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日本九州行旅之二——從平戶走到唐津

日本九州行旅之二——從平戶走到唐津

昔日的平戶,是貿易重鎮,現今仍保留着不少外國的建築,在這個和洋兼容的小城,與兩位歷史人物邂逅。從平戶走到唐津,匆匆走過唐津市古城的文化歷史,佇立此處,眺望此城最美的風景,遙想起古之歷史。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0-08-29
字旅相逢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傳教唐津唐津城天主教天守閣平戶彩車巡遊港口祭典福建耶穌會聖方濟各・沙勿略舞鶴城豐臣秀吉鄭成功
唐津市的地標,就是矗立在滿島山上的唐津城,在市內的許多角落,遠遠望去,也能瞧見這座古城堡。
唐津市的地標,就是矗立在滿島山上的唐津城,在市內的許多角落,遠遠望去,也能瞧見這座古城堡。
0
SHARES
1.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平戶之子鄭成功

離開長崎後,旅程的下一站,就是平戶(Hirado)。從室町時代開始,這個小漁村,就開始與外國往來貿易。平戶既是歷史的城市,也是個國際城市;平戶的歷史,也就是國際交流的歷史。

平戶市從17世紀開始,已經與中國、葡萄牙及荷蘭等國,進行頻繁的貿易活動。在日本鎖國時期,幾個獲得貿易許可的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等,也陸續在平戶設立商館。

昔日的平戶,是貿易重鎮,現今的平戶,仍保留着不少外國的建築,遊走市內,可見和洋建築,共處一地,彼此兼容並存,街燈上,亦懸有船錨的標誌,為這個純樸、寧靜的小城,平添幾分異國的情調。

真想不到,在平戶,我們竟邂逅了兩位歷史人物,其中一位,就是民族英雄鄭成功。

也許,大家都知道,鄭成功堅持抗清的義舉;然而,較少人知道,鄭成功的出生地,就在日本的平戶。他的父親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20歲時來到平戶,娶了當地武士之女田川松為妻,誕下兩個兒子。鄭成功是長子,生於1624年,幼時喚作福松,據說是取自福建的「福」字,加上母親的「松」字合成的。

清軍入關後,鄭父選擇降清,他卻堅持在福建東南沿海奮力抗清,最後退守廈門、金門一帶,又於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擊敗荷蘭駐軍,收復台灣,最後於1662年病逝,只有39歲。

鄭成功本名鄭森,因獲隆武帝賜姓朱、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其後又得永曆帝封「延平王」。

如今在平戶千里濱,仍留下不少鄭成功的遺跡。相傳他的母親在沙灘撿拾海貝時,突然感到陣痛,就抓住這裏的一塊大石頭生下他,這塊石頭,就叫做「兒誕石」。在附近的鄭成功紀念公園裏,還豎立了一塊石碑——「鄭延平王慶誕芳跡」,上面刻有鄭成功的小傳。

平戶的兒誕石。

鄭成功在平戶的故居,已於2013年改建為鄭成功紀念館。紀念館位於小山坡上,是一所傳統的日式木造平房。跨進大門,鄭芝龍曾使用過的船隻模型就在眼前,「延平郡王」的牌匾懸掛在客廳的橫樑上。館內主要的展品,有鄭成功的墨寶及其肖像的複製品,另有幾尊媽祖像。

鄭成功紀念館

紀念館的旁邊,植有竹柏樹,據說是鄭成功年少時親手栽種的。此外,還有一座鄭成功母子的白色塑像。

鄭成功母子像

鄭芝龍長年在外經商,鄭成功自幼就由母親獨自教育撫養,他七歲時,先隨父親返回福建。多年後,至1645年,鄭母才到泉州和家人團聚。可是,不到幾個月,清軍南下,城破之際,田川松自殺殉節。據說,鄭成功知道母親自殺的消息後,整整三天茶飯不思。

