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些關於台灣特色教育的書籍,發現台灣在教育多元化方面領先香港許多。儘管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已為人詬病多年,經歷一連串大大小小的改革,孩子的課業壓力似乎並沒有明顯減少,競爭反而日趨激烈。近年,坊間出現零星的特色教育模式,不少人稱之為「非主流教育」,例如Home Schooling及回復村校模式的自然學校等等。
特色教育 vs 非主流教育
筆者一直不太情願用「非主流教育」這個名稱以概括這類教育模式,原因在於一旦冠以主流及非主流,便有非此即彼的界線,而且亦容易令人聯想至負面的意思,例如「不入流」及「非正規」等。當然,事實並不如此。筆者情願用「特色教育」,這既不會予以褒貶,同時亦能突顯其與別不同。
台灣「實驗學校」百花齊放
台灣的特色教育可追溯至1990年,最初被視為非法,面對隨時遭到取締的威脅。台灣全人中學便是其中一例,政府出動推土機到校舍,以行動表明態度,可見當時處境之艱難。2014年台灣通過「實驗教育三法」,特色教育以「實驗」之名取得合法地位,其後便如雨後春荀出現。最近,更有雜誌羅列清單,全台一共有177所實驗學校。這些「實驗教育」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既有公辦公營,亦有公辦民營,有機構自學,亦有團體自學,甚至個人自學,私立實驗學校當然更不在話下。從地域上而言,亦不限於大都市,不少在偏鄉地區開辦。在教育特色方面,便更加各自各精彩。採用混齡教育者有之,以復興部落文化為核心者有之,堅持東方文化者有之,強調自然生態者亦有之,總之就是百花齊放。2017年,總計便有11,812名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
除了在法令上予以鬆綁外,台灣教育部更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成立「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以促進實驗學校發展,以求推陳出新。特色學校之間更加結成聯盟,除了有助交流及合作外,亦推動更多「真‧特定教育理念」學校。
台灣孩子有選擇,香港呢?
從上文可見,台灣的教育遠較香港多元化,其中公辦者,收費更與一般公校無疑。台灣的孩子有選擇,香港呢?儘管香港也零星出現特色教育模式,然而無論是學校數目,抑或學額都很少,而且幾乎全部只能以私營模式運作。如此便無可避免要收取一般中等收入家庭亦覺吃力的學費,不少中低收入家庭亦因此卻步。不過,即使如此,他們的營運亦舉步為艱,找校舍難、聘教師難、升學銜接亦困難,而且資金並不充裕。
為什麼台灣能,香港不能?其實台灣與香港的教育有許多共同特徵。兩者的出生率極低,差距只是叮噹馬頭的程度,出生率下降意味學生人數亦減少,出現「殺校」危機。兩地均曾推行大規模的教改,並引起很大爭議。此外,兩地學生的學習壓力亦同樣異常巨大,補習社成行成市已成奇景,學童自殺問題亦一直困擾社會。然而,台灣所採取的對策,容許偏鄉收生不足的學校轉型,同時亦修訂法令讓特色學校得以合法生存,而在行動上亦給予這些學校支援,種種措施儘管仍有改進空間,但似尚能露出一線曙光。但香港呢?
給他們一個讚
筆者不能不佩服在港投身特色教育的工作者,他們在政府沒有多少支援的情況下,為教育理想,苦苦支撐,讓香港能留下一丁點不一樣的教育。不過,我們不應讓他們肩負全部責任,因為孩子是我們的,社會的未來是我們的,大家都有責任共同推動。
如果有一天,你遇上特色教育工作者,請給他們一個讚,予以鼓勵。當然,如果你不止於口惠,以行動支持,則肯定更能推動香港教育多元化。香港教育最需要的,不只是這些有熱誠的特色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一群認同及支持多元化教育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