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李嘉誠之善意,何堪再猜

李嘉誠之善意,何堪再猜

要為年輕人網開一面的,何止是當權者!李嘉誠先生及其他的超級富豪,何嘗不需要為年輕人網開一面?

謝家駒 作者: 謝家駒
2019-10-10
仁人之見

撰文:謝家駒(仁人學社主席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李國華(資深市場研究顧問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

標籤: 何堪再摘工商圓桌組織工商界李嘉誠給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資本主義黃台之瓜
假若李嘉誠先生真的為年輕人着想,請問他心目中未來的香港經濟制度會是什麼模樣?(灼見名家圖片)
假若李嘉誠先生真的為年輕人着想,請問他心目中未來的香港經濟制度會是什麼模樣?(灼見名家圖片)
0
SHARES
1.2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眾所周知,香港首富李嘉誠最近兩次言行,成為了城中討論熱點。首先,他以「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來表達他對當前局勢的看法;其次,他表示特區政府應為年輕人着想,網開一面。

先說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由於他沒有指明對象為何,給與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坊間最為人樂道的有兩個演繹。一是指示威者長期的抗爭行動,已經帶給香港社會史無前例的衝擊,應該停下來,不要再升級。

二是指以林鄭月娥為首的當權者,處理方法已經為香港帶來浩劫式的災難,應該改轅易轍,免得衝突及動盪持續下去。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對警隊及在背後指揮他們行動的人士說,鎮壓方式已造成香港前所未有之警民衝突,應該馬上停下來,讓香港社會恢復常態。

雖然這三個演繹都可以言之有理,而且是可以同時成立,亦令到李嘉誠頓時成為了部分人眼中的「開明」人士,至少很多人覺得他比那些奉命賣廣告盲目跟隨政府片面譴責暴力,高明得多。

然而,這三個講法的對象都是別人(示威者、林鄭月娥、警隊),難道李先生所代表的工商界可以置身於度外嗎?

事實上,今次反送中條例的抗爭如此龐大及持久,就是因為社會上長期累積了大量不滿,普遍市民目睹及親身感受到貧富懸殊的不斷惡化,樓價及租金高企不下,打工仔工資多年原地踏步,政府政策長期向工商界傾斜,地產霸權及金融霸權窒息經濟發展,各種社會不公義層出不窮……

很明顯,工商界,特別是超級富豪,絕對不能置身於度外。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更有意義的解說,就是本港的部分大小財閥,數十年來掛着在商言商的口號,以賺到盡的心態來累積財富,無視所做的生意是否對社會民生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導致樓價高漲、環境破壞、勞苦大眾收入偏低、普遍市民缺乏退休保障等,更造成社會財富的高度集中,貧富懸殊與日俱增,堅尼系數名列世界前茅,現在面對香港出現如此巨大動盪,應徹底而深刻地反省,這樣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否有必要作出重大的修正?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估計,香港最富有的10個家族,擁有的資產便相當於香港GDP的40%,而最富有的40個家族的財富,則相當於GDP的70%,造成了香港社會結構的失衡,貧富分化嚴重,不單在亞洲各國中罕見,在世界各地也難以找到相近的例子。

資本主義制度並非一成不變

特首林鄭月娥曾多次提及要探討香港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但她從來沒有說清楚哪些是深層次問題。住房問題? 貧窮懸殊問題? 社會流動不足問題?……

都不是,這些都僅是問題的表徵。最核心的深層次問題,是二次大戰以來在香港發展出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林鄭月娥不會也不敢提出來,因為她害怕開罪資本家。

不要誤會,筆者不是說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更不是說以社會主義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時至今日,人類智慧還未能構思出一個比資本主義更佳的經濟制度。在世界大多數地區,包括香港,資本主義制度還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存在及發展。

但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各地也不斷地演變。事實上,資本主義世界近年來亦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非要大事變革不可。在世界各地,亦出現了不同型態的運動,推動資本主義制度的轉化。

今年8月中,正當香港陷入水深火熱的動盪之際,在美國發生了一件震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事。工商圓桌組織(Business Roundtable)的181名巨企行政總裁(代表着如摩根大通,亞馬遜,蘋果,沃爾瑪等大企業)  一起聯署一份聲明,題為〈為企業的目的重新定義〉(Redefinition of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毫不含糊地指出,一直以來認為「企業的目的只是為股東謀取利益」已再不合時宜,正面指出今日的企業必須同時兼顧股東及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包括員工、供應商、社區及社會大眾。

