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還──專訪許禮平先生(下)

昔日經行人去盡,寒雲夜夜自飛還──專訪許禮平先生(下)

許禮平嘗自言「我是冷攤殘客,也即是撿古舊破爛的人,並不是什麼收藏家。」他專好蒐尋不為人知或遭人遺忘的人與事,關注的是舊時事物。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1-01-01
字旅相逢

攝影:文灼峰 圖片:受訪者提供

標籤: 名家翰墨孫中山收藏李可染王國維舊日風雲許禮平
一直以來,許禮平對歷史抱有強烈的興趣,這種興趣延伸至收藏領域,便是對歷史文獻的關注與搜求。
一直以來,許禮平對歷史抱有強烈的興趣,這種興趣延伸至收藏領域,便是對歷史文獻的關注與搜求。
0
SHARES
2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志在出版,《名家翰墨》流芳

其實,許禮平最想搞的是出版,但出版要錢,所以先從書畫交易開始。

「我效法羅振玉先生的辦法,創辦翰墨軒,經營書畫業務,有了盈利,才可涉足出版,做我想做的書畫刊物。到1990年,我們出版《名家翰墨》,它的定位就是中國書畫類雜誌。」當時台灣有一些綜合性藝術類雜誌,但純粹中國書畫的好像還沒有,香港的情況也類近。

「名家翰墨」原是一幅隸書橫匾,為明末鄺露所書,許禮平偶得之於嚤囉街古玩店「大雅齋」二樓雅間。「第一期《名家翰墨》月刊出版後,好多人以為第二期就『收檔』了,因為當時採用157克銅版紙彩印,成本高昂,我們編選較嚴,印刷品質要求高。」

鄺露隸書「名家翰墨」

最初每期定有一兩個主題,到第四期,集中做李可染專號,第六期則為吳冠中專號,都很受歡迎。其後就朝着這個方向繼續辦下去,陸續印製了任伯年、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傅抱石等名家畫冊。

《名家翰墨》月刊第四期李可染專號、第六期吳冠中專號很受歡迎。

1994年《名家翰墨》月刊改成叢刊,其中一個系列就是《中國近現代名家書畫》,沿用月刊時期的風格,出版了張大千、豐子愷、潘天壽、傅抱石、吳冠中、陳少梅、宋文治等數十種圖冊。「當時傅抱石的資料不多,可供參考的材料非常少,所以我們就集中做傅抱石,總共做了十多本。」

另一系列是《中國名家法書全集》,陸續出版了《王羲之/萬歲通天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歐陽詢/夢奠帖》等。

「1972年,我在中環商務印書館,花了一個月的薪金,港幣200大元,買了一冊黑白珂羅版普通線裝本的《歐陽詢/夢奠帖》,真是咬牙切齒!現在是彩色印製,還加放大彩版,定價只不過港幣百多元,縱使是菲傭,一天的薪酬也可以買一冊了。」利於普及,正是許禮平的心願。

《名家翰墨》叢刊C3歐陽詢《夢奠帖》

《名家翰墨》自30年前開始,出版至今,其專業與嚴謹,一直備受業界推崇。「除了被業內認可,還被讀者認可,夫復何求。有朋友把《名家翰墨》比喻作《石渠寶笈》,刊錄於其中的作品,都比較可靠,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鞭策,我們要更加小心,以免有負眾望。」

據說,幾年前北京城軒拍賣一套《名家翰墨》,就拍了10多萬元,是原來定價的三四倍,在翰墨軒,4萬多元就買到了。

「對我而言,出版畫冊,最重要的就是要摸清楚每張畫的來龍去脈,例如印吳昌碩的書法,在浙江省博物館拍完照,還得去保管室查閱每張卡片,弄清楚其來源。每編一冊書,就是一次學習,而且是非常認真的學習,通過選擇書畫作品,或取或捨,就是學習。」書畫鑒定,也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現時的主要精力、人力都集中在編輯、出版上,很多人都在找我們的書,在出版方面,也能賺點錢了,可以繼續再出版了。」志在出版,許禮平堅持至今。

