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日本行旅,散策在東北──從仙台到喜多方

日本行旅,散策在東北──從仙台到喜多方

也許,來的不是時候,秋天已過,沒有紅葉可觀;春天未至,沒有櫻花可賞。然而,若適時而來,人如潮湧,囂呼嘈雜,哪能享受到山中靜謐之趣?人生就是這樣,路上總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10-19
字旅相逢

圖片:作者提供(除註明外)

標籤: 五色沼仙台喜多方山寺拉麵會津若松盧溝橋事件魯迅
冬日山形縣全景。(Shutterstock)
冬日山形縣全景。(Shutterstock)

到外地旅行,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計劃歸計劃,但實踐起來,卻是另一回事了。記得那一趟往日本,飛抵東京後,隨即跳上往東北的火車……

尋找魯迅的足跡

到過北海道尋覓薰衣草,也曾到過京都賞櫻花、觀紅葉……這一回,跑到日本東北的仙台去。

當地的瑞鳳殿、大崎八幡宮、仙台城,都是一般旅客的參觀點,而我,卻是為了尋找魯迅的足跡。唸文學的,誰不曉得,魯迅曾於仙台習醫。

抵達仙台,已是深夜。第二天是星期一,仙台博物館剛好閉館,計程車司機不斷用英語重覆地說「關閉」。他的好意,我們心領,但他不知道,我們前往仙台博物館,為的是尋找魯迅的紀念碑。

博物館的大門關上了,繞道走到後花園去,四周異常寧靜,寒風絲雨中,一個遊人也沒有。首先出現眼前的,是一座銅像,正是我們熟悉的魯迅,那是2001年紹興市人民政府為紀念魯迅誕辰120年捐贈的。

魯迅銅像。

「魯迅之碑」立於60年代,仿中國漢代古碑,呈矛狀,可能是年代久遠之故,碑文的字跡已有點模糊,但仍可辨認:

「中國文豪魯迅先生自1904年秋至1906年春,曾在仙台就學於現東北大學醫學部前身的仙台醫學專科學校。
但因痛感國危,意識到拯救民族之魂方為當務之急、遂立志棄醫從文。仙台乃為其轉機之地……」

而題字者的名字「郭沫若」更清晰可見。

碑的上方刻有浮雕,是魯迅晚年手持香煙的頭像側影,造型比較特別。

魯迅之碑。

人站立在碑前,腦海卻浮現起《吶喊.自序》中的一幕:

「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
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當時正值日俄戰爭,就是這段畫片,令身在仙台習醫的魯迅,深切地體會到,與其拯救人的肉體,不如拯救人的靈魂,於是作出了重大決定,放棄醫學,轉到東京研習文藝,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環顧左右,陪伴着魯迅碑的,有不少植樹。值得一記的,有1967年紀念盧溝橋事件30周年「日中不再戰」的植樹;還有與魯迅相關的,如1976年紀念「魯迅展」、1981年記念「魯迅先生誕辰百年」、1986年「魯迅50周年祭」的植樹……而最特別的,當然就是許廣平女士在1961年親手種植的黑松。看來魯迅並不寂寞!

在仙台看不到櫻花,但魯迅的紀念碑還是找到了。但願魯迅真的不寂寞!

紀念盧溝橋事件30周年「日中不再戰」植樹。

魯迅先生誕辰百年植樹。

只緣身在此山中

離開仙台時,在火車站,無意中找到了山寺的資料。在原先的計劃中,雖然沒有山寺,但建於唐朝貞觀二年,隱於深山的古寺,超過1000級的登山石階,加上松尾芭蕉的俳句,實在有莫大的吸引力,於是便臨時改變行程,先到山寺去。

火車進入山形縣後,只見兩旁的山坡,鋪着棉絮似的白雪,心中開始有點忐忑。

步出古樸的山寺車站,抬頭遠望,便是寶珠山,灰濛濛的天空下,只見山寺依山而築,突出的山崖上,除了灰褐色寺廟,還有懸掛在半空的立石,怪不得山寺原稱「立石寺」。

跨進山門後,石階狹窄,兩旁堆滿積雪,部分地面仍鋪着薄冰,我只好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沿着石階拾級而上。