為了紀念這段可歌可泣的母子情,平戶的居民主動捐款,合資建成這座母子像,而設計者就是鄭成功的第11代孫鄭萬進。

鄭成功深明大義,移孝作忠,走上抗清之路,他的貢獻,固然值得表彰;而其母田川松,對兒子的教養,所付出的努力,亦教人難以忘懷。

撒下福音的種子

與平戶結緣的歷史人物,還有一位洋人,他就是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沙勿略是耶穌會的創辦人之一,1506生於西班牙。1525年前往法國巴黎大學聖巴巴拉學院攻讀哲學,五年後獲碩士學位,開始擔任講師。1541年他接受教宗的任命,和另外兩個夥伴,沿着葡萄牙人開闢的東方航海路線,前往印度、馬六甲等地傳教。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在一位日本友人彌次郎的引介下,攜同兩位耶穌會士,經馬六甲海峽,輾轉抵達日本南部九州的鹿兒島,成為第一位踏上日本國土的天主教傳教士。年底,鹿兒島已經有150人,附近地區亦有450人領洗入教。

沙勿略為華人施洗的彩繪玻璃。(網上圖片)

1550年,他來到平戶。在封建領主松浦隆信的許可下,曾三訪平戶,進行傳教活動,使100名當地人成為天主教徒。他留在這裏的時間雖短,但到了1570年,平戶的天主教徒已多達5000人,天主教堂亦有14座之多。1614年,德川家康進一步發佈禁教令,下令拆毀日本各地的天主堂,此地亦不能倖免。

1873年,天主教解禁後,日本各地都重新修建教堂,長崎縣的教堂最多,而平戶市內的教堂修築得特別精緻、美麗。

如今在平戶,大大小小的教堂就多達30座。「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教堂」位於平戶市鏡川町的小山丘上,我們沿着石階,拾級而上。站在這斜長的石坂路上,先看到的是瑞雲禪寺,抬頭仰望天際,寺廟的屋頂處,赫然出現一幢尖塔十字架的教堂,和洋重疊的風景,就在咫尺之間盡顯。

遠觀「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教堂」。

再往上走,眼前出現的這棟歌德式的教堂,充滿中世紀的歐洲風味,以湖水綠色與白色為基調的建築,在藍天的映照下,詳和、安寧、靜穆……

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教堂

說起教堂的歷史,可謂有血有淚。它的前身,就是建於1910年天主教平戶教堂,一座只有兩層高的木建築。1916年,由於教徒愈來愈多,興建教堂是當前急務,信徒開始籌劃興建新的教堂,經歷重重困難,延至1930年才開始正式動工,他們同心協力,動員大人、小孩,單靠人手將建築材料從港口,沿着傾斜的石路,搬運至山丘上,其艱辛勞苦,可想而知,故此,這條石路被稱為「十字架之路」。1931年,教堂落成之日,信眾都喜極而泣。

1971年,教堂旁設立了沙勿略紀念像,教堂亦改名為「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教堂」。

回想當年,沙勿略來到日本後,不久便發現日本的情況,跟印度迥然不同,日本人的思想文化複雜得多。他逐漸意識到,不能直接將印度的傳教模式搬到日本。沙勿略寫回歐洲的信,被公布出來後,引起極大的反響。在信中,他作出了這樣的分析:

「日本人的文化教養程度很高,求知欲也極為旺盛,可是,卻不會馬上受洗成為基督徒。相反地,他們會向傳教士提出相當多的問題,看看對方如何回答,同時也會觀察傳教士自身的生活態度是否符合所宣講的教導。過了一年半載,倘若君王或各地大名率先領洗,百姓便會集體跟進。日本就是這麼一個講究『道理』的民族。」

沙勿略原本計劃前往京都,謁見日本天皇,取得全國宣教的許可權。可是,當時的日本,正值政權的轉型期,時局混亂,長達180年的室町幕府勢力漸衰,各地梟雄崛起,對霸權虎視眈眈,引發內亂,京都為戰火摧毀,天皇亦早已逃之夭夭,沙勿略遂無功而返。他在九州等地區,建立幾座地方教會後,留下兩位耶穌會傳教士,便返回印度果阿(Goa)。

沙勿略在日本,只渡過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然而,他已撒下福音的種子。同時,他也發現日本人非常重視中國文化,於是決心到中國去傳教。1552年,他抵達澳門西南方的上川島,不過,當時明朝海禁甚嚴,他未及進入大陸便染上瘧疾,同年12月,沙勿略孤獨地死在島上,年僅46歲,始終未能完成進入中國傳教的心願。

據說,沙勿略的遺體長期不腐,於1554年送回印度果阿安葬。1662年,沙勿略被封為聖人,他的墓地也成為朝拜的聖地,天主教會稱他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