收藏隨緣,歷史文獻書畫

所謂「人無癖好,不可與交」,許禮平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嗜好,有人愛玩鼻煙壺,有人愛看電影。香港不少的醫生、律師,平日工作壓力大,愛收藏古董、文物、書畫……也算是一種減壓吧。」對於收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想法。

談及個人的收藏,「我當然喜歡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溥心畬等大師的書畫,幾十年來曾收過一些,但現在價錢那麼高昂,許多作品早已易主,能留得住的沒幾件了,守住大師的作品,要很有實力才行。」

接着,他補充說:「藝術類的作品,張大千、傅抱石收不起,我會收一些比較冷門的,比如非畫家類的名人,像曾紀澤、楊度、陳立夫、梁實秋、李方桂、楊聯陞這類政界、學界名人的畫;還有對歷史有傑出貢獻的名人書法,例如張居正、顧炎武、丁汝昌、鄧世昌、李大釗、陳獨秀等。他們留下來的東西都非常少,需要有心人好好保存。至於廣東書畫,相對而言,目前比較便宜,還能收得起,但我心儀之作並不多。」

楊聯陞(蓮生)畫《青山紅樹》贈臺靜農

一直以來,許禮平對歷史抱有強烈的興趣,這種興趣延伸至收藏領域,便是對歷史文獻的關注與搜求。他自承「最初收東西很隨意,沒有系統,現在的收藏,主要集中火力於歷史文獻方面,遇到合適的就會買下來。這些都是真正的第一手資料,幾十年來,也收集了一些蠻有意思的東西。」遇到研究者需要參考這些資料,他也會供諸同好。

陳立夫《雞冠花》

前些年,他比較關注辛亥革命那一段,有緣收到許多同盟會人物的墨跡、照片、書籍,包括孫中山、黃興、朱執信、宋教仁、林文等革命志士的墨跡,「還有,他們的革命對象——宣統皇帝溥儀和其他親貴、名臣的手跡,我也收藏。」這些東西,並不是秘不示人的。

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許禮平曾借出100多件書畫,與廣東省博物館合辦了個「氣吞河嶽——辛亥風雲人物墨跡展」。

「參觀的人很多,近代史專業的學者稱許這個展覽很充實,省博還編印展覽圖錄。」同一時期,澳門博物館也搞了個「孫中山與澳門文物展」,他也借出20多件孫中山相關的墨跡、照片、圖書。

孫中山與澳門文物展

「在那兩個展覽之前,我辦公室牆壁上懸掛的是孫中山的炭相,孫中山墨跡『博愛』匾額等,有訪客看到這場面,還以為這裏是國民黨香港市黨部呢。」許禮平邊笑邊說。

這些孫中山文物借出展覽之後,沒有再掛出來,換了同盟會其他志士。「現在懸掛的是一塊陳其美寫的匾『成仁取義』,上款是宋教仁的老友北一輝。那是在2013年,於蘇富比拍賣會奪回來的,同場還投得廖仲愷行書四條屏,當然都要付出高昂代價。這四條屏不敢長期懸掛,平日偶爾拿出來欣賞。」總之,涉及歷史的文獻資料,能力所及,他都會盡力羅致。

現在懸掛的是一塊陳其美寫的匾「成仁取義」,上款是宋教仁的老友北一輝。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他借出數十件抗戰有關的書畫文物,供湖北省博物館舉辦「四萬萬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特展」。

「這些專題展覽,可以將私人所藏供諸大眾欣賞,也方便自己欣賞。掛在家中獨賞,自有其靜穆之趣,而懸掛在專業的博物館陳列櫃中,與大眾共賞,卻別有一番滋味。」2016年,許禮平亦曾借出數十件鄧爾疋書畫,配合東莞博物館舉辦的鄧爾疋、黃般若書畫特展。

對於保皇黨康梁一夥的書畫,他亦有收藏。當中比較特別的,是保皇黨殺手梁鐵君(吳道明)致康有為手札四通卷。梁鐵君是康有為的同學,曾潛入北京,擬刺殺慈禧太后,事敗被殺。這幾封信透露了他在京的活動情況,是不可多得的文獻。「前幾年,北京匡時搞了個『孤桐遺珍專題』拍賣,將這個手札長卷整卷陳列出來。我當場拍了許多照片,回家仔細研究,覺得此卷文獻價值極高,於是決定爭奪,幸好有緣投到。」

