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為了將象徵霉運的舊物送走,不少人習慣於農曆新年前清走家中舊物,卻容易因此造成大量浪費。其實只需在生活習慣上花一點心思,便能告別「大嘥」新年,也是另一種「送舊迎新」的實踐。
只要細心一想,不難發現,每逢大時大節,商家便各出奇謀打大家「荷包」主意。然而瘋狂「送舊迎新」後,我們付出的不只是金錢,還有製造產品所消耗的資源,還有製造及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污水及溫室氣體等難以逆轉的代價,最後還是要大家及環境「找數」。
「送舊迎新」消耗資源
送舊當然不只限於「要洗邋遢嘅年廿八」,市民除了可定期處理家中閒置物品避免囤積,亦可透過二手交易平台或社福機構將舊物轉贈予有需要人士。說到不少人會以新衣履「迎新」,早年便有調查發現,港人每年花近萬元購置新裝。早前更有社區組織於粉嶺發現有200件衣物被棄置於空地,當中有部分衣物連價錢牌還未拆除。所以買新之前,大家是否應先「停一停,諗一諗」?
新年時總少不免大排筵席,但有組織估計,每逢新年,每日都有多達300噸的廚餘被送至堆填區,相當於十多架巴士的重量,數量驚人。環保署的代言人「大嘥鬼」亦呼籲大家「食得晒,先好嗌」,切勿眼寬肚窄,甚至自備餐盒將剩食帶走,過一個惜食新年。
過年日產300噸廚餘
儘管年桔、年花等新年裝飾可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慶氣氛,唯春節一過,便淪為堆填區的垃圾,以2017年為例,就有約4萬盆年桔被丟棄。其實市民可以將年桔交予回收機構,將它們送往蝴蝶園或農場再種植,為蝴蝶提供食物之餘,又可為來年提供年桔,讓珍貴的園林資源得以循環,減輕堆填區負擔。
其實要過一個圓滿新年,並不一定要用新衣履、新鈔或者大吃大喝。去除舊的壞習慣,建立新的好習慣,不是更好的應節方法嗎?說到應節,大家不妨以步行到附近的年宵市場,既可以作為輕鬆運動,又可以藉此在喜氣洋洋的街道「行大運」,同樣有去除往年霉運,迎來好運的好意頭,還有益身心呢!
原刊於《都市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