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文獻中的卡拉揚在香港

文獻中的卡拉揚在香港

當年卡拉揚正值音樂事業的高峰期,在音樂界可謂無人不識。作為手執樂界牛耳者,他在最忙碌之時仍帶領維也納愛樂樂團作40天世界巡演,香港作為其中一站,不能不說是樂迷福氣。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9-03
灼見文化

撰文:黃杰華博士

標籤: 利舞臺卡拉揚古典音樂帝皇圓舞曲拉德茨基進行曲狄爾的惡作劇維也納愛樂樂團貝多芬香港電台黃杰華
1959年,卡拉揚(中立者)在啟德機場。
1959年,卡拉揚(中立者)在啟德機場。

已故指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與維也納愛樂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1959年10月25日在香港利舞臺的演出,已是63年前的事,當日親臨見證歷史的聽眾大多已作古人。當日演出盛況由香港電台作錄音轉播,此卷錄音遲至2016年始在電台倉庫發現,更在今年4月5日卡拉揚誕辰紀念日轉播,讓今天香港的音樂愛好者能夠重溫這場極具歷史意義的音樂會。

維也納樂團40天世界巡演

當年卡拉揚作為柏林愛樂的終身指揮,兼任維也納歌劇院音樂總監、維也納愛樂及倫敦交響樂團指揮,正值音樂事業的高峰期,在音樂界可謂無人不識。作為手執樂界牛耳者,他在最忙碌之時仍帶領維也納樂團作40天世界巡演,於17個城市作27場演出(其中一場,11月5日東京體育館演出由樂團首席Willi Boskovsky指揮而非卡拉揚),足跡遍及印度、泰國、菲律賓、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香港作為其中一站,不能不說是樂迷福氣,包括今天我等有幸能夠在大氣中再次重溫者。

在上空俯瞰香港的圖片。

這次寰宇之旅的種種細節,由Alexander Witeschnik記錄成書,圖文並茂,於巡演後翌年出版,名為《被擁抱的百萬:與卡拉揚指揮的維也納愛樂到世界各地》(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Mit den Wiener Philharmonikern unter Herbert von Karajan um die Welt, 1960)。60多年前的「古籍」,今天已不易見到。筆者有幸找到此書,唯不諳德文,只能請教遠嫁德國的好友作解人。

據書中所說,當日120人(107名樂師)由2架KLM飛機從馬尼拉飛往來港,機身還印有代表音樂的訊息:漂泊的荷蘭人(The Flying Dutchman,華格納的著名歌劇)。團員對於飛機可在九龍城側的啟德機場降落大感驚訝。下機後,他們看到自己的樂器被移往一艘三桅船往港島。團員謂從炎熱的新德里、孟買、曼谷及馬尼拉飛來,香港溫和的海洋氣候令他們十分舒服。

卡拉揚在啟德機場指揮香港銀樂隊,1959年。

此外,奧地利駐香港領事霍恩(Horn)到機場迎接,香港銀樂隊演奏奧地利國歌,繼而演奏《拉德茨基進行曲》,卡拉揚伉儷聽得十分開心,熱烈鼓掌之餘,卡拉揚與一位曾在格拉茨(Graz)居住、後在維也納指揮過軍樂團的英國人交談後,即接過指揮捧指揮這首膾炙人口的Radetzky March。卡拉揚對香港銀樂隊的演出表示滿意,並憶起了自己一件軼事:「我首次在斯圖加特(Stuttgart)指揮一支軍樂隊,那是一支很捧的樂隊。我問那兒的樂隊首席怎樣令樂隊達到這樣高的水平。對方以維也納式語調回應:『是的,你明白嗎?當時我也不知道,也聽不清楚他們到底演奏得好不好,當我知道時,已過了14天,突然驚覺到之前聽到的就是這樣。』」

書中的兩張照片證實了他異常開心的樣子,也讓我們看到50年代末獅子山下的實況,這兩張照片,不論對樂迷還是香港音樂史而言,同樣是十分珍貴的文獻。筆者猜想,這批照片應該從未在香港刊出,也許是63年來首次發表,因此甚具紀念性。

團員在緊密的行程期間曾參觀香港仔的漁村和山頂,他們在纜車上看到香港壯麗的景色,也提到德國演員Curd Jürgens不久前才在香港拍攝電影Ferry to Hong Kong(1959),書中香港仔漁村、帆船、漁民、京華戲院前的人力車及車夫照片,今天看來別有一番味道。

京華飯店外的人力車夫。

當年的演出內容

據周光蓁博士所說,卡拉揚訪港,原先打算在大球場演出,可惜遭大師一口拒絕,謂不會在露天地方演奏,最終被安排在利舞臺演出,全院1200多張門票全部售罄,Witeschnik一書謂求票者超過1萬人,此說也許略嫌誇張,但也反映出音樂會一票難求。利舞臺原為粵劇演出舞台,臨時改建後也坐不下107名樂手,只能勉強容納95人。香港電台主持訪問了樂團首席Willi Boskovsky(1909-1991),他說利舞臺很好,但舞台比較細小。

