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公布構建智慧香港的藍圖,只是一場笑話鬧劇。
例如智慧出行,假如是20年前提出的,還可算是智慧;今天提出,還要2020年才推行,應該可符合「慢活」(slow life)。或許特區政府負責科技創新的官員正享受着悠閒地慢活,問題是他們高薪厚祿可以慢活,香港社會在回歸20年也同樣地遲緩不發展,今後是不是還要這樣下去呢?
特區政府提出的巴士資訊牌顯示班次的實時資訊,在其他國家,包括東歐國家早已通行。路上的交通狀況,香港現時準備設置探測器提供資訊,未免落後,技術手法亦顯得貧乏。為什麼不可即時實現手機和網絡即時顯示交通狀況,政府綜合整合,且可個別定製個人化的資訊,提供給使用者;可否不是只供商業化的手機用戶和數據網絡聯網,而是如我不停地建議、全港覆蓋的免費WiFi服務?
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屬老掉牙的項目,翻炒又翻炒還是一事無成。現在不能再只是為了收費,更應是建設智能道路,用車聯網提供道路狀況、行車最佳路線,乃至道路地區的空氣污染程度等。把汽車、貨車、公共交通工具完全聯網,才是智慧出行的連接,也才可稱智慧。自動駕駛試驗計劃是抄外國,卻分辨不出私人用車與公共用車的性質差別。香港連電動車也未普及,何必奢言自動駕駛呢?
至於建立行人友善環境,連中環等地也不敢禁車來減污染,方便行人。只是連接幾條行人天橋便算智慧,這樣的智慧未免過於低端。
不創新學習何來智慧
特區政府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不少是抄襲內地城市早已實行的措施,反映出香港的落後,亦顯示官員缺乏視野和智慧。香港不是沒有人才,也不是閉關自守,只是政務官關着門來做文章,也做不到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大者如快速支付系統,內地已經普及,並把眾網連結,也領先全球。香港的手機支付是引用內地系統,抑或是另搞一套?
使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氣發電,香港也落後於內地大城市。電動汽車的進程大大落後,內地也開始推動氫燃料電池車,香港至多是傳統的電動車。但什麼時候所有公共汽車電動化?什麼時候淘汰汽油柴油車?什麼時候取消燃煤發電呢?小的如LED燈,絕對是落後於內地城市。
至於科研投入,香港也絕對比不上內地。林鄭月娥提出把科研經費佔GDP由現時的百分之零點八提升至一點五,能否達標?什麼時候達標?頗令人懷疑。即使達標,與內地平均百分之二以上、深圳百分之四以上還有巨大距離。在這樣的條件下,香港怎樣推動創新呢?大數據平台、雲端基建平台等,內地也已推行多時。
若論出入境,包括機場、火車站和口岸,政府提出智能化,便利旅客,卻沒有強調怎樣同時方便本港居民。相對於深圳口岸,香港的智能化一直落後,為什麼不可以在技術方面真正提升,並與深圳等連接,形成無縫連接,甚至可隨時容易進出呢?智慧城市藍圖基礎是創新,首先是官員要創新和學習。
原刊於《東方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