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工業4.0的發展:領導力和管理模式的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工業4.0的發展:領導力和管理模式的趨勢

──專訪英國特許管理學會首席執行官安‧佛蘭克博士(Dr Ann Francke, OBE)

我們正在經歷由工業4.0和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衝擊及顛覆式的改變。目前的形勢對領導力和管理模式有什麼啟示?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作者: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2020-09-04
創思.慧行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企業社會責任信任創新教育心理契約道德
筆者與英國特許管理學會首席執行官安‧佛蘭克博士。
筆者與英國特許管理學會首席執行官安‧佛蘭克博士。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從零售餐飲、住宿旅遊、交通運輸、文化娛樂等行業營收大幅下滑,到製造業、房地產、施工建築等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復工復產緩慢,再到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物流等科技公司的異軍突起,疫情對各個行業都帶來了不同的挑戰與機遇。確實,新冠肺炎疫情揭示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的弱點,促使業界加速推行工業4.0(i4.0)高科技項目;包括:整合感應器、物聯網(IoT)、大數據,和其他數碼資訊科技,期將整個生產及服務價值鏈連接起來,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社會變革步伐愈來愈快、改變領導和管理方式

筆者非常榮幸地採訪了英國特許管理學會的首席執行官,安‧佛蘭克博士(Dr Ann Francke,OBE)。佛蘭克博士重申:「變革的步伐將會愈來愈快,我們會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和顛覆式的變局,我們需要關注未來的發展動態。如果我們希望各類型機構能有效、蓬勃發展,就需要改變領導和管理的方式」。

科技改變生活和商業模式

21世紀是科技變革的時代,激發出新穎的業務流程,並通過數據、語音、視頻和智能設備等連接到全球網絡。新冠肺炎疫情激化遠程辦公、線上教育、線上遊戲,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同時,非實體接觸的技術也會受益,如無人快遞、遙距醫療及電競等。這些創新科技大大影響國際訊息的交流,人們相互聯繫和生活的方式。綜合來看,移動技術、雲計算、可穿戴式傳感器,和大數據等,將改善未來的生活、商業模式,和工作實踐方法 。

社會和企業需重新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新冠肺炎是一場無法事先預料到的疫情,不僅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染病,奪走數十萬人的生命。這場疫情讓許多國家、企業與個人都陷入危機,而且正在燃燒,我們要深刻檢討,應怎樣調整與改變,為未來作好準備。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創新機會;例如:近月發展了不同物料和款式的口罩、新型呼吸機、遠程醫療、數碼互聯網會議和教學、新的消費、服務和學習模式、博物館虛擬現實體驗等,也激發企業戰略部署,推動各行各業,和不同類型機構的數碼化轉型。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脆弱性,例如:健康醫療體系,氣候變化失控、社會不平等及網絡犯罪等[1]。這場危機已將公眾和企業的關注點,從短期利潤轉移到重新思考機構與自然環境、社會、員工、和投資者的關係,和如何影響社會,產生效益等。因此,第51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於2021年中舉行,主題為「世界的復蘇」(The Great Reset)[1, 2]。為了追求美好的明天,我們需重新奠定基礎,善用資金和資源,達至利潤,更需關注企業的社會使命,善良治理商業模式,和可持續發展 [1, 3]。確實,新冠肺炎疫情對領導和管理模式也具有重大影響力。

社會轉型、各行業的不同層面需要變革管理

我們的世界在各個層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圖一:社會和不同層面正在急速轉變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創新,自動化和數碼化,令工作的性質也正在轉變;例如:虛擬助手(Virtual Assistant)、YouTuber、應用程式開發人員(App-developer)之類的工作10年前就不存在。 新冠肺炎疫情令現場直播的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 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某些工作將在10年後消失。 另一方面,許多新的工作將會產生。 人們紛紛關注工作的未來趨勢。

研究相關課題、配合社會和企業轉變

佛蘭克博士建議我們需要研究幾個感興趣的領域:

新時代的管理與領導力的教與學。 為了培養未來的人才,我們需要把人為因素和科技配合;例如:人類需具備什麼樣的技能才可在這個世界上繁榮發展? 我們需要在管理學方面尋找創新的教學方案,探索卓越的領導力模式和管理實踐方法。 不同領域需要用不同方法進行研究,以促進管理和領導力的更新,配合企業的生態化、聚焦性和長征式轉型。

