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香港藝術館與敏求精舍共同舉辦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即日起展出精選的300多件藝術珍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漆器、竹刻、木雕、紡織品、家具,以至外銷藝術等不同範疇,包羅萬有。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1-04-11
字旅相逢

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謹此致謝

標籤: 中國文化藝術乾隆傅抱石康熙張大千敏求精舍聚道傳承雍正青花瓷香港藝術館
這次展覽,是為了紀念敏求精舍成立60周年,故部分展品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尤其配合主題。(灼見名家製圖)
這次展覽,是為了紀念敏求精舍成立60周年,故部分展品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尤其配合主題。(灼見名家製圖)
0
SHARES
4.6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精舍好古更藏珍

由香港收藏家組成的敏求精舍,成立於1960年,一直以來,本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知者也」的精神,致力蒐集、研究和推廣中國文化藝術,已踏入一甲子。香港藝術館則成立於1962年。多年來,彼此合作無間,曾聯合主辦多項展覽。首次的合作,始於1966年的「中國明代書畫陶瓷展」。

近日,隨着疫情緩和,去年曾數度閉館的香港藝術館,已於2月19日重新開放,首個大型展覽,就是與敏求精舍共同舉辦「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因應這個展覽,敏求精舍特別成立籌委會,從其成員豐富多樣的收藏中,精選了300多件藝術珍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漆器、竹刻、木雕、紡織品、家具,以至外銷藝術等不同範疇,可謂包羅萬有。

「藝術館成立之初,第一件收到的捐贈品,就是來自敏求精舍創會主席胡惠春先生的『白釉高足杯』,時為1964年……」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鄭煥棠娓娓道來,指出敏求的會員,藏品相當多樣化,不同年代的會員,收藏品味亦會隨之轉變,「會員的藏品視乎個人興趣,但他們都願意捐贈或展示藏品,以公諸同好。例如葉義醫生的竹器、羅桂祥博士的紫砂茶壺……」

這次展出四十多位敏求會員的收藏,不僅數量龐大,且種類繁多。古之好古者聚道,「以『聚道傳承』為題,就是透過珍藏展品,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藝術……」鄭館長說出了展覽的本意,並指「這次展覽,是為了紀念敏求精舍成立60周年,故部份展品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尤其配合主題。」

歴代名瓷集華堂

走進中國文物的展廳,矚目的就是極具喜慶意味「珊瑚紅地洋彩萬壽五福大盤」。雍正為人節儉,在50歲時才鋪張一次。當時的工匠為祝賀雍正大壽,造出這件釉瓷,內外繪畫共30多隻蝙蝠,以同音字「蝠」寓意「福氣」。

珊瑚紅地洋彩萬壽五福大盤(達文堂藏品)

「施釉的方式,一般用浸的方法,或用筆塗上。這個作品用的卻是「吹噴」的方式,工匠用竹枝噴釉,一層層的加上去,層數越多顏色越深…… 這件器物,運用珊瑚紅顏料和吹釉技術製作而成,色彩細膩,均勻飽滿,釉彩技術亦甚具觀賞性。」鄭館長進一步解釋。

展覽的重點是宋元明清的瓷器,大量的展品,將中國陶瓷的發展演變,概括地呈現出來。

論及青花瓷器,館長如此介紹,「元明清三個朝代,各有不同的風格,元代青花瓷器以白地繪青花為主,紋飾比較活潑,有的用雜劇的片段,也有花卉、水族,另外有纏枝紋……底部則飾之以蓮瓣紋,風格比較豪放,這與民族性及統治者的品味息息相關。例如『青花纏枝牡丹鳳紋梅瓶』,從上至下分成三部分,各有不同紋飾,中間以卷草紋和弦紋作為間飾,而且疏密有致……」

青花纏枝牡丹鳳紋梅瓶(羅桂祥藏品、香港藝術館)

「到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顏色最美,紋飾亦漸趨工整,例如『青花菱口花卉大碟』,構圖疏朗雅致,層次分明,為永樂時期的典型之作。及至清代雍正、乾隆兩朝,追求極致,色澤光艷,紋飾用筆更為工整細膩,愈來愈完美。例如『青花釉裏紅九龍紋梅瓶』,以青花細描洶湧的崖石海浪,襯以顏色妍麗的釉裏紅繪成的九龍紋,九條龍紋姿態各異,兇猛威武……作品珍罕至極。」鄭館長細細述來,逐一講解。

