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的嘉賓是中原地產及中原集團的創辦人之一施永青先生,幾年前退下主席一職只當董事。他也是免費報紙《AM730》的創辦人兼專欄作者,並設立慈善基金,提升教育及內地農民生活。
玩耍學解決問題 曾是理想主義者
施先生三歲來港,自小酷愛自由,不愛上學好玩耍,在做功課與被打手掌之間選擇後者,因為痛楚較短。唸中學時,已懂得自行判斷哪些東西值得學習,喜歡讀課外書作鑽研。他憶述,父母謀生忙碌,沒理會自己功課考試,給予相對大的空間和自由。
施先生小時候住在深水埗的山邊,鄰近石梨貝水塘,閒時會上山捉金絲貓、蝌蚪和小魚。他說沒有魚網,要抓魚就得根據其習性,游近水底的魚就要在河牀放小水樽讓牠們游進去,而游近水面的魚,就要等待牠們接近沙灘,把水跟魚一起潑上沙灘。他從中學會了觀察環境以解決問題。
施先生分享,自己年輕時與很多今日的青年人相近,是個理想主義者,以為有一套完美的理念可以改造世界,「很大想頭」。他於高中時是左派馬克思主義者,在學校組織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既辦讀書會,又參與社會運動,包括「金禧事件」。1968年高中畢業以後於夜校任教八年,不但為了讓工廠年輕女工有機會接受教育,而且為了灌輸自己政治理念和喚起他們的階級意識,裝備他們爭取權益。
談到年輕時的挫折,施先生提到1976年「四五天安門事件」,眼見當時的內地同胞被鎮壓,中國走回過激的政治鬥爭路綫,本來已對社會主義有所懷疑,這事件更觸發其政治理想的重大改變。他認為,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發展,不及資本主義陣營,人民生活質素追不上之餘,工人階級都逃亡到資本主義社會接受剝削。加上接觸到一些西方經濟理論,於是開始接受自由經濟和古典自由主義的想法。
創業為走自己路 領導需願景能力
談到創業的經過,施先生回憶,離開夜校後,先到一家地產發展商打工,後來認為報酬與貢獻大不相稱,而且公司只准他用限定的方式做事,所以走上創業之路。他認為,創業的好處在於做多少得多少,還可以決定自己要走的路。
身兼老闆及公職的施先生認為領袖要別人跟隨,就必須有願景,看到前面的路,而且要擅於將願景描繪給身邊的人,與追隨者共享。除了願景外,領袖還須具備能力,要照顧和保障下屬的利益,更要敢於揹黑鍋。為保持下屬的忠誠投入,施先生公司奉行「三三制」,將公司利潤分為三個部分,三分一給後勤員工,顯出這個行業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三分一給股東,為其投資帶來回報;最後的三分一用於公司的再投資。他不願公司上市,避免將利潤分予貢獻不大的小股東。
辦報走正派路綫放權須基於共識
被問到辦免費報的原因,是看到傳統閱報的模式即將過去,因為資訊都是免費的,所以參考了其他城市的免費報紙經驗,創立了自己不在鐵路站派發的免費報紙。他記得,當初計畫投資1億港元,被人嘲笑,但在23個月內已取得收支平衡。他感慨,辦報牽涉許多事情,尤其是香港政治環境複雜,各派力量都希望影響受眾,而且走向庸俗化。他指出自己的辦報方針是希望走獨立和正派路綫,娛樂版和「八卦」並非主力,以及盡量不做政治勢力的宣傳工具,慶幸一樣有讀者支持。
無論管理地產代理業務和免費報紙,施先生一直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管治方針,只提供大方向和策略,讓下屬有空間發揮自己的潛能。他指出,放權的基礎是讓同事了解自己,道路不同就分家,而且放權限於同事的職責範圍,做壞了也不會影響大局。施先生認為,放權的好處是令公司有持續學習能力,脫出一般公司專注於「防錯系統」的管理模式。他希望下屬可以接觸社會、客戶和市場,作一些新嘗試。
以分配改變制度盼走回實體經濟
談到資本主義及貧富懸殊的問題,施先生感歎現時香港有股歪風,許多上市公司都希望憑一個好聽的故事,在小股東口袋賺一大筆,這絕非社會之福。他指出自己奉行的「三三制」是新的資本分配方式,提升勞動者的消費能力,令金錢重投實體經濟,避免過剩資本流向投資銀行辦衍生工具,製造泡沫,扭曲了整個金融系統。他認為只要這個分配模式有效,其他企業就會效法,以維持競爭力。何校長補充,施先生的做法是以自己的創新去改變舊制度,令人的工作可以找到實際貢獻和滿足感。
施先生點播了 Mary Hopkin 主唱的 Those Were The Days,並分享了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著的《李光耀觀天下》,當中載有其對世界大局和中國局勢的獨特見解,希望本土主義的年輕一代閱讀,擴闊目光,了解自身處境,否則難以在世界生存。
施先生事業有成,對社會理想又下了一番苦功。他認為人生解決了基本需要後,就必須於他者身上展現能力,即是讓更多人生活得更好,讓其他人能解決自己的疑難,自由意志得以充分舒展,這就是人存在的價值。
施先生說,追求快樂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必須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為長遠快樂,壓抑眼前的快樂。他認為自己雖然時常微笑,但也有遠慮,經常做一些籌劃。施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快樂方程式,在吃飽穿暖之餘,將自己期望調較至現實的水平。他認為,個人理想可以分階段慢慢實行,切忌期望過高,要與現實取得平衡。
原刊登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刊登。
(封面圖片: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