山寺。

邊往上走,心中細味剛才在登山口附近看到的芭蕉俳句「山林幽靜,蟬聲滲入巖石裏」。

仍是3月下旬,當然聽不到蟬聲,但無論是石階,還是山壁,滲出來的,卻是刺骨的寒氣,還有無邊的寂靜……

走了不知多久,終於抵達奧之院。是否真的有1015級的石階,實在算不清楚,只見大佛殿重門深鎖,地上到處都是積雪,雖然未能入內參拜,但能走到山寺的終點站,大抵已是一種緣份。

奧之院。

沿着另一條山路往下走,路上既濕且滑,在厚厚的積雪中步行,好不容易才走到山的另一邊去。五大堂建於絕壁之上,仿如空中樓閣,置身其間,俯瞰山寺,大小寺院附於巉岩之上,亭閣錯落,古意盎然;遠眺對面的奧羽山,將溶未溶的皚皚白雪,點染起伏的山巒,煞是壯觀。可惜天色開始轉暗,凜冽寒風,襲人而來,只好匆匆下山。

回到山寺車站,小小的候車室內,好幾個旅客圍坐在爐邊的蓆上取暖。一室的暖意,跟山間的寒氣,形成強烈的對比,但周遭仍是一片寧靜……

登上了山,卻進不了寺,短短個多小時,來去匆匆,為的是什麼?

為的就是一嘗登山的滋味。

也許,來的不是時候,秋天已過,沒有紅葉可觀;春天未至,沒有櫻花可賞。然而,若適時而來,人如潮湧,囂呼嘈雜,哪能享受到山中靜謐之趣?

人生就是這樣,路上總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山中積雪。

雨雪霏霏五色沼

山寺之後,我們繼續南下,到福島,再轉車往會津若松去。此地保留了許多歷史建築,至今仍留存濃厚的江戶時代風情,有「武士之鄉」之稱。跑到這裏來,除了參觀著名的鶴城,也為了五色沼。

大清早從會津若松出發,坐火車往豬苗代,再轉乘巴士到目的地。下車後,人踏在厚厚的積雪上,望着遠去的巴士,彷彿天地之大,只剩下我們,雨輕輕的飄下來。

眼前的景色,令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快4月了,還是這般冰天雪地的模樣,想也沒想過。

四周厚厚的積雪。

快4月了,還是這般冰天雪地的模樣,想也沒想過。

五色沼位於福島的裏磐梯高原,是由毘沙門沼、赤沼、琉璃沼、弁天沼、青沼、柳沼等十數個湖沼組成,因各湖沼湧出的地下礦泉不同,加上光線映照下,形成不同的顏色,時而翡翠綠、時而孔雀藍,還有嫣紅、深紫……色彩瞬息幻變。

原本的計劃,是沿着「五色沼自然探勝路」散步,一睹這片高原湖沼,山水相映的美態。可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竟然連五色沼的入口也找不到,更遑論欣賞湖光山色了。

人算不如天算,從沒這樣徬徨過!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冒着寒風雨雪,終於找到了旅客中心,趕緊跑進去問路。一問之下,才曉得今年的天氣比較寒冷,冰封的五色沼尚未消融。

想像中的水光浩淼,就在這一刻凝住了。

冰封的五色沼尚未消融,接近湖邊有一泓碧水。

不過,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天氣雖然惡劣,未能繞湖而行,但也可以走到附近的毘沙門沼去看看。

按照她的指示,我們懷着一點點的希望出發。先穿過長長的一段車路,然後轉入迂迴的山道,道旁的度假屋、食肆、店鋪,全都關上大門,可見遊人的寥落。

在雪地中徐徐而行,終於走到毘沙門沼前的展望台。遠遠望過去,但見湖面幾乎全部冰封,天空、遠山、湖水,上下一片白茫茫,倒是接近湖邊有一泓碧水,水光灩漾的……

湖邊還露出一小段的木板棧道,但寒氣實在逼人,我們連嘗試步上棧道的勇氣都沒有,匆匆拍了幾張照片,便循原路折返。回程時,發覺司機朝着我們微笑,仔細一看,原來是同一位司機。想不到,來的時候是他,走的時候仍是他。

張岱往湖心亭看雪,是個「痴人」;我等來五色沼觀雪,大抵就是「傻子」!