這份聲明,看似老生常談,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已經掀起了一股巨浪,差不多每一份有份量的媒體都廣泛報道,轉載及評論。稱之為資本主義制度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無聲的革命〉,一點也不為過。

這份聲明的重要性,在於它白紙黑字承認一直以來資本主義企業奉之為金科玉律,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已然落伍。大家可能還記得,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教授在1970年所言「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就是為股東創造利潤」,長期以來被視為牢不可破的真理。所謂在商言商,所有注意力聚焦在利潤的最大化,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可以置之不理。

香港不少商界巨子,亦經常強調企業的本分就是賺錢,賺錢之後捐多少出來做善事,純粹是個人的事,企業本身毋須考慮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地產商可以賺到滿盤滿缽,社會上出現住屋問題,一般人或年輕人無法置業,他們可以不聞不問。

工商圓桌組織的聲明,正是切中時弊,以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工商界,是否也應順應潮流,為企業的目的重新定義,讓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脫胎換骨,既可以令香港經濟繼續發揮活力,又可以增進社會和諧,共享繁榮與安定。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三個演繹可以言之有理,而且是可以同時成立,亦令到李嘉誠頓時成為了部分人眼中的「開明」人士,至少很多人覺得他比那些奉命賣廣告盲目跟隨政府片面譴責暴力,高明得多。(灼見名家圖片)

民眾起義的預警

工商圓桌組織的成員都是美國企業界精英中的精英,成員只有200人,都是巨型企業的CEO。何以不早不遲,在這個時候(2019年8月18日)發布這份聲明,剛巧是香港「反送中」條例引發起大規模抗爭之後兩個月。

這期間,世界各地媒體日以繼夜地反覆報道香港出現的破天方新聞,包括數次的上百萬人示威遊行以及令人髮指的警民衝突。兩件事件有否關聯,筆者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商界精英目睹香港這個自由經濟之都爆發出如此澎湃及持久的抗爭,肯定有唇寒齒亡的體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聲明現世不久,一篇由一位超級富豪在2014年發表的文章突然在網上瘋傳。

這篇文章題為「民眾起義……即將衝着我們超級富豪而來」(The Pitchforks Are Coming… For Us Plutocrats),副題意譯為「給其他超級富豪的公開信」。雖然是寫給美國超級富豪的,但對香港的超級富豪來說同樣適用。以下是節譯本,供大家奇文共賞。作者是Nick Hanaure。

「你也許不認識我。但我和你一樣,是屬於財富最高0.01%的一員,並以作為一個徹首徹尾的資本家為榮。

我是30多家企業的創辦者,共同創辦者,及投資者,也是亞馬遜的首位非家庭成員投資者。我自己創辦的網上廣告公司,aQuantive,在2007年以64億美元賣給微軟(Microsoft),而且是現金交易。

我與你分享這些是想告訴你,我和你一樣對做生意及資本主義有相當的了解,而且和你一樣,賺到滿盤滿缽,羨煞旁人,其他99.99% 難以想像我們享受的生活。

但我可以坦白地說,我不是聰明絕頂的人,也不是最勤力的一個。我做學生時平庸得很。我也不懂科技,對電腦語言一竅不通。我最大的長處,是能夠洞察風險,及有敏銳的直覺預知未來發生的事。這些也許都是企業家固有的素質。那我現在看到未來會怎樣?

我看見民眾起義(I see pitchforks.)。

正當你和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超級富豪生活時,社會上其他的人(99.99%)卻被拋在後面。貧富懸殊嚴重分化社會,而且愈來愈厲害。在1980年,最富有的1%擁有的財富大約佔美國GDP 的8%;最低收入的50%則佔18%。到了今天 (2014),最富有的1%已佔GDP的20%,而最低收入的50%所佔比例則降至12%。

我知道,若干程度的財富不平等是無可避免的,但現在我們見到的貧富懸殊卻是史無前例的尖銳,致令我們的社會愈來愈不似資本主義社會,反而更像一個封建社會。

除非我們馬上設法扭轉這個局面,否則民眾起義必然會出現。沒有社會可以有如此不平等的分配而可以維持下去。人類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社會可以有如此不平等的現象而不出現民眾起義的。你給我描述一個高度不平等的社會,我就可以保證它是個警察社會。民眾起義遲早會出現,不是會否,而是何時。