1869年,法國人在上川島建了紀念沙勿略的墓園。現時的島上,墓園仍在,內設有教堂、紀念碑、雕像等,已成為上川島的旅遊熱點。

沙勿略逝世的那一年,1552年的10月,利瑪竇於意大利出生。30年後,利瑪竇沿着前輩的足跡,成功進入中國傳教,完成沙勿略的遺願。耶穌會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就命名為「聖方濟各沙勿略堂」,藉以紀念這位聖人。

在澳門路環,有一座小小的聖方濟各天主堂,曾安放過聖方濟各手骸聖髑,現已送往聖約瑟修院收藏。至於長崎殉教者的遺骨,亦曾存放於此處,至1995年被送返故鄉,安放在長崎的紀念館內。

舞鶴古城話唐津

告別平戶,我們來到了唐津(Karatsu)。「唐」指中國;「津」指港口,「唐津」此名,就是指從日本前往中國的港口。唐津一如其名,自古以來就是對外開放之地。7世紀時,此地已成為遣唐使離開日本前的口岸。

唐津市的地標,就是矗立在滿島山上的唐津城,在市內的許多角落,遠遠望去,也能瞧見這座古城堡。此城外觀古樸平實,是日本戰國時代,唐津藩第一代藩主——豐臣秀吉的武將寺澤廣高花了七年時間建成的。由於城內的天守閣外形酷似鶴頭,加上兩旁伸展的建築,有點像白鶴展翅而飛的姿態,故有「舞鶴城」之稱。

此城在幕府末年,曾遭拆毀,現在看到的唐津城,是重建後的模樣。

唐津城址石碑

前往城堡的路上,兩旁古木參天,活像一條綠色隧道,這裏種植了500多株的吉野櫻,還有百年的紫藤園。此時正值11月,四周盡是枯藤老樹,滿目蕭然,或許他日重遊古城,方能目睹櫻花綻放,串串紫藤高掛的畫面!

唐津城內,正展示唐津的歷史與文物,不乏可觀之處;可是,此城最美的,莫過於頂層天守閣的風景。日本的城堡,多用作防禦內患,建於內陸的較多,鮮有面向大海的古城。而唐津就有兩座臨海而築的城堡,一是僅剩城跡的護屋城,另一就是唐津城。

掛在唐津城內之地圖。

置身天守閣,居高臨下,遠眺海面,散落着幾座綠色小島,點綴着一片蔚藍的海洋,風景絕佳。

遙望右側遠處,與山相連的綠色大地,就是當地的名勝「虹之松原」,那是由藍色海洋、白色沙灘和綠色的松原交織成的風景區,種植的黑松,約有100萬棵,被選為日本三大松原之一。此地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前來避暑,據說法國電影《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所取材的真實人物賈克‧馬攸(Jacques Mayol),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該片的編劇,不但在唐津的海域學會了自由潛水,還學會了與海豚嬉戲。

唐津城外的風景。

佇立此處,既可遠觀碧海藍天,亦可發思古之幽情……遙想公元804年,日本兩大高僧空海和最澄,年輕時曾與留學生橘逸勢,隨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呂等人,分乘四艘海船啟程前往中國。他們離開日本,遠赴大唐之前,曾否路經此地?望風懷想,能不依依!

從「唐津城」走下山,隨即前往「唐津神社」,神社內靜無一人,大家入內參拜,只圖個安心而已,人在旅途上,平安順利至為重要。

唐津神社(網上圖片)

日本多處地方,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的彩車巡遊活動,藉此帶出人民祈求平安、消災解難的願望,而唐津神社每年的秋季,亦會舉行祭典。

日本的「山・鉾・屋台行事」,由33種傳統慶典活動組成,於2016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唐津這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巡遊活動,亦是其中一環。

唐津祭典的重頭戲,就在11月2日的晚上開始,14輛掛滿燈籠,裝飾華麗、絢爛奪目的「曳山」彩車,伴着鉦、鼓和笛子等奏樂聲,在市中心巡遊。

每年的11月2日至4日,正是此地秋季祭典的大日子,我們遲來數天,可謂失諸交臂,無法一睹彩車巡遊的盛況,實在不無遺憾。

除了三天的祭典活動,「曳山」彩車平日就放在「曳山展示場」內,供人參觀。展示場就在神社附近,正好順道一逛。

彩車保留着幾個世紀前的木工、金工、油漆、染色等傳統工藝技術,製成獅頭、龍、鯱、龜、鳳凰、鯛魚等精緻的造型,全是歷史悠久的工藝品,現在看起來依然顏色鮮豔,充滿創意,多樣化的造型中,以「鯛魚」最討人喜愛,也是最多人挑選的紀念品樣式。

