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進是流動不居,生生不息,無私無我,敞開懷抱,彼此交流,由接納對方,再上新台階,互相欣賞。如此,文化才有其長青生命力。」上述的一段書面語,是筆者回應媒體記者,就120年前,福井縣蘆原市醫生藤野嚴九郎給其時東渡日本求學的魯迅先生,予以熱情接待的詳細記錄,有感而發的幾句話。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這些對話的事實,將啟發未來。早在唐代,鑑真和尚就東渡日本弘揚佛學文化,也有留學僧人絡繹長安,成為中古日本唐化(大化革新),重要改變日本綜合文化力量之源。
不可取代的軟實力
上周,筆者赴日,曾到九州太宰府,這裏是被譽為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官邸,菅原是西元10世紀末(正值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在此任職,民望甚高的一位高級官員。原來,菅原最擅長是「漢詩」。位於太宰府市中心,有一座戒壇院,外觀優雅簡樸,就是由鑑真所創。鑑真也興建了日本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寺院,此乃位於奈良的唐招提寺。這是唐代佛教與文化東傳日本,一脈傳承的重要篇章,影響日人的生命價值觀是歷久常新。
歷史飛快,清末,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得到不少日人的青睞,如平山周、宮崎寅藏等人的幫助,成為辛亥革命其中一股重要推動的文化力量。筆者想到的兩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文化傳播,無分你我,相親相愛,東亞乃至世界文化就是如此持續向前,才是人類發展最彌足珍貴,卻又不可取代的軟實力。
今天令人憂慮的是,由全球最強最霸的、內藏最大量投機政客操弄的美西方政治集團,連橫日韓菲紐澳,卻硬要劃界分限,以刀光劍影、飛機大炮、航空導彈,甚至殺人見血的硬武噐,聯群結隊,不斷築起一道又一道的圍城,堵截甚至破壞文化的軟性力量,讓人嚮往的深度相互交流。
執筆至此,心中默念,唯有文化交流,人類活力才長久。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