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教授當配爛汽車。揸了一部二手日本車超過十年,其外固然不是金玉,其中亦是敗絮。除了冷氣壞了多時不捨得修理,早前駕駛時頂篷更飄然落下,恍如揚帆出海,一度出現有驚無險的場面。舊車敗象紛陳,心想再不換車的話,下次就不知到哪個部分飛脫了。為己為人,下定決心到訪車行,希望買一部新車。
晶片短缺衍生汽車供應不足
汽車市場緊張,早有所聞,親臨現場,才知所言非虛。車行龐大的停車場,頗為疏落。走進辦公室,一眾平時熱情如火的經紀,亦顯得相當冷靜。本來想試揸某款頗為流行的日本車,豈料經紀說這款新車已一部不剩,如想試揸,只有一架類似的二手舊型號,而且僅此一架,欲試就要從速了。
決定購買,當然亦只能訂購,因為運送途中的早已名車有主。最後以原價買入的是一部尚未生產的「車花」,預計一個月後收貨,假設日本那邊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急轉直下,進入什麼緊急狀態的話。
人所共知,汽車市場緊張與晶片「短缺」有關。由於晶片生產需時,去年全球各種封城措施下工廠暫時關閉的影響延續至今。供應緩慢,需求同時亦有可觀增長,除了揸車穿州過省,疫情下多花時間在家上網工作打機,都是對晶片的衍生需求。
美國過度依賴舶來品難免
為何「短缺」兩字要加上括號?所謂「短缺」和「過剩」,一來不能觀察、 二來意思也不太清楚,而市場自有其調節機制,以不同形式將供求變化反映在價格上:買車折扣優惠不再甚至加價,以及早買遲享受的時間成本,皆有其分配資源的作用,將買車價值較低、不急於買車的人拒諸門外。
晶片「短缺」,很自然就被視為要解決的「問題」,傳媒盡是羽扇綸巾的事後孔明,批評美國為何不早早增加本地晶片生產,而要「依賴」疫情下亂七八糟的全球供應鏈。歸根究柢,當然是錢作怪。若果本地生產有利可圖,早已成行成市了。「依賴」入口晶片,一如「依賴」其他入口貨,只因價錢吸引,可以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享用汽車電視電腦遊戲機等產品。疫情過後,利之所在,「依賴」的情況自會故態復萌。
當然了,經此一役,自會有更大壓力要求政府干預補貼,從而增加本地晶片生產,那就是另一種利之所在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