我們這班超級富豪中,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是不同的,民眾起義不會在這裏發生,類似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甚至阿拉伯之春等,都不可能在美國出現。你們之中很多人覺得我是危言聳聽,杞人憂天。

我可以告訴你:你簡直在夢中。你以為就算有什麼民眾起義來臨,也會有些先兆,讓大家作出準備逃過大難。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革命與破產有點相似:徵兆通常很早出現,但大家未必留意到,爆發卻在一刻之間突然而來。忽然有一天,有人自焚了,跟着成千上萬的走上街頭,然後不久便四處火光紅紅。到時你想馬上到機場乘座你的私人飛機遠走高飛都沒有機會。

一句說話:假若財富不平等的現象繼續惡化下去,民眾起義隨時會爆發。我不知是何天,

只知道是會不忍卒睹。

弔詭的是,不斷攀升的不平等是絕對不必要。只要我們及早行動,民眾起義是可以避免的。但我們要盡快採取行動,讓社會上99% 覺得無必要成為革命者或抗爭者。這對於我們超級富豪來說,不只可以保存性命,還會令我們變得更為富足。」

對年輕人網開一面

李先生另一警世之句,是「給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這句說話真是可圈可點。筆者希望他的善意不只是來自他本人,而是能代表其他超級富豪的心聲。只是後者缺乏李氏的膽色,不敢親自說出來。

跟「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不同,這句說話起碼有一個明確的對象:年輕的一代。但網開一面由誰來打開,卻未有指明。最普遍的理解,是當權者要網開一面,對在抗爭期間觸犯法律的年輕人不加追究,不起訴,甚至特赦。這是一般人認為是李嘉誠的意思。

然而,要為年輕人網開一面的,何止是當權者!李先生及其他的超級富豪,何嘗不需要為年輕人網開一面?

試設想一下,當前正在前仆後繼參與抗爭的年輕人,十年,二十年後的命運會如何? 不錯,即使香港經此一役後萬劫不復,動盪始終有一天會停下來,年輕人還得繼續生活。他們有些會選擇升學、留學;或者從政、當議員,甚或加入公務員行列;或者移民外國、遠走他鄉等等。但大部分遲早都要就業,謀生計。他們將會投入一個怎麼樣的經濟制度? 是否仍會像抗爭之前一樣的制度? 抑或是更不公平,更腐敗的制度? 抑或是像火鳳凰重生,脫胎換骨的嶄新局面?

筆者估計,可能有下列兩個發展方向:

第一:現有制度繼續下去。即是說,數十個財閥(包括地產霸權及金融霸權) 繼續支配性地控制香港的經濟。政府政策維持高度向工商界傾斜,大企業只是把股東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目標,收入及財富極度懸殊的現象繼續惡化,超級富豪的財富繼續無止境地攀升,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變本加厲,民眾不滿及怨氣不斷累積,行政、立法當局以及警隊為保持社會安定疲於奔命……

第二:香港資本主義制度脫胎換骨。香港大小企業經歷了這數個月來的衝擊及洗禮後,痛定思痛,積極參與世界潮流,全面改革本地資本主義制度。首先為企業的目的作重新定義,拋棄一向片面強調股東利潤最大化的過時思想,樹立全面兼顧不同持份者利益的營商理念。其次,就是摒棄鼓勵無止境的消費作為資本主義企業擴展的火車頭,以免因為要創造需求而扭曲消費者的需要,以及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及破壞環境生態。同時,要進一步將企業轉化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力量,所謂Business as a Force for Good,意思是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是有利可圖便去生產,而是集中開發對社會或環境有正面效應的產品。符合這三大要求的企業,在全世界各地已廣泛出現,一般稱為「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 B Corp)。香港資本主義能否真正脫胎換骨,一個標誌性的指標,就是香港成為亞洲地區共益企業之都,數目及發展速度為亞洲之冠,為廣大年輕人提供有前途,有意義,有挑戰性的事業發展空間。

假若李先生真的為年輕人着想,請問他心目中未來的香港經濟制度會是什麼模樣?以上兩個方向中他會選擇那一個? 假若他有更佳的構想,可否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李嘉誠之善意,何堪再猜二之一

