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教育專業的立與破

教育專業的立與破
由於中國有萬世師表孔子的開拓工作,很早開啟了平民教育典範,也促成中華文化中流傳了尊師重道的傳統。相對於外國,我們的公營教育制度、西式學校,出現得都算遲很多!不過西方世界對教育是否一個專業,還是爭論了很長時間。
 
香港的公營教育已發展了一個世紀有多,但還是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才正式確立了九年義務教育的藍圖;教師培訓工作是伴隨著社會教育投資增加才形成體系。我們的師範教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一直以來仍是沿着英國當年「半專業化」的設計。直至90年代政府發表了《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正式把師範學院升格為一所頒授學位的院校,才確認教育工作是一項專業的方向。即使當時業界莫不表示歡迎,但坊間仍有「教育是否專業」的質疑!
 
簡短的回顧可見,教育專業化的道路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教育專業的「立」並不容易!
 
近代世界對教育的看法,在不同地區和年代都有所不同。不過,基本上都認同兒童接受教育是個權利,提供教育則是一種服務。教育除了讓兒童獲取知識外,學校也會提供成長服務、協助建立分辨善惡的能力與價值觀。教育對象不再局限於兒童,也容納青少年以至年輕的成人!確認教育是個專業服務的一個標記是:教育從業員必須經過有系統的訓練、建立出一套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態度和技能,並擁有以社會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的價值觀;而且整個制度是合法合理地設計的。
 

社會漸難容專業聲音

 
教育本來是個很自然的過程,身為長輩的成年人都有責任去教導下一代,但那和專業的教育工作是有分別的。或者這就是,為甚麼討論教育問題時,什麼人都自視為教育專家,甚至對教育專業人士的做法指指點點恣意批評。本來一個民主社會,什麼角度和觀點的意見都應包容,可是現實上見到的,就是容不下教育專業的決策和聲音!
 
從近年社會發生的多起與教育政策或中小學校園相關的事件中,都隱隱然見到這種陰影。例如國教事件,若真是政策推行時出了問題,落實到校園時教育專業工作者如教師和校長,應會合宜應對。為何有些家長或學生團體會跑去衝擊學校呢?這些團體發聲提出任何立場的意見都可以,把矛頭指向學校和教師反映了什麼概念呢?
 

專業之破

 
同樣,近期的 TSA 怒潮中,坊間有人提出太多操練會影響學童的生活質素。不論操練從何而來,竟然有家長直指學校應該完全取消測考!令人想不通的是,家長憑什麼理據如此總結呢?學生做多少功課才是合宜,應該由老師校長或家長學生說了算?抑或乾脆把老師職能改為講師,功課多寡就由家長學生自定?這類例子多不勝數,歸根究柢就是無視學校和教師的專業;也顯示了教育專業的「破」!
這是近十多年來明顯見到的。其實因素多元化,例如:市民重視子女教育、家長平均學歷水平提高了、人們自我中心和愛好爭取自家利益等,但政府帶頭漠視前線專業就是添加激化劑。教師語文基準的設立不是壞事,但客觀效果卻十分負面。不少政策推行時冠以家長的選擇,則是另一摘除專業光環的招數。此外,生源下降促使教師抽更多時間「不務正業」等,例子可說比比皆是!如珍視前線教師專業地位,出現問題時可以有很多方法處理得更好。可是一次又一次,都是把教育專業往下推。時至今日,教育專業形象,恐怕比電視劇集諷刺的「上世紀70年代放學後上酒樓打牌或兼職賣保險的教師」高不了很多。這個破,要挽回(或提升)很困難呢。
 
不妨仔細思考一下,教師專業形象愈來愈低落,對我們下一代的教育,究竟是禍還是福呢?
 
(封面圖片:Pixabay/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