梁鐵君(吳道明)致康有為手札卷匡時拍賣預展(2016)

同盟會、保皇黨之外,近一點的共產黨志士、烈士的手跡,也是他搜集的對象。「這個範疇的文物很難遇到,所以一旦遇到,就盡力去收。這麼多年,只收藏到一點點。其中有李大釗的手札,又有鄧中夏的手札。」鄧是省港大罷工的領袖,是工人運動專家,存世手跡極稀,這通手札講的是省港大罷工時期的人事安排。「還有一件邵飄萍為香港某雜誌題辭『願天下有情人終成了眷屬』,以及一封給雜誌主編的信,署名是邵振青。」

歷史再往上推,甲午戰爭時期名人的手跡,如丁汝昌、鄧世昌、左寶貴等人,許禮平也收了一些。「我有幾件是丁汝昌的墨跡,最有意思是黃海戰爭之後的電訊稿——〈丁汝昌致李鴻章書,報告八月十八日(舊曆)的海戰〉。我也收了不少日方名人的手跡,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佑亨,還有他的老師勝海舟,勝海舟是反對日本與中國為敵的。」

丁汝昌致李鴻章電稿報告八月十八日(舊曆)黃海海戰(1894)

當有機會遇到些冷門的東西,他也盡力去收。「例如朝鮮的歷史名人,引發甲午戰爭的金玉均,他的手跡我也有幸收藏一件;還有個朝鮮『國賊』李完用,他的手跡我也收了。」

墨跡之外,他亦收集照片、人物畫像。其藏品之中,有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的照片,也有件華冠畫的雅集圖卷,其中就有李秉綬等幾位畫家的畫像。

許禮平還有一個興趣,就是收藏不以畫名的歷史名人畫作。晚清人物如李慈銘、曾紀澤,民國人物如熊希齡、汪大燮、楊度、陳立夫,中共人物如鄧拓、康生等,他都收。「例如陳立夫,偶然也畫畫的,但極罕見。前幾年遇到一張陳立夫送給美國某外交官太太的畫《雞冠花》,一看是他本人的手筆,二話不說,立即就收了。」

發潛闡幽,撰寫《舊日風雲》

許禮平嘗自言「我是冷攤殘客,也即是撿古舊破爛的人,並不是什麼收藏家。」他專好蒐尋不為人知或遭人遺忘的人與事,關注的是舊時事物,「有時在拍賣場與人爭奪心頭好,付出高昂的代價,但更多時候,只是以廉值撿拾人棄我取之『爛紙』。日積月累,也塞滿書齋。」

近年,他充分利用到手頭所藏的文獻,「一張字、一幅畫、一封信,以至一頁檔案、一幀照片……裏面都隱藏着豐富的細節與歷史的真相。有時檢出翻閱,碰到有趣的東西,便衍生整理爬梳,寫些什麼的念頭。」如果有些事情,他感到應該記下來,就會動筆去寫。

「我所寫的人物,都是學者、文人、畫家,或是在歷史上有影響力,而曾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所寫的文章,全部都憑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下筆,字字有出處,句句有來源。」事實上,他的收藏,也豐富了他的寫作。

2017年,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博物館,準備搞王國維文物展,跟許禮平商借王氏文獻參展,以紀念這位國學大師逝世90周年。他找出王國維的文獻,交與清華大學。

他與王國維結緣,始於七十年代末,「我在集古齋覓得一把王氏小楷成扇,當時即視為寶貝,因為王氏墨跡極稀。」及八十年代,他重遊京都,訪朋友書店時,「書店老闆土江澄男先生惠賜鈴木豹軒(虎雄)保存的王國維文獻給我,我高興得不得了。」土江所贈幾件文獻,最珍貴的是王國維訃聞,,還有輓詩謝啟和帛金謝啟各一,王氏遺囑(石印本)連封套、王氏遺照、王氏手書郵柬等。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了結其短暫的人生。八、九十年來,王國維之死,仍為不同年代的學人談論和關注。當年參加過王氏喪禮的人,恐已無存者。而王氏的訃聞,亦從未見有人提及。「當年,我曾將王氏訃聞,呈予饒公細讀,他嘖嘖稱奇,說可以寫文章。但一擱又是30年矣。」