青花菱口花卉大碟(志文收藏)

青花釉裏紅九龍紋梅瓶(達文堂藏品)

清代瓷器展品中,還有一件珍品——「墨彩雲龍紋筆筒」。此筆筒在白釉之上,以墨描繪雲龍圖,蒼龍於雲霧中吟雲吐雨若隱若現,還錄有行楷七言律詩,末署「蝸寄唐英題」。「唐英能書善畫,工於詩文,這個筆筒為其自書、自畫、自製的文房器皿,品質精良,與御窰器無異。」據館長介紹,唐英自號蝸寄老人,於雍正、乾隆時,督管御窰陶務,對瓷器燒製貢獻超卓,後世以「唐窰」稱其所造瓷器。

墨彩雲龍紋筆筒(暫得樓惠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此外,「鬥彩歲寒三友壺」亦屬罕見,可說是雍正時期的頂峯之作,為羅桂祥的茶具藏品。這個壺器的外壁,以鬥彩繪畫松、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圖,畫工細膩,整體運用冷色調,展現三友高潔優雅的氣質。「這件作品本來有一對,原為大維德爵士珍藏,另一則由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借與大英博物館展出。」

鬥彩歲寒三友壺(羅桂祥藏品、香港藝術館)

同是雍正年製的景德鎮釉瓷「黑地綠釉芝仙祝壽尊」,瓶身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以黑地綠釉繪畫壽意紋飾,畫工精細、顏色對比強烈,也屬珍品。

黑地綠釉芝仙祝壽尊(達文堂藏品)

粉彩瓷是康熙時御窰創燒的釉上彩新品類,在燒好的白瓷上施以含砷的玻璃白粉作底,使彩料變得不透明,而且可按繪畫的需要,調配材料的深淺濃淡,燒製前後顏色一致,如同在畫布上作畫。「粉彩福壽雙全團花紋碗」,正是個中表表者,胎薄精細,釉層瑩潤潔白,外壁以粉彩描繪五組團花,布滿桃花、蟠桃和一對紅蝠,寓意「福壽雙全」。

粉彩福壽雙全團花紋碗(達文堂藏品)

為了向觀眾推介永樂年製的「甜白釉刻花龍紋盤」,藝術館特意做了燈光效果。「這個盤胎體潔白,器壁胎骨薄可透光,肉眼看不到的精妙,在漸變的燈光下,便會慢慢看到紋式的變化,在薄如紙的白釉盤上,會顯示五條暗藏的龍紋。」永樂甜白瓷因其素淨秀雅,數量稀少而為世所珍,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官窰均有仿製。

甜白釉刻花龍紋盤(天民樓藏品)

在藝術館的燈光效果下,可見薄如紙的「甜白釉刻花龍紋盤」上,有五條龍紋。

除了景德鎮,福建德化瓷亦具特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色澤瑩潤、造型雅致,以擅塑白瓷道釋造像而聞名。展品中,晚明的「白釉觀音坐像」,神態莊嚴慈憫,「胎質緻密,胎色乳白純正,釉色白中閃黃,凝潤如脂……」。而同期的「白釉瓷簫」,釉色瑩白,燒製難度極高,不但要中空外直,更要符合音律,故成品亦極為難得。

德化窰白釉觀音坐像(其樂軒藏品)

德化窰白釉瓷簫(其樂軒藏品)

展覽中還有一件「鏤空荔枝形杯」,本為仿荔枝形的酒杯,以素胎無釉的反瓷塑成一個完整荔枝和對半分開的荔枝,「這酒杯將複雜的工藝、實用功能、美觀造型、吉祥寓意集一身,是別具匠心之作。杯上還殘餘點點墨跡,可能曾被用作文房器具。」鄭館長特別補充。

鏤空荔枝形杯(苗學禮藏品)

瓷器展品當中,最為吸睛的,當數鎮館之寶「汝窰青釉筆洗」。雨過放晴的天空,呈現出淡雅而神秘的自然青色……相傳宋徽宗曾以「雨過天青雲破處」來形容汝窰之色澤,曾有學者統計過,存世汝窰不足一百件,大部份藏在博物館。「這件筆洗顏色特別,乾隆曾經收藏,後來估計宮中太監把它偷運出宮私售,買家特意將其底部的御製詩磨掉,其後輾轉來到羅桂祥手上,再捐到藝術館。」汝窰固然賞心悅目,而藏品背後的傳奇故事,更引人入勝。