「曳山展示場」內的工藝品。(網上圖片)

因時間所限,匆匆走過唐津,將來如有機會,定必再訪,繼續探索這個古城的文化歷史。

日本九州行旅之二

本系列文章:

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

更多精采文章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三——福岡熊本穿梭往,神社古城自由行日本九州行旅之三——福岡熊本穿梭往,神社古城自由行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
  • 鄭成功故鄉福建南安市石井鎮鄉親聚首 抒發閩南情懷鄭成功故鄉福建南安市石井鎮鄉親聚首 抒發閩南情懷
  • 造訪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里──福建南安石井鎮造訪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里──福建南安石井鎮
  • 向利瑪竇神父與恩保得神父致敬向利瑪竇神父與恩保得神父致敬

4+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一——遊長崎、說歷史
  • 日本九州行旅之三——福岡熊本穿梭往,神社古城自由行
  • 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 在那遙遠的國度──外蒙古
  • 千里不辭行路遠──在輕井澤,還可以看雪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傳教唐津唐津城天主教天守閣平戶彩車巡遊港口祭典福建耶穌會聖方濟各・沙勿略舞鶴城豐臣秀吉鄭成功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法國、韓國和菲律賓政府的換屆,顯示了3個國家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的延續性和變化。(灼見名家製圖)
大中華視野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 盧兆興
2022-05-16
呂大樂觀察元朗食肆個案的處理方法,背後似乎是對有關風險有新的評估。(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觀點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16
為了深入了解脊髓麻醉的副作用,德國外科醫生Bier憑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決定在自己身體上做實驗。(Shutterstock)
杏林舊事

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

作者: 許嫣
2022-05-14
「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
字旅相逢

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作者: 馮珍今
2022-05-14
「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
字旅相逢

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作者: 馮珍今
2022-05-13

影片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 林偉樑醫生X林冠傑中醫師:打疫苗出現情緒問題怎麼辦?善用不同精油幫病人紓緩壓力
  •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疫情下家長壓力嚴重超標 三招紓緩父母與子女情緒 飲用花茶要注意什麼?
  • 霍詠強:香港經歷10年動亂將開創新局面 新政府須做好3件大事 擔當好中國門戶角色
  • 黃錦輝教授:抗疫製造大量家居檢測廢物 下屆政府須改善分類環保政策
  • 王南教授x林冠傑中醫師: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把中藥理論可視化 提升自我修復能力
  • 雷鼎鳴:台海發生衝突 美軍事沒把握壓制中國 經濟制裁、媒體抹黑 全力削弱對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讀三國看俄烏讀三國看俄烏 張建雄
  • 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馮珍今
  • 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 施永青
  • 曾建勳:STEM教育的迷思曾建勳:STEM教育的迷思 編輯精選
  • 桐油埕裝桐油桐油埕裝桐油 孫明揚
  • 林正財倡檢視長者房屋政策林正財倡檢視長者房屋政策 本社編輯部
  • 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馮珍今
  • 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 劉銳紹
  • 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一個偉大技術背後的糊塗故事 許嫣
  • 老馬勝普京盟友 法大選沒有地震老馬勝普京盟友 法大選沒有地震 丁望
  • 中國與西方在貿易和商業方面的未來可能情景中國與西方在貿易和商業方面的未來可能情景 謝祖墀
  • 從烏克蘭戰爭看台灣問題從烏克蘭戰爭看台灣問題 施永青
  • 鄭李錦芬:50+還有無限可能鄭李錦芬:50+還有無限可能 本社編輯部
  •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本社編輯部
  • 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古典fused當代音樂的酷人類、獨立美女「2.0版」:張貝芝 李偉民
  • 俄烏戰事之殤 紅場閱兵的歌俄烏戰事之殤 紅場閱兵的歌 本社編輯部
  • 布施布施 常霖法師
  • 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 張建雄
  • 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法國、南韓和菲律賓政府換屆對中國的影響 盧兆興
  • 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釋證嚴
  • 黃錦輝
  • 施永青
  • 曾國平
  • 周光蓁
  • 盧兆興
  • 楊佩珊
  • 李文基
  • 黃氏
  • 黃家樑
  • 艾雲豪
  • 張建雄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