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進行大學排名的機構並非超然的,排名的進行無可避免受到眾多政治和社會因素所影響的。
政治因素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這些機構公布的排名並不一致。這些排名之間的差異源於其不同的評審標準。除了客觀的準則之外,這些機構有沒有政治因素的考量,讓自己國家的大學佔有較優先的排名呢?
較受世人注意的大學排名機構有4個,以中國和美國為基地的各佔一個,餘下兩個均來自英國。
下面是2023年的結果,你嘗試猜一猜,A、B、C、D四個機構分別來自哪一個國家呢?
最為世人留意的世界大學排名機構有下列4個: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以英國為基地。這個排名考慮了大學所做研究的聲譽,以及大學發表的論文在世界範圍內被引用的頻率;
- 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名以英國為基地,這個排名調查了大量學術專家關於大學聲譽的信息,也衡量了教學質量;
-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以中國為基地。排名重點關注上榜大學獲獎科學家的數量、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以及他們對科學界的貢獻;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以美國為基地。排名分析了大學畢業率以及在第二年學習的學生人數。它還對大學代表進行了關於大學表現的調查。
你可能已經猜對了。一個不太完整的觀察是,以某個國家為基地的排名機構,偏向把較多來自自己國家的大學排在前列。這個觀察是否對呢?
社會因素
可持續發展
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說,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影響力排名其中一個因素是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評估大學的全球績效。
QS排名機構引入了3個新參數──可持續性、就業成果和國際研究網絡,每個參數的權重均為5%。這些新增內容補充了現有的6個參數。「國際研究網絡」指標反映了機構與其他大學建立跨境研究夥伴關係的能力,而「可持續性」參數着眼於機構的研究和校友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至於「就業能力成果」,它衡量一個機構確保畢業生高水平就業能力,同時培養繼續在各自領域產生影響的未來領導者的能力。
對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的偏見
引用計數等指標確實有利於醫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實力雄厚的大學,這些領域擁有強大的出版和引用文化。儘管如此,在我們的同行評審中,QS自稱在5個廣泛的學科領域實現了標準化:生命科學、自然科學、IT和工程、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以及跨地域。這確保了人文或社會科學領域實力雄厚的大學,幾乎與科學領域實力雄厚的大學一樣,有機會在我們的研究結果中佔據一席之地。
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偏見
對全球排名的一個常見批評是,它們偏袒以英語發表論文的大學,因為文獻計量數據庫(每所大學的論文和引用數量)統計的大多數期刊都是英文的。英語在學術界的使用非常廣泛,世界上許多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都是用英語完成的。QS自稱它們使用來自愛思唯爾研究合作夥伴的數據集,提供了不斷增加的非英語期刊覆蓋範圍;其同行評審獨立於任何此類語言偏見,並且竭盡全力以多種語言進行調查,以免使非英語母語學者處於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