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學中途輟學,曾到處流浪、不認妻女、又被大公司解僱……
他,亦在大學中途輟學,曾被指控抄襲創意、又被反對者扔餅……
他,小時父母離異,在度蜜月期間被解僱,然後離婚,聖誕佳節前面臨破產……
以上三位的經歷都好像是輸在起跑線,或者是悲劇人生的寫照。對喬布斯、蓋茨、馬斯克來說,這些都是成功過程的小插曲。輟學、被解僱、破產、離婚看似都是學業上、工作上、財政上和婚姻上的終極失敗。但是他們並没有氣餒,亦沒有被失敗否定,只是默默地、持之以恆地去走一條遠大但孤獨的路,以致今天成就斐然。
孔夫子在世時雖然教化三千,但只有70餘人能精通六藝;他周遊列國,但未受重用。如果當時他覺得無人Like(按讚)而放棄了,他又如何成就流芳百世的萬世師表之名?即使是佛陀福慧具足,在世時的常隨眾亦是約1250多人(佛經中云: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但是這1250多人都是當時的精英,一起居住共修六和敬的大善人。何況佛陀的説法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阻礙,只不過當時其他地區的民眾無辦法接收,其他億萬天龍八部卻有能力可以參與Livefeed(現場直播)。如果不了解情況還可能以為當時佛陀不夠粉絲。數千年前,有誰會預計儒、䆁、道的思想對現今全球社會有着這麼大的影響?
培養氣度智慧 超越是非成敗
人與人的競爭和合作當中,要超越是非成敗的計較,除了要培養氣度,還要培養智慧。因為不單止要明白《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和眾生相,還要明白超越時空的壽者相和般若空觀。由入世的價值觀、世界觀到出世的宇宙觀,可謂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莊子在《齊物論》談到,「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我們因為有是非成敗得失美醜好惡的分别而構成的種種,反而令我們和原來的真實面愈走愈遠了。莊子提醒我們與其不斷分别,倒不如用平常心去體會、去認識事物的千變萬化,做到真正的事理通達:「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如果不通達事物的本質,就好像猴子因朝三暮四而有喜有怒的愚昧了!是非成敗得失,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空,會有不同的意義。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佛法和道家的智慧皆指出我們要離開表象,而見實性。然而,佛法的緣起法則讓我們明白「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論是我們內心和外在的世界都是緣起而生,緣盡而滅。不單只是外在的世界不是我話事,我們連自己的身心都是無常、苦、空、無我。既然無我,除了自己固執為有而不放手,哪裏有這麼多的是非成敗得失呢?
然而,佛法的無常、苦、空、無我並非虛無主義(nihilism)。佛法因果業報的道德觀:
- 鼓勵道德生活和確認道德的作用;
- 肯定道德的因果關係,種善因得善果;
- 肯定人在實踐道德生活中的角色。
所以雖然不計較不比較,但是仍要依八正道而行。要靠滴水穿石、鐵柱成針的堅毅,要以慈悲和智慧為引導去修行,我們才有能力不怕短期的挫折而向前行。修行如是,人生如是,投資市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