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一個宋詞改寫賽,最近得獎作品在某報章刊登。得獎者太多,不能盡錄,只列前三名。
冠軍:《親戚到訪》:「親戚到訪何時了?男人知多少。昨夜脾氣又變差,腹痛不堪回首昨天她。熱水暖包應猶在,只是心情改。問君何時七天了?恰似過了千百萬年了。」
亞軍:《種族歧視》:「種族歧視何時了?公平對待少。驅趕移民又成風,此番不堪回首舊時中。不同種族仍猶在,只是態度改。問君歧視何時休?恰似一江愁緒向海流。」
季軍:《睡前憶煎餃》:「肚子空空何時了?宵夜知多少。食物種類有多種,晚飯不堪回首誰口中。各處美食應猶在,只是要等待。問君何時能吃飽?恰似滿心歡喜是煎餃。」
對詞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這是用了《虞美人》格律。但嚴格來說,《虞美人》源於五代,不是「宋詞」。從韻腳安排來說,這幾首詞會使人想起傳頌千古的李煜作品。
學寫詞,三項基本格律要遵守:每句字數要依詞律、每句用字平仄要合詞律要求、要在詞律規定處押韻。以上幾首作品,第一和第三項容或合規,但第二項就失手了,嚴格來說這就不是「詞」,更遑論是得獎詞作。評審有沒有這項評核標準?
「玩玩而矣 何必認真」嗎?
或者說,玩玩罷了,不用這麼認真啦!何況能加強學生對「宋詞」的認識,並着手改寫,已算難得的起步了。但我卻覺得這樣的改寫是惡趣。稍為對中國文學史有認識的人,都應知詞的寫作在詩之後,前人有詩莊詞媚的概括。詞的體和格,都以婉約為尚,從作品中去表達含蓄蘊藉的格調。即使詞作多了,會有變格出現,但就是南宋的所謂豪放詞派,寫作題材較多樣化,但仍不失以深層情感託諷,寫出來也不能過於浮淺外露。
或者不說這些了,玩玩罷了,何必這麼認真呢?但看這些「宋詞」,卻不能不使我想起李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據說是被毒殺前夕的所作,是一絕命詞。詞中感嘆時光流逝,好景不再,空憶過往美好生活,抒發無限愁思。這詞能成千古傳頌作品,就是這點點抒情內容,感人至深,能打動即使處境不同的千百萬人,把人類情感提升到一個高度。王國維喜愛後主詞,《人間詞話》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類「血書」,如果變成了輕佻的「男人知多少」、「不同種族仍猶在」、「食物種類有多種」等,真使人不忍卒睹了。
或者說,《虞美人》只是一個詞牌,又不是李煜的創作專利,任何人都可以寫啦。用了李煜作品的韻,巧合或不巧合,有啥出奇?過往詩詞作品,不是有「次韻」一項,用前人韻腳賦予新創作內容嗎?但不管如何,標榜填詞的文學作品如果淪落如此,文學老師也應多表示意見吧。
當然你可以說,這類活動目的並不是要發掘什麼優秀作品,只是藉着比賽加強學生對傳統作品的認識。如果經過實踐,知道填詞原來這麼困難,會對傳統作品多一番敬意,這便很難得了。但加強認識,正路應是多讀原作,而不是把原作糟蹋,來尋求「改寫」的快意。文學作品都有其體裁和創作背景的特色,一首李白詩,你把它譯成英語,詩味已減大截,更不能把中國語文的聲情和用字特點,盡情展現出來。改寫詞作,沒有介紹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閱讀動機,只會把優秀作品點金成鐵。「親戚到訪」、「種族歧視」、「睡前憶煎餃」都是寫作抒情文或論說文的好題材,用文章去表達,不是用填詞去表達,有一較具說服力的誘因。
一切問題或許都從中文課程更改而起。過往有範文的年代,學生學習優秀作品,會認真研讀,深入了解作品內容和寫作背景。如果想知多些,老師會要求一些延伸閱讀,讓學生對文化內容有較深入的認知。現在廢去範文(不要說重訂12篇範文會得到過往的學習效果),學習無所依附。一些學校或老師,苦於無法鼓勵學生多讀原作,唯有找些爭強鬥勝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認識;或許也為說明老師(或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真的有「做嘢」,以應上司要求。殊不知不取法認真學習,只求花巧出新,是對傳統文化的殘害。
沉浸在優美篇章中的樂趣,過去學生還有這權利和機會,既提升個人的思想情操,也對現實生活的難題有些抒洩或啟迪的機會。教導文學作品,如果不從踏實地多讀原作入手,只是辜負了我國傳統文學遺產的豐碩多采,看不到有何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