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參加了內地兩所大學的評估,也參加了數個香港的教育論壇,在在都與教學有關。覺得值得把一些要點聚集起來,與讀者分享。這裏面包括有關學習的基本原理、教學發展的前瞻方向、學生評核的可能革新。
數周前曾經列出學習科學的一些基本發現,足以成為我們理解學生學習的最根本原理。這裏不厭其詳,重覆一次:(一)人腦是可塑的,是人類的活動在不斷塑造人類的腦;(二)學習是人對於客觀世界的事物賦予意義的過程;(三)人類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也是人類構建知識的過程;(四)因此,經歷是學習的最根本元素;(五)傳承前人的知識,也是重要的學習經歷;(六)人類的學習,其過程與效果都是因人而異的;(七)學習的成果在於理解,理解的考驗在於應用;(八)理解與使用是交叉的、互相滲透的過程;(九)人類的學習是一項群體活動,集體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
讀者也許會馬上發覺,上述的許多方面,有許多是重疊的,有些層次也不一樣,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而已。
學習經歷 大幅拓寬
由此引申出教學發展和改革的一些基本方向,而這些方向適用於高等教育,也適用於中、小學。
一、拓寬學生學習經歷
本欄相當多次提出學習經歷的重要性,這也許是任何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第一步。學生的經歷,可以是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本地、外地、國內、國外、線上。香港的大學,一般學生的課內外經歷相當豐富;世界上一些比較成熟的大學,近年也非常注意學生的多種經歷。最近看到內地較強的大學,在這方面追得很快,上周訪問的一所省級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幾乎100%成為某種幹事(香港所謂「上莊」),而且大部分是上2至3個「莊」,頗為令人吃驚。
二、把學生放到主動學習位置
學生主動去經歷,是最有效的學習。這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大學還是中小學,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一個關鍵的課題。課內學習,一般都是教師主導,有可能由學生主導,由他們提出課題、自定目標、設計過程嗎?美國便有這樣的大學,但是一般的大學不一定做得到。最近看到內地一所大學改革多年,實行全面學分制;相對於傳統的學生全部按「規定動作」上課,顯然是把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釋放出來了。這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課外經歷,一般的大學都會比較開放,可以允許與支持由學生主動提出的項目。這就不光是一個學生學習效果的問題,而且也是學生為自己尋找和設立目標的第一步。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