汝窰青釉筆洗(羅桂祥藏品、香港藝術館)

是次展覽,瓷器特別多,宋青瓷和白瓷、元明清的青花瓷器及多彩瓷器,還有唐三彩、定窰、磁州窰、龍泉窰……置身展廳中,簡直是目不暇給,欣賞之餘,又像上了一節中國陶瓷課。

漆玉奇器雕織巧

展品之中,除了陶瓷外,也有漆器、玉器、竹雕……漆器之中,鄭館長重點介紹戰國時的「蟠蛇紋漆卮」。「卮為古代酒具,這件漆卮以木胎製作。卮蓋上拱呈弧形,蓋和身雕滿蟠蛇,盤繞糾結,蛇頭和身,以朱、黃漆幾何紋裝飾,蟠蛇互相纏繞,顯得繁密複雜,風格奇詭神祕。」眼前之器物,令人不禁聯想起楚國的文化特色。

蟠蛇紋漆卮〔思源堂(何安達)藏品〕

「漆卮」旁邊,另一件展品是漢代的「貼金靈獸卷雲紋漆奩」,見證了古代漆器製作工藝的發展過程。鄭館長指出「這件漆奩蓋頂上拱,外露類似蔴布網狀織物……」,夾紵胎出現於戰國中晚期,到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流行,取代了木胎。夾紵胎漆器輕巧、堅實,克服了木胎漆器厚重,易變形、開裂等缺點,是一種更簡便的新型胎體材料。

貼金靈獸卷雲紋漆奩〔思源堂(何安達)藏品〕

玉器方面,展品亦不少,早期的有戰國的「玉人珮」,呈現舞者舒袖起舞的妙曼風姿,風格細緻華麗。而清代的「睢陽五老圖」御題詩玉筆筒,實在難得一見。

舞人珮(喜聞過齋藏品)

「乾隆一朝,玉器發展空前,從白玉筆筒的精湛雕工,與上乘的玉材可見一斑。五老是宋朝忠臣,歸隱後在睢陽雅聚,逍遙其中,或閑談、或賞畫,畫面虛實相間,佈局疏密有致。」在這件圓筒狀器物表面,通景雕飾蒼松垂柳、平台山石。最特別之處,是筆筒上刻有乾隆御製詩《御題五老圖》,詠嘆當中所流露的高士逸趣。

「睢陽五老圖」御題詩玉筆筒(李景勳藏品)

至於竹雕,清康熙時的「透雕長亭送別香筒」可供細賞。「此香筒以透雕刻上《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的情景,刻劃人物細膩生動。」葉義醫生專門收藏竹雕,在國際聞名已久,此香筒亦為他捐贈予香港藝術館。香筒在古代是淨化空氣的一種生活用品,明清時代,文人喜歡在書齋讀書、寫字時焚香,以清心淨氣。

透雕長亭送別香筒(香港藝術館藏品、葉義醫生捐贈)

在博物館及拍賣場,偶爾也會出現龍袍,但這次展出的紡織品,除了「藍色綢平金銀線繡纏枝菊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還有未製成龍袍前的布料,一幅清乾隆年間的「醬色綢繡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料」,令人眼前一亮。

藍色綢平金銀線繡纏枝菊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懷海堂藏品)

醬色綢繡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料(昇雯閣藏品)

追溯歷史,乾隆皇帝穿着「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進行祭天儀式,衣身繡有九條金龍紋和十二章紋,八條龍顯見於袍身,一條龍則覆在袍的內襟裏。「完整十二章紋為皇帝袍服專用的紋飾,象徵天子之德。」

十二章包括「日、月、星、山、雙龍、華蟲、宗彝、藻、火焰、粉米、黼、黻」,全繡在袍上的不同部位,觀眾可自行在龍袍上尋覓出來。

丹青翰墨添姿采

行行重行行,我們已走到書畫展廳。古代書畫展品不乏名家名作,如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王時敏和石濤等的作品。

鄭館長特別推介的是文徵明「行草書真率齋銘」,文徵明(1470-1559)的詩、文、書、畫無一不精,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其書法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他為人謙和而耿介,在這幅書法作品中,他以行草書寫司馬光(溫公)《真率銘》,「吾齋之中,不尚虛禮。不迎客來,不送客去……一關利害,反目相視。此世俗交,吾斯屏棄。」也許是藉此銘以抒一己之胸臆。

