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報活動是近代中國一種新興的出版方式和傳播媒介,與政治運動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19世紀末年,維新派人士辦報作為政治活動的主要手段,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旬刊),在澳門創辦《知新報》(初為五日刊,後改為旬刊),在長沙創辦《湘學新報》(後改稱《湘學報》,旬刊),宣揚維新變法思想。1898年戊戌政變後,維新派人士流亡海外,繼續以辦報方式進行言論鼓吹,日本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活動基地。
革命派初期只注重武裝起義,忽略文字方面的宣傳,19、20世紀之交始於香港創辦《中國日報》,隨後借助留日學生報刊之力,發表激烈的言論,逐漸使反滿革命成為時代思潮。與維新派展開革命與君憲的大論爭,也是以日本作為主要戰場。中日甲午戰爭後,康有為、梁啟超等提倡變法,促成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在海外華人社區一時蔚為風氣。1898年6月29日在日本神戶創刊的《東亞報》(旬刊),是維新派人士在日本創辦的第一種中文刊物,總理為簡敬可,撰述有韓曇雲、康同文、韓文舉及日人角谷大三郎、春日肅、橋本海關、大橋鐵太郎等。該刊聲稱以「救中國」、「興東亞」為宗旨,設有論說、宗教、政治、商務、藝學等欄目,光緒年號與孔子紀年並署。同年10月出至第11期後,因戊戌政變發生而停刊。
橫濱辦《清議報》 宣揚變法維新
1898年12月23日,《清議報》(旬刊)在橫濱創刊。每月三冊,每冊40餘頁。經費由旅日華僑馮鏡如、馮紫珊、林北泉等負責籌集,發行編輯人署「英國人馮鏡如」,印刷人署「日本人鈴木鶴太郎」,實際上由流亡日本的梁啟超主編,成為戊戌政變後維新派人士在海外的主要言論機關。《清議報》創刊號自揭其辦報宗旨有四:(一)維持支那之清議,激發國民之正氣;(二)增長支那人之學識;(三)交通支那、日本兩國之聲氣,聯其情誼;(四)發明東亞學術,以保存亞粹。該刊設有論說、支那近事、萬國近事、名家著述、新書譯叢、文苑、外論匯譯、群報擷華等欄,內容繼續宣傳變法維新,鼓吹政治改革,反對慈禧太后,擁戴被囚禁的光緒帝。麥孟華曾主持報務,秦力山、鄭貫公曾參加編輯工作,1899年6月章太炎赴日本,寄寓《清議報》社內,曾為該刊撰稿。1901年12月21日出版第100期,刊登梁啟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及該刊編輯部輯錄的〈中國各報存佚表〉,旋因報館失火而停刊。
接着,1902年2月8日,梁啟超在橫濱創辦另一個刊物,名為《新民叢報》(半月刊)。創辦經費由梁啟超、馮紫珊、黃為之、鄧蔭南、陳侶笙等共同籌集,編輯兼發行人署馮紫珊,實際上由梁啟超主編,撰稿人還有蔣智由、馬君武、韓文舉、徐佛蘇、麥孟華等。每期約120頁,設有圖畫、論說、學說、時局、政治、史傳、地理、教育、宗教、學術、農工商、兵事、財政、法律、國聞短評、名家談叢、輿論一斑、問答、紹介新書、中國近事、海外匯報、餘錄、小說、文苑、雜俎等多個欄目,在介紹西方哲學、思想、歷史、社會、政治、經濟學說等方面,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梁啟超主要由於這個刊物的緣故,而被稱為「言論界之驕子」。
《新民叢報》初時銷2000份,不到半年即增至5000份,最高銷數達14000份,頗受留日學生界和國內知識青年的歡迎。該刊初時言論頗為激烈,1903年後以宣傳君主立憲為主,1905年中國同盟會機關誌《民報》創刊後,兩報展開了一場關於革命與君憲的大論爭。《新民叢報》於1907年11月20日停刊,共出96期。
創《新小說》月刊 連載小說兼論文藝
1902年11月14日,《新小說》(月刊)在橫濱創刊。編輯發行人署趙毓林,實際負責人為梁啟超,參加編輯工作的,有韓文舉、蔣智由、馬君武等。第二卷起,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發行。1906年1月停刊,共出24期。
《新小說》創刊號有梁啟超撰〈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強調小說的社會作用及其地位。該刊內容以小說為主,設有論說、歷史小說、政治小說、科學小說、哲理小說、冒險小說、偵探小說等欄,兼及文藝理論、劇本、詩、歌謠、筆記等作品。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羽衣女士的《東歐女豪傑》,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痛史》、《電術奇談》等小說,及陳獨秀以「三愛」筆名所寫的〈論戲曲〉等論說,均在該刊發表。
1907年1月20日在東京創刊的《中國新報》(月刊),是立憲派刊物,楊度主編,撰稿人還有薛大可、谷鍾秀、胡茂如、方袁等。第七期起遷至上海,1908年1月出至第九期。
1907年10月7日,《政論》(月刊)在東京創刊,梁啟超、蔣智由等主編,主要撰稿人還有黃可權、麥孟華、熊崇煦、張嘉森、吳冠英等。每期約180頁,設有論著、譯述、批評、記載、條錄、應問、社報等欄。梁啟超在該刊發表的文章,有〈政聞社宣言書〉、〈政治與人民〉、〈政治上之監督機關〉、〈世界大勢及中國前途〉等。
《政論》是清末立憲派重要團體政聞社的機關報,其宗旨有四項:一、實行國會制度、建設責任政府;二、釐訂法律,鞏固司法權之獨立;三、確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權限;四、慎重外交,保持對等權利。第三期起遷到上海出版,共出九期。
停刊《新民叢報》而另創《政論》,是維新派將辦報重點由海外向國內轉移的重要步驟。《政論》停刊後,梁啟超於1910年2月20日在上海創辦《國風報》(旬刊),每期內容由他在日本大體編定,然後寄回上海印刷出版,1911年7月16日出版第52期後停刊,晚清時期維新派的辦報活動也就宣告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