且吃一碗拉麵去

在五色沼折騰了半天,飽嚐風雪之苦後,無奈地回到豬苗代,突然忽發奇想,索性轉乘火車往喜多方……吃一碗拉麵去。

如果你喜歡吃拉麵,一定聽過這個名字,喜多方拉麵與札幌、博多拉麵,並列為日本三大拉麵之一。

我在香港時,早已聽到一個小故事。有幾位香港朋友,吃過當地一間小店Hisagoya的拉麵後,念念不忘,在第二天決定多乘一個小時的車,重訪喜多方,為的是再嚐一碗拉麵。抵埗後,才知小店休息,唯有改到他店吃麵,卻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感。

這間小店的拉麵,「好」在什麼地方,我完全不曉得,但聞名已久。

抵達古色古香的喜多方車站,在站內取過資料後,便循着地圖,沿着拉麵通,直奔那間小店去。

古色古香的喜多方車站。

途中經過的拉麵店非常多,但過盡千帆皆不是,幾番問路,終於找到了──哎唷,它竟然又休業了。雖未至捶胸頓足,我也幾乎跌坐地上……門前豎起一方木牌,道出休業的理由,但我不諳日文,無法了解,只好怏怏離開,另尋麵家去也。

休業的拉麵店。

所謂饑不擇食,誤打誤撞的,結果走進一所名曰「美味」的老麵店去。此刻已是下午2時半,過了最熱鬧的時段,只見店內一隅,有兩個中年漢子,據案啖麵;而掌店的,卻是3個老人家,兩男一女,男的當爐煮麵,女的正在洗碗,還有一個老伯伯,上前招呼我們,嘰哩咕嚕的介紹了一大堆,但我們完全聽不懂,只能按圖索驥,在菜牌上「點」了兩碗招牌拉麵,本着這所老店「味自慢」的傳統精神,慢慢享用。

此番千里迢迢的,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結果真的嚐到了正宗的喜多方拉麵,清甜的湯底,嚼勁十足的粗麵條,嫩而不膩的叉燒,加上細長的葱花,可謂絕配。這一碗拉麵的滋味,至今回味不已。

要弄一碗可口的拉麵,談何容易!多年前看過一齣日本電影《蒲公英》,導演伊丹十三巧妙地將生命與「食」串聯起來,片中的寡婦,以認真專注的態度,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功夫,幾經周折,才能學會煮出一碗教人「魂牽夢縈」的拉麵來。

在這個世代,能夠好好享用一碗美味的拉麵,其實也不容易。正如李安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拉麵。

作者補記:近日香港放寬防疫措施,而日本亦開放其旅遊政策,不少朋友計劃前往一遊,一波才動萬波隨,念念相生,遂撿出舊作,增訂潤飾,於專欄刊出。

原刊於《字裏風景》,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董橋:文林回想:劉紹銘董橋:文林回想:劉紹銘
  • 遊玩的力量遊玩的力量
  • 粵語解密:口乖、犯、正斗粵語解密:口乖、犯、正斗
  • 故事嶺南故事嶺南
  • 孔家店魯酒與醬油孔家店魯酒與醬油

  • 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 在那遙遠的國度──外蒙古
  • 千里不辭行路遠──在輕井澤,還可以看雪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五色沼仙台喜多方山寺拉麵會津若松盧溝橋事件魯迅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宋濤(右)親到東湖賓館會晤馬英九,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表達各自立場。(馬英九基金會圖片)
灼見報道

國台辦主任宋濤晤馬英九 轉達習近平問候 肯定發展兩岸關係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1
李強表示,亞洲及全球正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應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諧穩定。(無綫新聞截圖)
灼見報道

李強:中國是和平發展中流砥柱 李家超推介海南「醫療特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0
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亞新社)
灼見報道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據阿里巴巴集團網站披露,張勇周二(3月28日)宣布啟動「1+6+N」公司治理改革。(Shutterstock)
灼見金融

阿里巴巴重組帶動 港股升破兩萬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影片

  • 霍詠強:美國怎樣在俄烏戰爭掠奪歐洲駭人利益?中國用什麼戰略帶領世界走向和平?
  • 黃錦輝教授:應對美國不斷打壓中國高科技 中央有何新舉措?香港可擔當什麼角色?
  • 嚴浩:如何改善長新冠後遺症? 哪些食物與自然療法更見效?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 霍詠強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 潘樂德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 本社編輯部
  • 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 編輯精選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 本社編輯部
  • 靜心聆聽靜心聆聽 譚寶碩
  • 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 編輯精選
  • 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 編輯精選
  • 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