文徵明「行草書真率齋銘」(喜聞過齋藏品)

值得一提的,還有明代畫家丁雲鵬(1547-1628)的「觀音」,他篤信佛教,最擅長繪畫佛教題材,佛祖、菩薩、羅漢在他筆下栩栩如生、莊嚴肅穆,觀音亦是他素來喜愛的題材。畫中的觀音,頂上既無光環,而且衣着樸素,沒有一般慈祥溫柔形象。「觀音坐在卷雲狀的怪石上,仿似飄浮在水上。其衣紋線條轉折方硬,怪石以淡墨細繪而成,石後有竹叢,透過巧妙的佈局安排,營造出一個奇特的空間,產生虛幻神秘的氛圍。」此畫與時人所畫的不同,可謂別具一格。

丁雲鵬「觀音」(樂常在軒藏品)

由於展品太多,部分展品於外銷藝術廳展出,如外銷油畫、鏡畫、古典家具,還有近代中國名家和香港早期水墨畫家的代表作等,包括張大千《花開十丈影參差》、吳冠中《華山旭日圖》、呂壽琨《銅鑼灣漁艇》等。

張大千於1973年創作的「花開十丈影參差」,為陸率齋藏品。

吳冠中八十年代的作品《華山旭日圖》,是雙瓴居藏品。

在眾多作品中,有一幅非常特別的畫作——「人民公社好吃飯不要錢」(原名《人民公社食堂》)。時為1958年,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委託「江蘇國畫院」,由畫家錢松喦、宋文治、吳俊發、亞明、傅抱石等集體創作了這幅宣傳畫。「畫中繪畫了農村麥穀豐收,穀倉林立,船運繁忙,送糧車隊長龍的景象,村內四處掛上慶祝人民公社成立的標語橫額,洋溢喜慶的氣氛……門前豎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今日三菜一湯外,每人增加豬肉半斤』,顯示人們不僅可在人民公社食堂吃飯,而且能吃好,表現了當時理想化的人間樂園。」鄭館長將此畫的創作背景,以至相關的細節,作出詳細介紹。

江蘇國畫院的集體創作「人民公社好吃飯不要錢」,為香港梅潔樓藏品。

值得細賞的精彩作品,當然不少。如「萬梅堂圖」水墨畫系列,出自吳冠中、趙少昂、傅抱石、張大千四大名師的手筆,以「萬梅堂」為題,畫家各以其想像,描繪出其心中的「萬梅堂」,而畫風亦各異。如傅抱石(1904-1965)晚年之作,描繪梅花盛放的景致,「畫面呈現之字形構圖,佈局由遠而近,觀者仿如在夾道的梅花間,徐徐走往書齋,遠山層層堆疊,雲煙霧迷……」傅抱石以其獨創的「抱石皴」繪畫,表現出山石的紋理,墨色沉穩,與前方梅花的亮麗,形成對比。

傅抱石畫於1965年的「萬梅堂圖」,為萬梅堂藏品。

石魯(1919-1982)為二十世紀畫壇中重要的畫家,是「長安畫派」的創始者,主張「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雪中猶勁愛清風及對聯」,為其後期作品,在水墨紙本立軸三屏中,兩旁的書法為「青白為人,正直傳家」,與居中挺拔有力的墨竹互相輝映,正好表現出石魯的傲氣風骨。

雪中猶勁愛清風及對聯(雙瓴居藏品)

為配合展覽,香港藝術館特別邀請了一群年輕創作人,如卓家慧、賴筠婷等,設計及重塑古代文人書齋的場景,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體驗古代文人的讀書環境,運用多媒體裝置和動畫片段,讓參觀者透過透過平板電腦,了解繪畫、陶瓷、玉器和絲織品的製作過程,實在不容錯過。

文人書齋的場景,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體驗古代文人的讀書環境。

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
日期:即日至2021年6月16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3樓中國文物廳及外銷藝術廳
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
免費入場
查詢電話:2721 0116
網址:https://hk.art.museum/zh_TW/web/ma/exhibitions-and-events/honouring-tradition-and-heritage-min-chiu-society-at-sixty.html

更多精采文章

  • 【藏品圖輯】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藏品圖輯】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 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
  • 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
  • 風雲暗發詼諧外 感會潛生氣概間──專訪許禮平先生(上)風雲暗發詼諧外 感會潛生氣概間──專訪許禮平先生(上)