本系列文章:

六大經濟訴求,缺一不可

更多精采文章

  • 李嘉誠表態:以愛之義,止息怒憤李嘉誠表態:以愛之義,止息怒憤
  • 為什麼要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為什麼要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
  • 舊制度、大革命與深水區舊制度、大革命與深水區
  • 歐美企業的深刻反思與採索歐美企業的深刻反思與採索
  • 企業勇於改變 追求持續發展企業勇於改變 追求持續發展

0

謝家駒

曾任職香港南順集團及瑞安集團,1992年創辦謝家駒管理顧問公司。2000年退休後,全身投入推動社會企業發展,為香港社會創業論壇創會主席、黑暗中對話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香港特區政府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委員。現為仁人學社的創辦人及首席導師。
View all posts
標籤: 何堪再摘工商圓桌組織工商界李嘉誠給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資本主義黃台之瓜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8月2日晚,佩洛西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佩洛西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圍而不戰困台島 懲罰佩洛西訪台

作者: 丁望
2022-08-12
白皮書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Shutterstock)
國際觀

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白皮書   重申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仍是首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陳家亮教授(左)與中大醫科六年級生沈思彤(右)、 鄧童(中)一同分享新作。
2022書展檢閱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1
8月4日起,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兩岸關係的風險評估

作者: 盧兆興
2022-08-10
政府公布最新「3+4」的檢疫安排。(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周五起實施「3+4」檢疫安排 李家超:精準抗疫不躺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08

影片

  • 雷鼎鳴:美國如何塑造中國是挑釁者角色?佩洛西訪台中了疑兵之計?解放軍可隨時封鎖台灣
  • 霍詠強:中國軍演五大軍種亮劍如何震驚世界?中美軍事信任機制遭破壞將有什麼後果?
  • 許永權X李偉民:香港有多少洗黑錢的方法?風險無處不在 小市民如何自保?
  • 曾鈺成:講科學、講規劃,郊野公園界線怎麼不能重劃?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 雷鼎鳴:外匯基金為什麼虧損嚴重?大量儲備如何改善居住環境 藏富於民?
  • 曾鈺成:粉嶺高球場部分土地發展 政府已宣布決定 反對者未罷休 計劃仍有變數?
  • 黃錦輝教授: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佩洛西訪台有何盤算?
  • 霍詠強:佩洛西為何敢冒解放軍攔截風險訪台?美國軍方動作頻頻壓迫中國
  • 朱劍虹:種好蘭花的竅門 如何處理好通風、灑水、溫度及遮光?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腹有詩書」準決賽及復活賽完成 啟基學校、英華小學、拔萃女小學及聖彼得小學晉級總決賽 本社編輯部
  • 傷不了人反自傷傷不了人反自傷 劉銳紹
  • 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王菀之Ivana 馮珍今
  • 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內地印製新一代國民身份證:年輕人教育和文化的改進 李偉民
  •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陳景祥
  • 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術數看佩洛西竄台後的變化 文相濡
  • 浮生若夢浮生若夢 常霖法師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傳統名藥六味地黃丸怎樣改善腎虛、失眠、眼疾、糖尿病? 本社編輯部
  • 舞台禁忌舞台禁忌 蔣匡文
  • 盲扭精神盲扭精神 陳家偉
  • 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歐洲制裁俄羅斯 輪輪皆漏氣 張建雄
  • 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誰是佩洛西訪台的大輸家? 馮應標
  • 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台島以東設靶場 迫退美航母國防大學教授:解放軍台島以東設靶場 迫退美航母 本社編輯部
  • 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除越過台島,中國導彈飛向有何特別?中國反制後,為何歐美反應較預期少? 霍詠強
  • 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由隋文帝平陳 看佩洛西竄台破局 張建雄
  • 因緣生:祭淨公導師因緣生:祭淨公導師 編輯精選
  •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感謝失敗經驗,讓我擁有成功 本社編輯部
  • 米和米漿米和米漿 林綸詩
  •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世間情是何物 楊興安
  • 大學三寶飯大學三寶飯 李志強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黃冬柏
  • 艾雲豪
  • 廖書蘭
  • 邵志堯
  • 孫明揚
  • 張灼祥
  • 陳妙霞
  • 張建雄
  • 梁賀琪
  • 鄧兆鴻
  • 胡孟青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