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電視台資訊性節目,透露有教師要工作至晚上11時才收工。差不多同一時間,又有女教師在工作期間,不幸於校內離世。教師有沒有過勞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呢!
學校計算人手的方法與現實需要不符
表面上,學校一年有暑、寒、春、復活節四個長假期,又多是五天上課,每天三、四時左右學生便放學,所以行外人士或許會覺得我們教師有很多閒暇。然而,那些所謂「假期」只是非上課時間,並不代表教師不用工作。我們還有大量難以量化的公務:各類批改、擬題、會議、訓練、輔導家長及學生、籌備活動、帶隊外出、進修專業課程等等,總之林林總總,一切與學校相關的事情,教師都得包辦。因此,七除八扣下,休息時間其實所餘無幾。
然而,學校計算教師人手大抵只用課時為基準:即以班數乘以堂數,作為需要聘請老師的依據。需注意,如上所述,教師有著甚多教學以外的事務要處理,而且箇中又包含了繁重的行政工作。舉採購作例:為妨弄虛作假,那怕只是購買一千幾百元的東西,也要找來多個報價,徵得校內多個職級人士同意、簽署,結果一件工作,就增添了多重工序。如購買的服務或物品觸及須要招標的金額,程序就更為繁複,牽涉的文件就更多了。
不禁要問教師是教學人員?還是行政人員?
太多活動挪移了教學本業
有學校管理層會覺得,現時教師已全面學位化,相等於過往的主任級,即是「人人都是中層人員」,故所有學位教師都該擔任更多行政工作。首先,過去非學位化時代,對持有學位卻只能以「文憑教師」聘任的同工是剝削;現在是教師學歷提升後得到應有待遇,事情始末與是否中層,以及兼任行政工作無關。退一步說,數十位老師攤分行政工作,理論上每人增添的工作量也不過是「有限公司」,該不至於吃不消才對,不是嗎?
如果一切工作為不變的定額,這推論自然成立,但實情當然並非如此。有學校經常舉辦開放日、展覽、比賽等等,依方才提到的,辦一次活動,教師就有不少行政工作要處理,多辦幾次的話,還能有精力花在教學上?容我問一句:學校是教學的地方?還是辦活動的地方?有說活動可為學生提供另類學習體驗,這固然無可非議,不過月月有典禮、週週有比賽、時時有參觀,師生可有多少心思投入課本呢?
說穿了,學校是借這些機會,希望社會人士可以看到學校在學術以外的另一面。但學校的本業是甚麼?不就是學生的成績和紀律。不過,這些不是朝夕可就,而且易與家長、學生產生矛盾,於是學校就另闢蹊徑,捨難取易。相信在殺校風潮下,這本末倒置的歪風會更熾烈。
我相信大部份教學同工為人師表的初心,都是希望陪伴學生成長,春風化雨,以生命影響生命云云。而不是想在臃腫繁瑣、架床疊屋的行政文件上反覆琢磨。
坦白說,我與太太已有默契,將來為子女選校,一定不挑那些時常辦活動的學校。要是有人問及:「怕不怕這種學校的老師很懶?」我會欣然回答:「不要緊,起碼他們身心健康,過着『work life balance』生活,能與我子女聊天談心,解答孩子的困惑。」其實一間學校的好壞,除了取決於學生的品行和學業,看老師有否充足睡眠,亦能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