7+
  • 點水蜻蜓款款飛──《字旅再相逢》後記
  • 盤中有景:唐代十棱鳯凰蓮紋鎏金盤的珍藏
  • 照相館回憶
  • 巧藝無雙: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蓮瓣紋鎏金高足杯的對比
  • 義守袁崇煥之墓的第十七代傳人——敬悼佘幼芝女士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文化藝術乾隆傅抱石康熙張大千敏求精舍聚道傳承雍正青花瓷香港藝術館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文灼非(右)詢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如何考慮美國這個因素。(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觀點

陳茂波:港人要有「底線思維」迎接不同挑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4
陸恭蕙博士表示,可持續發展不止幫助企業前進,亦在幫助香港前行。(陸恭蕙博士錄像截圖)
2022財經峰會

陸恭蕙:ESG促進企業發展 助力香港繼續前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4
維園的燭光晚會(1990—2019),曾是香港的「城市地標」。燭光帶出點燃者的戚戚然,也寄以和平、自由的期望。(賀名慧攝,2019)
今天與時光隧道

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

作者: 丁望
2022-06-24
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同多個機構成功訪問552名專上學生,發現逾六成人願到內地工作發展。
灼見報道

調查:逾六成大學大專生願內地就業 首選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3
趙聲良(左)與紀文鳯合照。他表示,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文物研究以及展覽方面對外交流眾多,未來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人員交流、學術研究以及展覽合辦方面的交流必不可少。
灼見專訪

趙聲良:三館優勢互補 從交流合作中一同感受中華文化深厚底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3

影片

  • 嚴浩:減肥為什麼不能衝動?晚餐應該怎樣吃才有效果?多吃健康的油才可以減肥?
  • 雷鼎鳴: 美國軍事、工業、傳媒複合體如何影響國策?世界一哥為什麼愈來愈不受各國歡迎?
  • 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香港可成為葡萄酒中心嗎?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 曾鈺成:智庫有助施政,打手破壞和諧,特首應予區別
  • 陳妙霞博士:耳鳴是怎樣形成的?中醫哪些食療及穴位按摩可以醫治?
  • 林翠華教授:認知障礙是正常衰老嗎?
  • 黃錦輝教授:李家超組班多沿用舊人穩中求進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更貼地 薛永恒連任機會大
  • 惲福龍校長X蔡惠琴太平紳士:老師如何與學生同行 培養讀書興趣? 尊重孩子志向 家長怎樣發揮導師作用?
  • 霍詠強:美國推動一中一台政策愈來愈露骨 日本介入台灣問題為何用心險惡?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 關品方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本社編輯部
  • 我不算熱愛攝影我不算熱愛攝影 常霖法師
  • 特區政府新班子公布 多名現任官員留任 宋立功:反映組班過程有波折特區政府新班子公布 多名現任官員留任 宋立功:反映組班過程有波折 本社編輯部
  • 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 編輯精選
  • 虛無主義下的扣帽式民族主義──反思本地歷史教育現象虛無主義下的扣帽式民族主義──反思本地歷史教育現象 施林海
  • 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 馮珍今
  • 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 張建雄
  • 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 謝祖墀
  • 教育界撥亂反正 要大刀闊斧先從整頓教材做起教育界撥亂反正 要大刀闊斧先從整頓教材做起 關品方
  • 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 施永青
  • 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 張量童
  • 歷史學者的心聲和中國外交部之回應歷史學者的心聲和中國外交部之回應 施林海
  • 《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 盧兆興
  • 華中師範大學香港分校開學  冀促進兩岸三地文化學術交流華中師範大學香港分校開學 冀促進兩岸三地文化學術交流 編輯精選
  • 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故宮合辦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慶祝回歸25周年暨香港故宮開幕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故宮合辦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慶祝回歸25周年暨香港故宮開幕 編輯精選
  • 粵語解密:咠粵語解密:咠 黃氏
  • 李家超:新管治團隊具多元背景 劉兆佳形容「務實型」班子李家超:新管治團隊具多元背景 劉兆佳形容「務實型」班子 本社編輯部
  • 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 潘燊昌
  •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蔡世鴻
  • 關品方
  • 文振球
  • 胡孟青
  • 湯文亮
  • 黃冬柏
  • 陳文鴻
  • 張灼祥
  • 施永青
  • 謝祖墀
  • 黎漢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