訪港演出節目原只有4首,上半場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下半場的《狄爾的惡作劇》(Till Eulenspiegels)、歌劇《蝙蝠》(Die Fledermaus)序曲及《帝皇圓舞曲》(Emperor Waltz),最後以《拉德茨基進行曲》作encore。就音樂會而言,4首曲目的長度確是少了一點,特別是下半場,卡氏兩天後(10月27日)在日本舊NHK Hall則比較正規一些,上半場演奏了日本國歌及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下半場為《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

說回香港的演出,從電台錄音可知,卡氏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出十分出色,因限於當年的錄音技術,只可以單聲道(mono)收錄,聽來卻十分清晰。貝七的單簧管、大提琴部分特別突出,第二樂章甚至有人打噴嚏也被錄了下來。卡拉揚明快刺激的演繹,維也納愛樂管樂部分的通透音色,縱使電台錄音打了折扣,仍可明顯聽到,因此可以想像當日出席的現場聽眾,所看所感絕對是一次深刻難忘的體驗,其中有幸出席的包括中西樂兼擅的已故樂評人沈鑒治博士(即孔在齊,1929-2019),他在自傳《君子以經綸》這樣記載:

外地交響樂隊,由於香港缺乏適當的演出場所,因此極少來港演出,記得最轟動的一次,是卡拉揚指揮的維也納愛樂團,在娛樂戲院(編按:應為利舞臺)演出。那晚卡拉揚出場向台下鞠躬後,一個轉身就揚起指揮捧,而整個樂隊立即響起洪亮的音樂,令全場觀眾都為之震撼。

《君子以經綸》書影。(網絡圖片)

下半場李察‧史特勞斯的交響詩《狄爾的惡作劇》,充滿幽默感,也聽到首席,也就是後來經常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Boskovsky的獨奏;《蝙蝠》序曲的速度感,刺激而不失舞曲風格;帝皇圓舞曲聽來活像是正式發行的唱片錄音,弦樂之佳,文字沒法細表,讀者只能往香港電台網站重溫。最後加奏的《拉德茨基進行曲》,筆者覺得有點粗糙,也許是此節錄音失真的關係吧!風格與我們今天在新年音樂會聽到的完全不同,拍掌與否反是其次,而是演出欠缺細緻,有點趕「收工」的樣子。當然,作為encore,無損整場音樂會的演出。光就卡拉揚、香港、維也納愛樂及Boskovsky這個組合,已教人難以忘懷。

電台錄音中也聽到主持人叫新婚不久的卡拉揚伉儷向電台聽眾「問安再見」的聲音,二人均十分開心,夫人埃列特(Eliette von Karajan,1939-)對香港的印象也十分深刻,2008年她在自傳《與卡拉揚相伴的日子》(Mein Leben an seiner Seite)中也記下了當年訪港的片段,筆者參考了中譯本:

第四站:香港,在那裡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赫伯特,平時一貫嚴肅、自控力極強的他突然展現出活潑、即興的一面。香港機場停機坪:前來迎接的英國軍樂隊奏起了《哦!我的奧地利》;赫伯特仔細聽了三四拍,然後徑直走到樂隊指揮身邊,微笑著接過那位面露驚詫的先生手中的指揮捧,代他指揮完後半段音樂,現場所有人看到這一幕都笑了起來。英國人萬沒料到這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如此平和、有趣,緩過神後紛紛要求「再來一曲」,赫伯特也欣然允諾:於是一曲雖不大流暢,卻激情四溢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回響在東方之珠的機場上空。

激情四溢也可作為對利舞臺encore曲的評價。卡拉揚夫人訪港時已懷有3個月新孕,也許過於勞累,11月初她身體不適,最後在樂團準備前往名古屋演出時,她需要返回巴黎休養,隨團攝影師曾攝下了10月底她與首席Boskovsky在東京皇宮內討論日本雅樂(宮內廳特別為維也納愛樂團員演出古代宮廷雅樂作為歡迎節目)的照片。因此,Witeschnik一書,是重溫這次樂團寰宇演出紀錄的重要資料之一,特別是書內的巡演及花絮照片,當然,最重要的莫如錄音文獻。

這次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的世界巡演,正式發行的錄音文獻有日本NHK一系列3張錄音唱片,分別是10月27日東京舊NHK Hall、11月6日日比谷公會堂,以及11月5日樂團首席Boskovsky於東京體育館的演出,據說美國的演出也有錄音。香港作為其中一站,竟然還留下電台現場錄音,讓香港樂迷有機會重溫卡拉揚全盛期的實況。雖然錄音年代久遠,加上沒有像正式發行唱片般對錄音作適當的「後期」處理,因此聽來更「原汁原味」,更加真實。

