞落戶」;「廣州的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十幾條地鐵線做好後,便會迎來發展高峰期」;「深圳土地嚴重缺乏,高新科技集中在南山區,因此會向東發展,與惠州進一步融合」。他認為,即使位處粵西的肇慶,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隨着大灣區航空業的發展,預計將能與國內外其他地方產生協同效應。
李浩然坦言,隨着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廣東省內企業招工變得困難,「每逢春節便會走許多人」。另外,粵省生態保護法規出台、自動化生產的趨勢等,亦壓縮了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存空間。
他斷言,未來大灣區一定會走高新科技、產業升級轉型之路,低端的人力密集產業勢難立足。同時,大灣區各市政府環保檢查效率的進步、市民日趨富裕,消費升級需求大,都促使大灣區漸漸轉變成高消費地區。
香港扮演大灣區面向國際重要角色
那麼,香港可以如何配合大灣區內城市的升級轉型呢?
李浩然認為,香港不僅是「配合」大灣區,香港的角色非常重要,他說:「沒有一座城市可以完成所有的事;香港傳統的金融能力強,是融資、交易的平台;香港有頂級的大學、足夠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基礎研究的能力、教授水平高。將大學科研成果產業化和商品化是商界的角色,獨木不成林,要構建大學科研產業化的生態環境。只有在大中華市場商品化了,才能邁向全球。」他強調,大灣區城市可以緊密合作,成立合資企業,「香港不少大學在大灣區設分校或建立據點就是例子。」
香港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國最開放的城市」。李浩然指出,中央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戰略,如何與國際「循環」?香港可以繼續發揮作用,扮演重要的角色。
「香港傳統上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密切,又是大灣區其中一個中心城市,能夠提供高質量的仲裁和法律服務,核心能力為其他大灣區城市所無,是中國加強國際化的重要一環。」李浩然強調,華潤集團在香港出生成長,看好香港金融中心的能力、地理上聯繫全球的角色。
香港經濟前景的機遇與挑戰
「華潤集團也在香港尋找投資機會,因此開展為期3年的大招聘,希望有2000位香港新同事加入集團。」他透露,去年招聘的400個管理培訓生職位,有5至6倍的申請,首年已一共招請了1000人,未來兩年還要再招聘1000人。胸懷抱負的香港青年,願意到大灣區開創一番事業嗎?
展望香港的經濟前景,李浩然認為挑戰與機遇並存,理由包括:
一、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包括疫情控制也是防範輸入個案為主,可是,新冠疫情已摧毀了很多全球生產線,這對香港不能沒有影響;
二、 美國唯恐中國國力追近,推出不少敵意的經濟政策,衝擊全球經濟復甦;
三、 美國為了應付經濟困難和相對的衰退,推出許多貨幣手段,令全球經濟不穩,短期內比較動盪,會對香港造成衝擊。
不過,他認為,中國工業基本面好,內部經濟運作穩定,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只要做好平衡,則可克服挑戰,找到機遇!
受訪者簡介:
李浩然,北京清華大學憲法學博士,曾任特區政府《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課程發展議會成員、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華潤資本董事總經理等職務,現任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