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大裁員,35年的國泰港龍一夜之間成為歷史,全港為之震驚,事件對香港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或可與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對華爾街和美國的影響相比。毫無疑問,香港經濟寒冬已經來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一名金融界資深人士提醒筆者「這個冬天會很長」,當時筆者半信半疑,後來又發生沙士肆虐,香港樓股雙雙斷崖式急瀉,一直到2004年才開始喘定,之後慢慢復甦。這一次,冬天究竟會有多長,恐怕誰也說不準,關鍵問題是,香港會不會從此一蹶不振?
國泰曾經是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是香港一塊金漆招牌,走到今天這一步,有天災,也有人禍。新冠肺炎疫情是天災,受影響的不僅是國泰一家,全球航空業都遭受重創,至於去年黑暴橫行,多名機師及空中服務員捲入違法暴力事件,參與攬炒,國泰當局處理手法不智,導致公司陷入嚴重管治危機,以及近年國泰管理層的經營手法被指過於急功近利,這些都是人禍。天災防不勝防,人禍則是可能避免,經此斷腕式裁員的慘烈教訓,國泰能否走出困境重新起飛,一方面固然要看人類何時戰勝這場疫情,另方面則視乎管理層能否痛定思痛,「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讓國泰航空重新回到正確航道。
香港今日面臨前所未有之困局,何嘗不是天災與人禍交織的結果?去年大半年的黑暴攬炒,今年十個月的抗疫,加上中美關係惡化,華府將香港推向中美冷戰的前線,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比起20幾年前亞洲金融風暴和10多年前沙士肆虐的境況更加險惡,不同的是,疫情肆虐下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經濟陷入半停頓狀態,幾乎全人類都在叫救命,到目前為止,主要經濟體只有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
日本冀取代香港 做國際金融中心
其實,即使疫情過去,世界已不再是過去的世界,香港也不再是過去的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全球地緣政治風雲突變,新一輪經濟大洗牌已經開始,各國各地都在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日本就想打香港的主意,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出席內閣會議後表示,日本希望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研究為全球銀行業建立特別經濟區。麻生表示,日本要取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須具備開放而透明的特質,要鼓勵使用英文、改變使用實物蓋章的傳統,以及改善稅制和居留資格等。而早在今年6月,還在首相位上的安倍晉三就說,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日本將尋求接收從事金融業和其他專業領域的香港居民,他說東京需要更多人才才能成為金融中心。
日本領導人看到香港的軟實力和制度優勢:開放而透明的政府和社會、使用英文、稅務制度和居留資格等等,這些也正是香港必須繼續保持和加強的地方,但他們沒有看到,或者看到卻沒有說出來的是,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八十年代,東京也未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反而香港正是在那個時候奠定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香港把握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香港商界既是參與者又是得益者,過去三四十年,香港搭乘中國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快車,成就「紐倫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江湖地位,而這一點恰恰是東京想學也學不了的。
古人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今次香港要走出重重困境,唯一出路只能是特區政府重整旗鼓、社會各界放下政爭,大家齊心協力把握機會,借內地抗疫成功經濟恢復增長的東風,揚帆再出發。當然,「放下政爭」四字,說就容易做就萬難,香港社會撕裂如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目睹國泰淪落港龍消失,攬炒派是否願意反思?看到有些人竟然寧願選擇做難民,也不願意放下,只能無語。此時此刻多說無謂,最重要是行動。期待特首此番上京帶回好消息,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展示政治勇氣和承擔,拿出務實兼具前瞻性的方案,帶領廣大市民為克服艱難困苦和迎接疫後經濟復甦做好準備,讓社會大眾對未來抱有信心。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