卡拉揚夫人埃列特在東京皇宮與維也納愛樂首席閒談。

錄音反映卡氏音色要求高

卡拉揚早在30年代20多歲時,已跟維也納愛樂合作。二戰後不久,他因為得到唱片製作人列格(Walter Legge,1906-1979)幫助,自始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灌錄唱片。筆者重聽他1948年與樂團錄製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效果雖然欠佳,但樂團展現的力量、流暢度、節奏感及清晰度,均屬上佳演繹。這場利舞臺演出還可聽到卡氏對音色的要求,例如弦樂組呈現的一致音色、幾近無暇的一致性,絕不下於他灌錄的唱片,這是他對團員演奏技術整體提升的結果,也讓人感受到他作為一位完美的音響主義者。不論他與柏林愛樂還是維也納愛樂的演出,皆恍如一件瞬間即逝的聲音藝術品。

與利舞臺的錄音相比,今天維也納愛樂的音色已別開新樣,後來樂團曾多次訪港,筆者也躬逢其盛,唯音色的確沒有卡拉揚捧下般鮮明。記得他專屬的柏林愛樂樂團被Richard Osborne譏為「卡拉揚馬戲團」,名稱或欠禮貌,但卡拉揚對樂師的技術要求我們則可以猜想。

2017年,指揮力圖(Simon Rattle,1955-)帶領柏林愛樂樂團繼2005年後二訪香港,兩場演出樂迷也許記憶猶新,其中首場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弦樂部音色之純淨,我只可屏息靜聽,腦中想到的就是卡拉揚。一曲既終,我長呼一氣,因為實在完美無瑕。然而,這種音色早就在利舞臺的演出裡。因此,這份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應該受到更多人重視。

音樂會重溫網頁:https://www.rthk.hk/radio/radio4/programme/Liveon4/episode/807823?lang=en

更多精采文章

  • 一個甲子的節目單一個甲子的節目單
  • 卡拉揚香江絕響再現卡拉揚香江絕響再現
  • 莫毅明教授:科創是香港的未來 期望年輕人勇於嘗試莫毅明教授:科創是香港的未來 期望年輕人勇於嘗試
  • 柏鵬大師上任小交音樂會與巴福傑鋼琴獨奏柏鵬大師上任小交音樂會與巴福傑鋼琴獨奏
  • 小提琴巨擘訪華百年紀小提琴巨擘訪華百年紀

  • 疫症不分國界︰1968年香港流感
  • 百年騎樓滄桑
  • 西點軍校:忠誠、創造力和團隊精神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利舞臺卡拉揚古典音樂帝皇圓舞曲拉德茨基進行曲狄爾的惡作劇維也納愛樂樂團貝多芬香港電台黃杰華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官媒指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圖為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政府網)
灼見報道

習近平赴上海調研 能重演鄧小平南巡效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1
仝小林院士指出,傳統中醫的經方治療,可以結合西醫的實證治療。
名家演講錄

仝小林院士說「態靶辨治」:中西醫結合未來之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30
基辛格生前被譽為國際關係學中權力平衡的大師。(亞新社)
灼見報道

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30
「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巴郡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辭世,享耆壽99歲。(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9
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香港是全球資金融通的重要平台。(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香港財經論壇2023:探討香港國際化優勢及高質量發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8

影片

  • 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 關品方:以色列暗藏核武 正部署殲滅巴勒斯坦?英美航武戒備 欲震懾中東國家?
  • 楊詠盈主任x鄭家寶校長:怎樣透過故事繪本創意教小學數學?用什麼方法照顧不同程度學生需要?
  •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 陳文鴻教授:國際社會如何制止以色列種族滅絕暴行?美國重返中東戰略被打亂 將怎樣撥亂反正?
  • 林毅夫教授:中國高速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多久?有什麼超越發達國家的優勢與挑戰?
  • 雷鼎鳴:國際輿論不滿美國處理以巴衝突太偏袒? 俄烏、中東戰爭形勢為何對中國有利?
  • 陳文鴻教授:中美元首會面是美國暫時求和,為勢所逼?中國如何對抗欺騙性和解?
  • 邱少雄校長x鄭家寶校長:小學重開科學科如何改革教學法?初、高小怎樣銜接?教職員怎樣做好準備?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 陳家偉
  • 閉關的分享閉關的分享 常霖法師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本社編輯部
  • 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 陳家偉
  • 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Sustainable Values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s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何順文
  • 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 鮑慧兒
  • 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本社編輯部
  • 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 張灼祥
  • 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 潘樂德
  • 遊弋中原大地記遊弋中原大地記 廖書蘭
  • 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 張建雄
  • 青春的交集青春的交集 謝祖墀
  • 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 鄭明仁
  • 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 施林海
  •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本社編輯部
  • 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 曹啟樂
  • 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 區雅俊
  • 解讀港大「世紀之問」解讀港大「世紀之問」 陳婉瑩
  •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陳景祥
  • 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何志平
  • 陳家偉
  • 張樹槐
  • 陳婉瑩
  • 曹啟樂
  • 潘樂德
  • 沈言
  • 龐驚濤
  • 馮應標
  • 陳玉燕
  • 顏雋
  • 崔少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