「人機協作」。 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研究[4],將來,重複性的日常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 如今,機器學習的速度加快了,電腦的分析力、判斷能力也增強了。 這些科技發展顯示人的因素將變得更加重要;例如:具備同理心、懂得欣賞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樂於貢獻社會、善於溝通、在職場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管理手法。 所有和人性相關的問題都是當務之急。

科技社會責任(Technologic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TSR)。 隨着科技的興起,人們關注道德的挑戰;例如:責任感。 除了企業社會責任外,我們還需關注科技社會責任(TSR)[5]。 因此,從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到TSR(Technologic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科技對道德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政府和科技界需要加緊努力,關注道德的問題,提供良好治理,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發明了萬維網的蒂姆‧伯納斯‧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6] 正在呼籲加強監管。 顯然,專業平台也應對企業和科技的治理負責任。

社會和消費文化也在迅速全球化。 通過科技,社會和消費文化迅速全球化;例如:阿里巴巴已將「光棍節」(11月11日)變成了年度盛大的購物活動,促進其電子商務平台的銷售。 最初只有20個品牌參與,現在有20萬個品牌參加「光棍節」活動。 在這些品牌中,有很多不是中國的品牌。 這反映一個全球消費者動態正在建構中,科技使品牌能夠比以往更快速地全球化。

信任變得透明,具不同定義。1990年代,在科技興起之前,信任較為簡單; 例如:您對我說了一些話,如果我選擇相信您,那麼您說的是真的。 如果我決定不相信你,那麼你所說的是不實的。 那是雙邊或多邊的交流和溝通。 如今,信任變得更為透明的,當政治家發文時,如果他沒有講真話,成千上萬的人就會知道他說慌,他的訊息是不真確的。

此外,社交媒體巨頭(例如:Facebook)僅提供有利於他們的觀點的資訊。 在訊息爆炸的年代,我們不斷接收「偏頗的」世界觀,這些不實觀點均沒有經過客觀審查。 科技進步和不斷變化的社會行為,令人們對信任的定義也不同了。重要的是,能夠建立高度信任的工作關係,可讓公司表現較佳,超越那些沒有強大信任文化的公司。

工作的心理契約。 在當今環境轉變加速,事態模棱兩可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了解僱員在快速變化的時候如何工作? 當工作訂單變化如此迅速時,人們如何更靈活地工作? 例如:幾代人一起在職場工作,團隊變得多樣性,懂得和不同背境、不同世代的人溝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了解人們的心理契約,並評估員工的現有行為,和對他們期望的行為。

五代人一同工作、培養領導人才

如今,職場僱員的年齡差異很大,我們面對兩種現象:

  • 人類的壽命和工作時間更長,有很多年長的人還在工作。
  • 年輕人開始進入職場,他們有不同的期望、工作價值觀、態度和行為。

現在的職場有五代人一起共事[7],企業需重視差異性,要理解、引領、管理,並激勵由幾代人組成的團隊,而各代人都有其獨特的需求和激勵因素。

圖二: 職場五代人

隨着「嬰兒潮」一代達到退休年齡,企業將急需經驗豐富的人才。年輕一代僱員需快速成長為領導人。企業需要立刻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培養下一代,並確保他們為引領企業走向未來做好準備。

結語

簡而言之,安‧弗蘭克博士指出,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我們需要改變管理和領導力模式。 她說:「組織必須擁抱變革,並變得敏捷。 不領導變革的組織可能將不復存在。 同時,我們需要變得更加人性化。 管理人員同時也是教練——鼓勵員工提升領導力,讓團隊負責,同時鼓勵他們發展和成長」。綜觀社會現況,筆者認為第四次和第五次工業革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已掀開了一個新時代,企業需探討和實踐新的領導力和管理方式,並需積極培養下一代管理者和領導人。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新聞(2020年6月3日)。古特雷斯:新冠悲劇敲響警鐘「世界的復蘇」必須更平等、包容、可持續並具扺禦力。檢自: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6/1058872 [22 August 2020].

[2]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0). The Great Rese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weforum.org/great-reset/ [22 August 2020].

[3] 社企流(2020年5月19日)。新冠肺炎衝擊帶來的企業本質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檢自: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1/3268/7089 [22 August 2020].