2016年,許禮平參加上海圖書館「生前死後」展覽和研討會,展覽有王國維墓志銘、紀念專號等,卻沒有這訃聞。「我在會議中遇王氏曾孫王亮博士,據說也未曾見過,那麼這則訃聞,恐怕是人間孤本了。」

王國維訃聞
正值王國維逝世90周年,借此機緣,許禮平根據手邊這些文獻資料,撰寫一篇長文〈從觀堂遺物說到「王陳交誼」〉,析述王國維自殺之因,文末道出:「尊嚴與悲劇,王國維是集合地完成了。這就是『唯其義盡,所以仁至』。」他總想據所藏文獻,「發潛闡幽,伸張遲來的正義」。

許禮平剛出版的新作《舊日風雲》第三集,收錄近年發表的文章、講演稿。既有書畫藝術方面的人物、秘聞軼事,亦有記述抗戰時期的書畫文獻,關於學人、文人、詩人、報人的故事,還有回憶師友的懷人之作。

他筆下呈現的人物,如齊白石、黃賓虹、黃苗子、王世襄、黃般若、周作人、曹聚仁、高貞白、羅孚、藍真等……有些是熟悉的,也有不少是我們不認識的文化人。

書中收錄的文章,亦有不少涉及香港本土的人和事,如〈東縱「五人照」的故事〉、〈「六七暴動」中香港不被「收回」之謎〉,末篇特別寫回國參軍的烈士〈犧牲在朝鮮戰場的香港人——陸朝華〉,正好呼應首篇《齊白石的「保家衛國」》。

「該書出版前後,曾在網路上發布了《知堂回想錄的故事》和《有道多助的容庚》兩篇文章,反應尚佳,有幾位友朋反饋了一些當時親歷、或所聞見的事情。」他說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史料,當據以修訂增益其文章。

《舊日風雲》第一、二集曾再版好幾次,幾乎每次都有所修改,不僅僅是訂正文字上的錯訛,還不斷増訂其內容。「這大概處女座的人性格上追求完美的『陋習』吧。」他不忘自嘲。

世道莽蒼,百年風雲變幻

「香港百年風雲,被遺忘的事情太多了。我的想法,就是讓材料說話。有許多事情是無法追查的,也不必執着,能做多少算多少。」許禮平道出心中感慨。

他透露,接着下來,準備寫的人物仍有許多,例如陳彬龢、羅慕華。「一般人以為陳彬龢是漢奸,但也有一說,『他為人民做過好事』。至於羅慕華,早年是燕京大學高材生,曾在天津南開中學任教,是王辛笛的老師。他是香港真光中學的中文科老師,弟子遍佈港澳,相信許多弟子都想知道老師不曾提及而又有趣的往事。」

此外,還有上海的謝稚柳、陸儼少、沈之瑜……北京的王力、呂叔湘、周祖謨、朱德熙……長春的于省吾,香港的饒宗頤等。

許禮平記憶力極強,友朋生辰年月日都記得住,對中國近歷史亦瞭如指掌。他熟悉那一輩老世代舊人物,掌故知識亦不輸聽雨樓主人高伯雨。

世道莽蒼,世間何日不風雲。因「風雲」而「感會」,形諸筆墨,即可成篇,昭示讀者。

上世紀的風雲人物,漸行漸遠……

如他所說,執筆為文,旨在「招隱士,舉逸民」,期待許禮平先生的新作。

左起:許禮平的女兒許樂心、許禮平、丁新豹、馮珍今

後記:

訪談後,許禮平先生傳來補充資料,他說要借此機會說明一下,並向讀者諸君致歉云云。

《舊日風雲》第三集原本是應12月書展而趕製出來的,書展雖然因疫情被迫取消,書則仍然順利出版了。或者因為太倉卒,作者未及細看,結果出了些差錯。

許先生指出第三集錯用圖片有二:

一、頁284「八辦組織部劉少文(化名張明)」誤用了鮑君甫(別名楊登瀛)照像。

二、頁362「陸朝華和吳蘭幼年合照」誤用了「陸朝華的小妹妹陳吳菊和陸朝華侄子陸永明的合照」(1950年拍攝於九龍城上沙埔寓所)。

專訪許禮平先生二之二

更多精采文章

  • 風雲暗發詼諧外 感會潛生氣概間──專訪許禮平先生(上)風雲暗發詼諧外 感會潛生氣概間──專訪許禮平先生(上)
  • 藝術的「知者、好者、樂者」──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專訪(二之二)藝術的「知者、好者、樂者」──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專訪(二之二)
  • 藝術的「知者、好者、樂者」──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專訪(二之一)藝術的「知者、好者、樂者」──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專訪(二之一)
  • 收藏家追求《良友畫報》合訂本收藏家追求《良友畫報》合訂本
  • 重溫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重溫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6+
  • 山歌好比春江水,舞中傾溢見真情──專訪舞劇《劉三姐》導演丁偉
  • 「無論如何彎彎曲曲,都是路」──專訪趙廣超老師(二之一)
  • 回報華光師父,培養粵劇新秀──專訪粵劇名伶羅家英
  • 劇場無疆界,從「致群」說起──張秉權專訪
  • 時空,選擇了輕井澤;藝術,選擇了千住博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名家翰墨孫中山收藏李可染王國維舊日風雲許禮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右)與科大首位女校長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灼見專訪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2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中央的十二邊形紀念龕。
灼見文化

3幢歷史建築列法定古蹟 大會堂見證5任港督就職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1
立法會議員、新民主黨副主席潘國山(前左二)等周四會晤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對他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表示支持。(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潘國山:彌補區議會局限 倡建「地區治理平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0
眾人在「心經簡林」下的大合照。(攝影:譚建平女士)
字旅相逢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作者: 馮珍今
2022-05-20
5月16日,芬蘭總理馬林(左)和總統尼尼斯托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作者: 丁望
2022-05-20

影片

  • 雷鼎鳴: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動態清零是否可行? 制裁不絕 逆全球化時代如何自保?
  • 陳妙霞博士:針眼(麥粒腫)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透過食療及針灸消腫解毒?
  • 曾鈺成:為薪酬趨勢調查討個公道 調查方法有其道理 結果非公務員調薪唯一考慮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 林偉樑醫生X林冠傑中醫師:打疫苗出現情緒問題怎麼辦?善用不同精油幫病人紓緩壓力
  •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疫情下家長壓力嚴重超標 三招紓緩父母與子女情緒 飲用花茶要注意什麼?
  • 霍詠強:香港經歷10年動亂將開創新局面 新政府須做好3件大事 擔當好中國門戶角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準備退休準備退休 洪細君
  • 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 袁彌昌
  • 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 霍詠強
  • 布施布施 常霖法師
  •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馮珍今
  • 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姜濤:港保險資本監管體系助控風險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
  • 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 張建雄
  •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本社編輯部
  • 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參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攝影展 林鄭月娥:「最後任務」保育電車小輪 本社編輯部
  •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丁望
  •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盧兆興
  •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編輯精選
  • 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 張建雄
  • 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中大校董會發表聲明 反駁段崇智續任爭議 本社編輯部
  •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 陳文鴻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本社編輯部
  • 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 陸恭蕙
  • 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三次世界大戰vs第四次工業革命 何劍輝
  • 以多元化策略推動年輕人「善亮人生」的生命教育以多元化策略推動年輕人「善亮人生」的生命教育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 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家族辦公室樞紐 蘇文傑

推薦作家

  • 胡孟青
  • 陳文鴻
  • 陳景祥
  • 張灼祥
  • 陸恭蕙
  • 余錦明
  • 孫明揚
  • 袁彌昌
  • 何劍輝
  • 洪細君
  • 張建雄
  • 林沛理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