[4] Chui, M., Manyika, J., and Miremadi, M. (2016). ‘Where machines could replace humans——and where they can’t (yet)’, Mckinsey Digital, 8 July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where-machines-could-replace-humans-and-where-they-cant-yet [22 August 2020].

[5] Bughin, J. and Hazan, E. (2019)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 society as much as it helps business?’ McKinsey Quarterly, 6 Augus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mckinsey-analytics/our-insights/can-artificial-intelligence-help-society-as-much-as-it-helps-business#:~:text=Technological%20social%20responsibility%20(TSR)%20amounts,play%20out%20across%20the%20economy. [22 August 2020].

[6] Tim Berners-Lee——Biography (2020)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w3.org/People/Berners-Lee/ [22 August 2020].

[7] Knight, R. (2014) ‘Managing people from 5 gener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5 September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hbr.org/2014/09/managing-people-from-5-generations [22 August 2020].

更多精采文章

  • 連高鐵也沒有──找回進步的信心,美國需要新文化連高鐵也沒有──找回進步的信心,美國需要新文化
  • 植物的依靠植物的依靠
  • 傳統教育有什麼沒教你?傳統教育有什麼沒教你?
  • 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
  • 我們信仰自由市場──香港傳奇的未來我們信仰自由市場──香港傳奇的未來

  • 兩位世界首富的共同點
  • 伍沾德先生二三事
  • 施永青:共享願景扶下屬,追求理想分階段
  • 莊偉忠:放權下屬重公義,放下名利求快樂
  • 編織廣闊人際網絡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曾在跨國公司和高等教育界工作,現為香港創新論壇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顧問(管理教育及研究)、英國特許管理學會香港分會創會主席。2019至2020年,與美國知名學者合作發展創新創業碩士課程。近年,徐博士探討中國上海、深圳和香港智慧城市之發展。再者,她曾帶領專家和導師發展《香港商業》、管理學、通識及語文課程,並領導研究團隊比較亞洲區公開大學之管理模式。其博士論文研究歐美和香港的高等教育素質保證機制及其成效和影響,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所(UNESCO-IIEP)培訓、探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高等教育管理中心(OECD-IMHE)。早年在銀行界工作,曾協助美林證券和新鴻基財務合併項目等。徐鍾冰心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高等教育素質政策博士),英國劍橋大學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跨學科建築設計碩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香港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徐博士致力為博雅管理、醫護、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活之創新創業等領域作貢獻。
View all posts
標籤: 企業社會責任信任創新教育心理契約道德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展館。
灼見文化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1-29
俄烏戰爭升級的可能性極高。(亞新社)
國際觀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6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3
港大美術館由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丁公的作品。
字旅相逢

衍通中西藝參化,庸德雅傳氣韻新──「困乏多情‧香江藝緣:丁衍庸的中西藝術」展覽

作者: 馮珍今
2023-01-21
雷賢達剖析了港股為何去年下半年跌幅如此深。(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0

影片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 曆法世家蔡興華:從1月1日、1月22日(正月初一)、2月4日(立春)四柱八字測兔年大運 疫情何時受控? 木旺不利樓價? 哪個月出行要小心?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購買年花 如何從花瓣、花蕊、花粉、葉子選擇健康蝴蝶蘭?
  • 曾鈺成:港英時代官員兼任議員,保障行政主導;回歸後立法會議員因何不得兼任官員?
  • 林偉樑醫生x 家庭芳療師Joanne Lee:如何辨別合適精油?怎樣提防摻假產品?精油為什麼可改善家庭關係?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新年祝願新年祝願 常霖法師
  • 兔年雜談兔年雜談 文相濡
  •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編輯精選
  • 虎年臘月的回顧虎年臘月的回顧 張建雄
  • 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 張建雄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劉寧榮
  • 粵語解密:搦、茁粵語解密:搦、茁 黃氏
  • 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 本社編輯部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劉寧榮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劉寧榮
  •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謝祖墀
  •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編輯精選
  • 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 關品方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 彭泓基
  • 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 李大齊
  • 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 譚寶碩
  • 環境營造·設計思維環境營造·設計思維 程介明
  •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張宗永
  • 周光蓁
  • 陳文鴻
  • 陳穎
  • 常霖法師
  • 徐區懿華
  • 劉銳紹
  • 郭位
  • 徐鍾冰心
  • 艾雲豪
  • 盧兆興
  • 李大齊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